如何有效防治中国樱桃的病虫害?看这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04:07 1

摘要:中国樱桃是早熟的珍贵水果,色泽艳丽,甜酸多汁,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被称为“春果第一枝”。浙江省余姚地区是全省传统短柄樱桃主产区, 已有近百年栽培历史。 近年来, 当地因地制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打造全省闻名的中国樱桃农文旅特色产业, 形成中国樱桃优质产业化

如何有效防治中国樱桃的病虫害?看这里!

徐湾湾

中国樱桃是早熟的珍贵水果,色泽艳丽,甜酸多汁,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被称为“春果第一枝”。浙江省余姚地区是全省传统短柄樱桃主产区, 已有近百年栽培历史。 近年来, 当地因地制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打造全省闻名的中国樱桃农文旅特色产业, 形成中国樱桃优质产业化生产基地, 2021 年 6月“余姚樱桃”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 ,樱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但近年来随着栽培面积扩大,病虫害逐渐加重,据调查,余姚地区危害中国樱桃的病虫害有樱桃褐斑病、 根癌病、灰霉病、叶斑病、流胶病、褐腐病、二色切叶象甲、红颈天牛、梨冠网蝽、黄刺蛾、梨小食心虫、铜绿金龟子等 10 余种 ,其中以樱桃褐斑病、二色切叶象甲等6 种病虫害发生最普遍, 严重威胁中国樱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现将樱桃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绿色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樱桃主要害虫及发生规律

二色切叶象甲 鞘翅目卷叶象科害虫, 是近几年来樱桃上新发现的食叶害虫,还可危害樱花、桃、李、梅、红叶石楠等。成虫常啃食嫩叶上表皮和叶肉,留下透明状的下表皮,有时啃食嫩叶下表皮和叶肉,留下透明状的上表皮。成虫有假死习性,雌成虫将卵产于不易发现的嫩叶背面叶肉组织中, 产卵后成虫从叶片近基部横向切断,常使卵随叶片掉落地面,有时受害叶片仅留存少量叶柄表皮组织吊挂在枝上逐渐干枯;危害严重时几乎将整株嫩叶全部切断,造成秃枝,严重影响树势。该虫在当地一般 1 年发生 2 代。以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或土缝中越冬, 3 月上旬至 4月下旬可见成虫危害寄主叶片, 4 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约 2 周。 第一代幼虫在成虫危害期内发生,落叶上幼虫的成活率受环境和天气影响较大,春季地面潮湿可使落叶保持新鲜,有利于幼虫取食发育,落叶层积也有利于表层叶片上幼虫的生长。 7 月初幼虫在土壤浅层预蛹, 9 月下旬出现第二代幼虫。 成虫产卵切叶期间,若遇烈日,落地带卵叶片迅速萎蔫,导致卵和幼虫大量死亡,因此第二代幼虫危害较轻。

梨冠网蝽 半翅目网蝽科害虫。成虫、若虫群集樱桃叶片背面沿主脉刺吸汁液获取营养, 叶背初时呈灰白色,后逐渐转为锈褐色,受害叶片正面密布小白点, 危害加重后白色斑点连接成片, 叶片褪绿泛白。受害叶片背面密布黑色黏稠水渍状排泄物,风干后仍不易脱落。严重时,引起叶片早落,影响树势。该虫在当地一般 1 年发生 4~5 代, 主要以成虫在树皮裂缝、落叶堆、杂草丛及土壤缝隙等处越冬。 每年 4月上中旬,樱桃展叶后,越冬成虫开始出蛰,群集于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和产卵, 喜将虫卵产于嫩叶背面叶肉组织;第一代若虫 5 月上旬出现, 5 月中旬为盛期,随后直至 9 月几乎每月可发生一代,世代重叠严重, 7 、 8 月如遇干旱气候易暴发。

红颈天牛 鞘翅目天牛科害虫, 是当地樱桃最重要的枝干害虫。幼虫蛀食主干和粗枝,低龄幼虫先蛀食韧皮部,向外排出细小红褐色虫粪,较难发现,入秋后幼虫停止取食并在皮层中越冬; 次年开春后恢复蛀食并逐步蛀入木质部,蛀道纵横交错,排粪孔外及地面上常堆积大量红褐色粪屑, 其造成的伤口易诱发树干流胶; 入秋后以老熟幼虫在主干基部木质部内越冬。 受害严重的树干中空,树势衰弱,可造成全株枯死甚至毁园。 该虫在当地一般 2 年发生 1代,以低龄幼虫(第一年)和老熟幼虫(第二年)越冬。4 — 6 月老熟幼虫在虫道内化蛹, 幼虫期历时近 2年, 成虫于 5 — 8 月出现, 8 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啃食嫩枝树皮或叶片补充营养,对糖醋液有明显趋性, 3~4 天后开始交尾产卵,卵产于枝干树皮缝隙中,经过 7~8 天卵孵化。

2 樱桃主要病害及发生特点

樱桃灰霉病 由灰葡萄孢菌引起, 属真菌性病害。受害果实初期果皮出现浅褐色水渍状斑点,随后病斑逐渐扩大,果面出现褐色凹陷,果肉迅速软腐,不久表面长出大量灰白色霉层, 病果掉落或逐渐萎缩、干瘪,失去食用价值。 花、叶、嫩梢均可发病 。 樱桃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 病原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越夏。早春温度 7 ℃ 以上即可产生分生孢子, 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从植株伤口或表皮孔隙侵入, 发病最适温度 23 ℃ 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持续90% 以上,如遇连续阴雨、栽植过密、裂果等情况,会加剧病情。 在当地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是发病高峰期,露地栽培果园病株率 90% 以上,此时正值樱桃采摘期,病害导致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收益损失。

