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三“梁”何所继——说说隋唐之际三个国号为“梁”的割据政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5 17:41 2

摘要:虽然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之外,三百多年间华夏世界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分裂动荡之中,但中国人内心深处对大一统的渴求,还是促成了另一个辉煌盛世的到来。外戚出身的权臣杨坚篡位之后,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混一北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并吞了南方的陈朝,使得他所创

虽然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之外,三百多年间华夏世界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分裂动荡之中,但中国人内心深处对大一统的渴求,还是促成了另一个辉煌盛世的到来。外戚出身的权臣杨坚篡位之后,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混一北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并吞了南方的陈朝,使得他所创立的隋朝成为了自秦、晋之后另一个缔造统一伟业的王朝。

在国外很多史学家的眼里,隋文帝杨坚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足以与始皇帝媲美。而隋朝在统一之初体现出来的那种开拓进取、恢弘壮阔的气势,也确实远超篡魏而立的司马晋室,即使继之而起的李唐,在开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能达到隋朝最盛时的成就。可惜杨坚的继承者杨广,尽管志大才也高,但行事却过于操切激进,筑东都、开运河、征高丽……在短短十余年间就耗尽了父皇苦心蓄积的海量财富,沉重的兵役和劳役,又激起了天下民众的激烈反抗,让这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就此毁于一旦。

而隋朝崩溃天下群雄竞起,《隋唐演义》之类小说中提及的所谓十八家反王、三十六路烟尘虽然有所夸张,但的确是隋末唐初那段混乱时期的真实写照。此时那些趁势而起的野心家们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李渊那样的门阀贵族;二是瓦岗翟让那样的地方豪强;三是定杨可汗刘武周那种军中实力派;最后一类则是梦想咸鱼翻身的前朝余孽。这最后一类野心家的代表,就是萧梁宗室子弟萧铣。

萧铣的曾祖是西梁宣帝萧詧,不过到他这一辈时其家早已没落,早年的他甚至只能以卖书做零工等谋生。只得后来他的堂姑母萧氏嫁给了时为晋王的杨广,杨广继位后又被立为皇后,萧铣才以外戚的身份被授以县令之职。他任职的罗川县在今日湖南境内,天下乱起之后地方镇将和豪强们都蠢蠢欲动,但却自觉威望不足不敢贸易自立。此时萧铣却自称“梁公”,公然打起了前朝的旗号,于是南方群雄纷纷前来投奔,他的地盘也越大越大,最后他就乘势称帝,号称继承了西梁的法统。当其势力最盛之时,控制了南起交趾、北到汉水的广阔疆域,不在当初的陈朝之下。

可是萧铣毕竟根基不稳,他麾下也多是一帮心存观望的乌合之众。当北方的李唐稍稍稳定了局面之后,宗室李孝恭在名将李靖辅佐下,率水军从巴蜀顺江而下,一战就击溃了梁军主力,随即攻克萧铣的都城江陵,彻底平灭了这个小朝廷。被押送到长安的萧铣因为对李渊出言不逊,最后被斩首示众,算是隋末群雄中下场较惨的一个。

不过萧铣还不是此时第一个建立“梁”国的枭雄,早在他称帝前数月,原隋朝朔方郡鹰扬府郎将梁师都,在占据郡城、勾结突厥以为外援并称帝之后,也把自己创立的小朝廷称为“梁”。当然如果说萧铣这个西梁宗室建号为梁还有点合理性的话,梁师都以姓为号的做法就难免贻笑大方了。此人依仗的不过是自己麾下的边军精锐和突厥人对他的支持,但在李唐朝廷腾出手来全力向他进攻时,他就很快显出了外强中干的底色,被自己的堂弟出卖杀害,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此时第三个号称“梁”国的政权也出现在南方,其创立者是原隋朝的吴兴太守沈法兴。在坐困扬州的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诛杀后,此人打着为先帝复仇的旗号,接连占据了江南十几个郡治,并自称起“梁王”来,其都城在毗陵——也就是今日的常州。不过此人军事方面的能力不足,后来被占据江都自称吴王的李子通所败,在转投他人时又想反水,被识破后以投水自尽而告终。

隋末这些野心家中真正有能力问鼎天下的少之又少,大多数人不过是心存侥幸的妄人而已,但他们之间争权夺利的战争却让天下户口何止减半,造成的损失在历经百年之后才渐渐恢复……

来源:宋代的梦游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