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水土育一方珍品,一片匠心铸就金字招牌。从崇明大米的清甜软糯,到南汇水蜜桃的馥郁多汁;从松江大米的地标认证,到马陆葡萄的科技赋能……在大都市的广袤田地里,上海农业品牌正用“绿色”与“安全”的双重基因重塑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底色。即日起,我们推出“绿色品牌故事”
一方水土育一方珍品,一片匠心铸就金字招牌。从崇明大米的清甜软糯,到南汇水蜜桃的馥郁多汁;从松江大米的地标认证,到马陆葡萄的科技赋能……在大都市的广袤田地里,上海农业品牌正用“绿色”与“安全”的双重基因重塑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底色。即日起,我们推出“绿色品牌故事”系列,看上海在都市与田园的共生中,书写农业品牌的时代答卷。
稻浪翻金,丰收如画。近日,位于松江泖港的上海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松江大米种植基地,又迎来秋收季。十六年来,鼎优农业始终坚持品质优先,专注于绿色稻米种植,致力于打造绿色农业品牌。企业不断突破传统销售模式,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逐步成长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综合型农业企业。
品质为先
2009年,上海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土地资源有限,难以与粮食主产区比拼规模,鼎优农业成立之初便聚焦品牌农业,追求以质取胜,秉承绿色、健康的种植理念,开始从事绿色稻米种植和销售。
在确定种植地点时,鼎优农业对上海多个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松江拥有6000年的水稻栽培历史,该产区位于黄浦江上游沿江地带,处于水净、土净、气净的“三净”水资源保护区,土壤主要为弱酸性“青紫泥”,适宜水稻生长。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与品牌绿色、健康的定位高度契合。
2009年5月,鼎优农业落户泖港镇徐厍村,承包农田600余亩。在技术方面,企业特意聘请稻米种植专家,参与土壤改良和技术支持,在大规模种植前率先实施“养地”措施,为后续水稻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种植过程中,鼎优农业持续通过种植绿肥等方式养护农田,不断提升土壤肥力。
品种是决定大米品质的关键因素。起初,鼎优农业引进了台湾优质稻种,尽管品种本身优良,却因适应性不足导致种植表现不稳定。“农产品最难的就是标准化,气候等环境因素年年变化,如果品质时好时坏,客户会认为产品不一致,影响品牌信任。”鼎优农业负责人表示,经过两年左右对不同品种的试种与筛选,最终选定了适应性更强、稳定性更高的松江当地品种“松香粳1018”和“松早香1号”。如今,“松香粳1018”因其出色的稳定性、优良品相和良好口感,已成为鼎优农业的主打品种,使得鼎优牌松江大米米香四溢,软糯香甜,深受上海市民的喜爱。
“最初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大米种好、卖好,狠抓产品质量,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鼎优农业负责人回忆道。2012年,鼎优农业申请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成为上海市最早一批获得许可的农业企业。2016年至2018年,鼎优牌松江大米连续3届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2年,获得松江“松早香1号”品鉴会金奖。2023年,鼎优农业获评“上海市最美绿色食品企业”。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鼎优农业始终坚持质量为上的原则,专注于对品质的追求。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通过多年实践,逐步在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加工储存等环节进行标准化升级。如今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卖相也有要求,不光是好吃也要好看。在大米加工环节,鼎优农业选择与上海乐惠米业等加工企业合作,采用低温仓储,减少在黄梅天出现出虫、发霉的情况。
2020年,鼎优农业积极响应松江区农业农村委鼓励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的政策。第一年签约家庭农场28户,签约面积1041亩,帮助家庭农场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当年销售额超3000多万元。目前,签约面积从最初的1000余亩逐步扩大到2500亩。在徐厍村的农产品展示馆里,陈列着鼎优牌大米,其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帮助地方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渠道取胜
农产品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鼎优农业通过创新大米营销模式,有效助力品牌提升,在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成功探索出一条地产大米的销售新路。
