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深山消失大型军工厂,代号157,两万人一夜撤离,看看现在怎样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01:08 1

摘要:三线建设时期,五机部枪炮工业局和四川省兵器工业管理局,携手山西太原的 247 厂,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 南川大口径榴弹炮装配厂,代号 157 厂,后定名晋林机械厂。从山西到重庆丛林镇,晋代表山西,林代表的是重庆丛林,“晋林” 二字,不仅是地域变迁

在重庆万盛区丛林镇的山谷深处,有一处叫晋林机械厂的地方,这个曾在三线建设中熠熠生辉的名字,如今已被时光染上了斑驳锈迹,再也见不到当年的热闹景象!

三线建设时期,五机部枪炮工业局和四川省兵器工业管理局,携手山西太原的 247 厂,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 南川大口径榴弹炮装配厂,代号 157 厂,后定名晋林机械厂。从山西到重庆丛林镇,晋代表山西,林代表的是重庆丛林,“晋林” 二字,不仅是地域变迁的见证,更饱含着援建者们背井离乡、投身国防建设的壮志豪情。

建厂后,晋林机械厂迅速崛起,成为国防力量的重要拼图。其生产的榴弹炮,以及战车轮边减速器、瞄准具等火炮配件,质量上乘。特别是 122 毫米榴弹炮,在 1979 年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凭借出色的性能,成为主力火炮之一,为保卫祖国边疆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厂区的扩建,职工数量不断攀升,1968 年达到 1800 多人,80 年代更是超过 2000 人 。生活区依山而建,红砖楼与灰色职工住宅楼错落有致,在山间勾勒出别样的景致。医院、子弟学校、电影院等设施完备,构建起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社会。清晨,广播声中人们开启忙碌的一天;夜晚,厂区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与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充满生机与活力。

红旗子弟校,更是承载了无数三线厂子弟的童年与少年时光。在这里,孩子们一同成长,他们的父母是同事,他们在同一座医院出生,在同一所幼儿园玩耍,亲密无间。教室里,是朗朗书声;操场上,是欢声笑语。然而,1987 年,晋林机械厂搬迁至成都彭州,曾经热闹非凡的厂区瞬间陷入寂静。

如今踏入这片土地,杂草灌木肆意生长,侵入房屋,爬上屋顶,曾经的树苗已长得比楼还高。红旗子弟校也没了往昔的生气,课间疯跑的操场野草疯长,教室窗户玻璃破碎,老师办公室布满灰尘,只有墙上斑驳的标语,还在倔强地留存着那段岁月的温度。

上世纪 65 年到 70 年代末,数千家如晋林机械厂般的三线厂在偏僻山区拔地而起,400 万三线职工在这里奉献了青春乃至一生。他们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与建设的热情,在艰苦的环境中扎根,创造了一个个工业奇迹。可随着时代的变迁,多数三线厂逐渐被废弃,成为无人知晓的工业遗址,渐渐被历史淡忘。

来源:耶耶历史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