樱桃根癌病 由土壤杆菌属细菌引起, 属细菌性病害,根颈部、主根、侧根均可发病。 初期,受害部位产生细瘤,白色或淡黄色,随后癌瘤不断增大、逐渐变硬,表面变粗糙、龟裂,颜色转为深褐色,内部木质化。 病株根系受损,树势衰弱,叶片黄化、早落,开花结果变晚,重者全株枯死。病原细菌在病组织以及周围土壤中越冬, 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 主要借雨水、昆虫、农事工具等传播,随带病植株向外扩散,从伤口和自然孔口(气孔)侵入寄主植物,一般经 3 个月表现症状。形成癌瘤最适土层温度为 18~22 ℃ ,偏碱性土壤发病率高,根部伤口多则发病重,发病程度还与砧木特性有关。根癌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土壤杆菌属病原细菌寄主广泛,李、桃、梨、苹果等果树上也时有发生。

樱桃褐斑病 主要由链格孢属真菌引起 。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嫩梢、幼果等。 初期,叶面出现黄褐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病斑直径 1~5 mm ,圆形或不规则圆形,中间淡褐色,外围紫褐色,边缘明显,周缘常有淡黄色晕圈。 随着病斑干燥收缩,周缘产生离层,脱落形成穿孔,故而,该病也称樱桃褐斑性穿孔病。 此外,中国樱桃叶片斑点类病害的病原呈多样化,据分离鉴定,当地樱桃褐斑病优势病原为链格孢菌。 病原菌主要以病残体在土壤、粪肥上越冬。 主要借气流、风雨等传播,早春温度 7 ℃ 以上时病残体上的菌丝体开始产生分生孢子,樱桃萌芽展叶时,孢子从伤口和自然孔口(气孔)进入, 5 月左右就可形成病斑。 条件适合,病斑上能重新产生分生孢子,通过传播扩散引起重复侵染。 发病严重时,果园病株率 100% 。

3 绿色防控措施

避雨设施栽培 余姚地区春季雨水偏多, 病虫害发生严重, 避雨栽培是樱桃种植关键技术之一 。避雨设施可以选择普通钢架大棚, 当地樱桃园大多建在丘陵山地,果园面积较小,为节约成本,常因地制宜地搭建单体简易棚架。具体操作方法:在初花前一周开始全棚覆膜,直至花期结束,随后采取棚顶覆膜、 边膜收拢的模式, 视棚内温度变化调整覆膜程度,为防早春“倒春寒”天气,要随时做好全覆盖的准备。 随着气温回升,应及时撤去薄膜,以保证嫩叶获得充足的光照,直至果实成熟前 1 周左右,期间若遇连续阴雨,可随时恢复顶棚覆膜,并确保通风良好。避雨栽培不仅可以预防早春花、芽免受晚霜冻害,还可以降低果园地面湿度,减少果实开裂,进而显著减轻樱桃灰霉病、褐斑病的发生 。

果园日常管理 樱桃枝多叶大,花满果多,要严控产量,每 667 m 2 按产 350 kg 左右留足结果枝,防因超负荷挂果导致树体营养消耗大, 削弱树势诱发病虫害。生长季节要及时修剪过密枝叶,增强树体通风透光性,并及时修剪生长势偏弱的枝条,以保证主枝养分和采光;施足腐熟有机基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成年果树在开花之前、果实硬核期、采果后施好 3 次追肥,入冬前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施足基肥,保持枝叶、花果周年生长健壮,增强抗逆能力。樱桃根系怕涝忌水,梅雨季节,及时清除沟渠内淤泥杂物、枯枝落叶等,确保排水畅通,可有效降低根癌病病情; 随时清理果园内落叶、病果、枯枝等,以减少侵染来源和越冬虫口基数。

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操作简便、 成本较低、经济有效,安全环保,包括人工捕捉、诱杀、物理隔阻等。红颈天牛成虫羽化时间较集中,利用成虫午间静伏枝条特性捕杀成虫, 幼虫孵化后主要在皮层取食活动,发现排粪孔,可用木棒将树皮内的幼虫敲死;二色切叶象甲受惊吓会蜷缩掉落,当成虫数量多时,利用此习性,轻摇树枝将其振落,下方用水盆承接将其淹死;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可用自制的糖醋液诱杀成虫;秋末冬初,用石灰、石硫合剂为主要成分的涂白剂涂抹主干和粗枝,可防止树干被灼伤,降低冻害风险,保护树木健康,还能有效阻隔红颈天牛在主干上产卵,消灭在树皮缝隙中越冬的病虫。

科学使用农药 樱桃成熟快、果期短,有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因此要谨慎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全面掌握果园病虫害发生规律是提高防效的前提条件,害虫要“治早、治小”,病害则要“早防、防好”,研究最佳防治时期。低龄幼虫农药耐受性差,用小的药量就可实现更好的效果, 而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选择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可有效控制发病中心,阻止其扩散传播。 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如除虫脲、灭幼脲、氰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和嘧菌酯、咯菌腈、多抗霉素、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推广使用植物源农药(印楝素、鱼藤酮)、动物源农药(如沙蚕毒素)、微生物源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抗根癌菌剂 k84 )等新型绿色生物农药。 要严格按使用说明选择用药浓度,不随意增减用量,还要做到交替用药。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