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话说“甲头雨,涝到底;甲尾雨,旱三旬”“雨淋换甲头,十日雨不愁”“六甲无云,一旬少雨;甲头有雨,十天难晴”,人们不希望这天下雨,因为,根据古人总结的经验,后续可能降雨会比较频繁。
导语:不是迷信!明日“财神节”,牢记:1不借、2要送、3不闭、4要吃
今天是公历9月12日,农历乙酉月、甲申日(农历七月二十一),是乙巳蛇年酉月里的第一个甲日(换甲日)。而且,临近秋收,人们更加重视这天的天气情况。
老话说“甲头雨,涝到底;甲尾雨,旱三旬”“雨淋换甲头,十日雨不愁”“六甲无云,一旬少雨;甲头有雨,十天难晴”,人们不希望这天下雨,因为,根据古人总结的经验,后续可能降雨会比较频繁。
目前正处于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阴雨天气多不仅会使籽粒不饱满,还可能造成倒伏,产量下降,是农人最不希望看到的。
明天是农历七月二十二,这天在民俗中可是个好日子。在《玉匣记》中记载:“ 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诞。”意思是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这天是“增福财神”的圣诞之日。这里说的“圣诞”多指神祇的成道日或飞升日,而非生日。
那么,“增福财神”是谁呢?
“增福财神”就是李诡祖,他是北魏时的官员。当官时干了两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一是治理水患,二是在打仗时让老百姓能好好过日子、恢复元气。因为对百姓好,大家特别爱戴他,慢慢就把他当成“财神”来敬--不是因为他会“撒钱”,而是因为他能让日子变好,这在老百姓心里就是“带来福气和财富”。
从唐代到元代,历代朝廷都承认他的“功绩”,一次次给他封更高级的“神号”:唐朝封他“财帛星君”,唐明宗时叫“增福相公”,元朝直接封“福善平施真君”。相当于官方盖章“他是个值得供奉的神”,这就让他的“财神”身份更受认可。
咱们平时看到的神仙画里,他常和福禄寿三星、喜神站在一起,凑成“福禄寿喜财”五样吉利事。他的画像形象很固定:一般是穿红袍、戴官帽,手里拿如意或元宝,一看就像“送福气、送钱财”的样子,代表老百姓对“样样都好”的心愿。
总之一句话,“增福财神”一般是指北魏曲梁令李诡祖,民间亦称“财帛星君”“增福相公”,被奉为文财神之一。而农历七月二十二这天,便是他的“圣诞”日,民间称为这天为“财神节”。
那么,在旧时,财神节这天的民间习俗有哪些呢?
明日财神节,寄托了人们对财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在旧时,这天的民俗活动和讲究就特别多。比如,人们会在这天祭祀财神、放鞭炮、吃“财神宴”、吃饺子、开庙会、舞龙狮等,是非常热闹的一天。
明日七月二十二,是财神节,老辈人提醒无论多忙,都要牢记:不借、2要送、3不闭、4要吃,福禄寿喜财,全部入家宅!
老话说:“财神日子借出钱,金银财富难进门。”按照旧时传统上的说法,财神节这天被视为最不能借钱,无论是我们借给别人,还是向别人借钱借,都被认为不吉利。
老一辈人相信,财神节是“聚财”之日,如果我们在这一天在借钱给别人,相当于“散财”,这和财神节本意有些不符了。另外,我们如果这天向别人开口借钱,则可能被视作不善理财,难以获得财神眷顾。
抛开传统观念来说,这个习俗其实也提醒我们应树立理性的金钱观。金钱本是服务生活的工具,但若处理不当,反而可能成为人际矛盾的导火索。财神节不借钱,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理性认知。
老话说:“想要财神住得安,先送穷神莫迟缓。”财神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就是“送穷”,也就是在这天把家里的屋里屋外都好好打扫一遍(财不进脏门),寓意扫除晦气,迎接财气。
这天正好是周六,难得休息时赶上“财神节”,我们不要偷懒,来个断舍离,把家里的卫生好好打扫干净。刨除民俗不说,自己创造一个清爽积极的生活氛围,也算是传统智慧的现代实践。
在《中华风俗志》中有“迎财神,宜开窗启户,通宵达旦。”的记载,意思是说,财神节这天,在旧时民间,各家各户都有敞开门窗的习俗,寓意打开财富之路,欢迎财神进门。
从实际角度来看,此时白露节气进一步深入了,距离秋分时节越来越近了,早晚温差逐日拉大,室内长时间密闭会导致空气浑浊,病菌滋生。适当开窗通风,既符合传统,也有益健康,可谓一举两得。
4要吃:吃饺子财神节这天自然要吃一些寓意美好的食物,而饺子的外型像元宝,这天自然要吃点饺子了,取个“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
老话说:“财神到,元宝饺,吃个饺子财来了”,韭菜馅的饺子寓意“久财”,芹菜馅的饺子代表“勤财”,白菜馅的饺子象征“百财”等,每种馅料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祈愿和向往。
说明一下:上面内容,只是旧时民间的习俗文化,并没有科学依据。我们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但要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来获得,那些不义之财可不要去碰!
明日七月二十二,是“财神节”,提醒大家,无论多忙,要牢记:1不借、2要送、3不闭、4要吃。同时,祝愿大家:家庭幸福安康,财源广进,福禄寿喜财,全部入家宅!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