松江大米的好品质,价格也相对高,传统商超渠道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复考察,鼎优农业发现企业渠道的定价能力明显高于传统渠道,且客户群体与松江大米的品牌定位更加契合,因此转向以银行为主的企业渠道开展市场拓展。鼎优农业第一家合作银行是上海农商银行,当时该行正在开发线上商城业务,鼎优大米借此契机成为其引入的首批农产品品牌,并一跃成为该平台当年销量第一的热门农产品。
这一成功案例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目前,鼎优农业已通过招投标方式,陆续成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及上海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的集采供应商,累计销售大米约600吨,较传统渠道增收超过100万元。
为顺应市场变化、吸引年轻消费群体,鼎优农业在2017年推出了瓶装大米系列。该产品采用包装小巧,便于携带且很适合作为伴手礼馈赠亲友,一经推出便备受关注,并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得前来参观的农业农村部领导称赞。与此同时,鼎优农业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推出一款名为“E购超市—无人便利 BOX”线下终端,作为工商银行线上电商平台的线下销售载体。鼎优松江大米瓶装产品(每瓶为400克)入驻,精准触达金融相关联的消费群体。
为进一步丰富销售模式,鼎优农业在2020年与中国邮政达成合作,联合开发了邮政农品松江大米联名款产品。依托邮乐网和邮生活平台把松江大米推广到全国市场;2021年再拓合作版图,与浙商银行同样以联名款形式推出产品,进一步打响“鼎优”牌松江大米。在此基础上,鼎优农业于2022年的“919”邮政农品节活动中单日成交量就突破了25000单,市场反响热烈,跨界联动持续强化“鼎优”牌松江大米的品牌影响力。
目前,鼎优农业建立起线上线下并行的多元销售渠道,从最初线上商城和积分兑换,至线下银行网点营销礼品和工会采购,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与传统农业公司不同,鼎优农业在团队布局上也采取“前后分离”模式,种植管理和生产团队常驻农村,专注品质控制,销售与客户团队则驻扎市区,便于对接以上海为中心的银行和企业客户,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多元开拓
眼下,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鼎优农业已建立起一批稳定的客户群。在B端市场渐趋饱和的背景下,企业正聚焦于进一步成长,通过京东自营等平台向C端市场延伸,逐步实现全国范围的销售覆盖。正因为鼎优农业此前在银行和企业福利渠道的积淀,很多消费者已经认知并信任鼎优品牌的产品,愿意在线上主动复购。
随着线上推广持续深入,公司还承接了更多集中采购项目,深化与中国邮政等平台的合作。中国邮政具备平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优势,为农产品销售构建了良好生态。鼎优农业是邮乐网在上海地区首个合作的农产品基地,目前鼎优大米的平台链接销量已突破15万单。前年鼎优农业代表上海农产品企业参加中国邮政的“三农”展会,现场直播中安徽砀山酥梨单日销量突破百万,则令团队看到农产品直播的巨大潜力。随后在与邮政的进一步合作中,鼎优大米作为主推商品,在2024年上海邮政大楼首场户外主题直播中,单场销售即超过2万单。
如今,鼎优农业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农业品牌,而是迈向多品类集成供应。作为益海嘉里、中粮等大型企业的开户供应商,公司目前拥有超过4000个SKU,产品覆盖粮油、调味品和小家电等多领域。鼎优农业与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企业采购的B2B平台京东慧采合作,承接了众多央企集采项目。
这一转型源于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客户的需求在不断扩展,他们不只需要采购大米,还会询问其他产品。我们必须跟上节奏,接入更多品牌、扩充品类,才能把业务体量做大。”鼎优农业负责人指出,“相比纯贸易企业,我们作为农业企业拥有自产产品,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今年,鼎优农业成功中标了上海农商银行零售综合积分权益名特优农产品项目供应商,不仅可以上架自有大米,还可以集中推荐上海的特色优质农产品,让上海地产好物被更多人看见。
农业创业并非一帆风顺。鼎优农业在发展中经历了诸多挑战,包括极端天气、杂草稻爆发、加工失误等。一次烘干环节的疏失导致一批大米颜色变深,虽品质未受影响,却无法按常规渠道销售。这次困境反而加速了企业探索农产品深加工路径。
大米作为初级农产品附加值有限,鼎优农业一直致力于推动深加工,以延长存储期、提升附加值,先后开发了米酒、稻米油等产品。每年,鼎优农业团队都会赴深圳、广州等地展会调研,积极拓展产品线,后期计划自主研发1—2款高附加值的新品。
近年来,鼎优农业逐渐从一家农业品牌转型为整合农户、平台与消费者的综合性供应链服务商。这一转变不仅回应了市场需求,也为农业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路径。新时代给农业企业带来了众多机遇,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挑战,鼎优农业将继续拓展新渠道、探索新模式、开发新产品。
文:张孜怡
来源: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