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论文2026年国考申论班即将开班,线上直播授课,由我本人主讲。我将通过20-30节课,帮助同学们实现申论分数质的突破。有想学习申论课程的同学,可以与我沟通。
政论文2026年国考申论班即将开班,线上直播授课,由我本人主讲。我将通过20-30节课,帮助同学们实现申论分数质的突破。有想学习申论课程的同学,可以与我沟通。
今天,政论文与同学们共同探讨2025年江苏省考申论B卷第一题的作答思路,并拟定参考答案。
我们先看题干:
“给定资料1-3”列举了一些地方“花式”普法的做法及其成效,请用一段话对此加以归纳概括。(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准确。篇幅不超过250字。
在公考考生的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申论分两种,一种是江苏申论,另一种是其他申论。
这既是考生对江苏申论难度的“认可”,也是对江苏申论另类的“无耐”,也能让人充分感受到,江苏申论无形的、巨大的压力。
江苏申论到底难不难呢?从我的角度看,的确有一定难度。
其实,判断申论是否难,主要看给定资料及问题设定是否难。换而言之,申论给定资料内容文字越多、逻辑越混乱、干扰语句越多越难;问题设定的形式和文种要求,越接近机关单位日常实际文稿工作越难。
因此,从上述信息推断,各级申论考试的难度应该为:深圳>浙江>江苏>国考>其他。
我们知道,申论命题人一般是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主要为党校、高校的教授以及人事考试中心的相关专家,党政机关基本没有申论命题人。因此,一般的申论考试,虽能考察出考生能力的差异性,但却考不出考生进入机关单位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深圳、浙江、江苏在组织申论命题时,就应该引进了机关单位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参与了命题工作。因此,给定资料主题的选择、内容的选择以及问题设定等方面,有着比较浓厚的机关单位文稿的气息。
那么,这种申论命题方式是否合理呢?
从申论命题的初衷,即:让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拼能力的角度来看,是不合理的。这种申论命题方式,更类似于参加工作后,上级机关向下级部门遴选人员时,所采用的考察方式,即:更侧重于机关单位实际工作的能力,也就是现实能力,而不是一个人发展的潜力。
但这种申论命题方式的优势在于,市面上申论培训机构的教师,往往没有机关单位文字工作的经历,对于一些文字工作内部的明规定和潜规则并不清楚,因此,这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脱离机关单位文字工作实际;拟定的参考答案,往往抓不住申论命题人所要表达的重点,自然得不到太高的分数。
因此,参加上述深圳、浙江、江苏申论考试的考生,在复习方法、审题方式、真题练习、总结复盘等方面,一定要与其他申论考试区分开,不然就会发现自己的申论成绩要么忽高忽低,要么停滞不前。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对江苏省的第一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对“归纳概括”和“概括”之间的区别进行了讲解,这个非常重要,在本文就不再重复阐述了。
我们具体看这道题。
“给定资料1-3”列举了一些地方“花式”普法的做法及其成效,请用一段话对此加以归纳概括。
这道题的答题主体是“普法”,具体内容是“做法及其成效”,要求是“归纳概括”,“一段话”提示答案结构,作答要求中提及“全面、准确”。
如果你听过我之前讲授的23节申论直播课,很容易判断出,这道题的答案应该采用总分结构,具体内容中,“做法”是主体部分,“成效”是辅助部分。
在拟定这道题的答案时,考生容易出现三个问题。
第一,未能把握住题干中“一些地方”的提示。在给定资料中,出现了公安机关、司法局、检察院、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名称,一些考生就会将这些单位的名称体现到答案中。但题干中明显提示“一些地方”而不是“一些部门”,且要求“归纳概括”。通过归纳的思维方式,我们认识到,这些单位都是执法机关,要将这些个别的单位上升到一般性的表述。
同时,作答要求不超过250字,你这些单位的名称就将近20个字。如果都写到答案里,就会浪费很多文字,你拟定的答案内容能“全面”吗?
第二,未能把握好什么是“成效”。成效就是成绩和效果。什么成绩和效果呢?就是普法的成绩和效果。普法的受众是谁呢?当然是群众。从这个角度来看,给定资料中的“该品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普法宣传表彰。”这类表述,是答案吗?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
第三,未能有把握好“归纳”的内在要求。一些同学还是以各个单位为主体,通过逐段概括内容的方式去拟定答案,完全无视申论命题给予的各种提示。
公安机关、司法局、检察院、生态环境局这些做法都是个别,要找出这几个单位在普法工作中的共同之处。那么,普法的“统一、一般”做法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归纳的思维方式得出:“各地用群众喜闻乐见、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普法”。
那么,这几个执法机关,普法的共同成效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归纳的思维方式得出“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归纳的思维方式,分析综合而成,而且这些词语和句子,都是给定资料中的内容,这才是申论命题者想考察考生的重点。
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对给定资料和参考答案做具体解析了。
政论文原创的2025年江苏省考申论B卷第一题的参考答案为(共243字):
各地用群众喜闻乐见、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普法,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线上“直播带货式”普法,直播间展示违法行为危害,话术轻松诙谐,观众多;线下“流动集市”普法,通过警营开放日活动与群众互动,宣传安全防范常识,群众反诈意识增强;餐馆小桌贴和宣传画普法,顾客酗酒闹事少,生意好做;辖区“订单式”普法,上门统一派发普法清单,有需求下订单成为群众共识;地方特色普法项目,将法律条文贯穿于生动好玩的宣传产品中,将典型案例以评弹形式展现给群众,群众愿意主动了解法律,法律知识点增加。
来源:中国教师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