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需求放缓拖累业绩,静待拐点出现。上半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受国内投融资下降和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影响,叠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售订单价格下降,公司收入规模和利润空间被压缩。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一二级市场融资边际改善、创新药国内商业化和海外BD共振,中国药企将有能力和意愿加
核心观点
事件:25H1公司实现收入3.8亿元,同比-38.0%,归母净利润-1519万元,同比115.9%,扣非归母净利润-3256万元,同比-136.4%。
需求放缓拖累业绩,静待拐点出现。上半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受国内投融资下降和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影响,叠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售订单价格下降,公司收入规模和利润空间被压缩。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一二级市场融资边际改善、创新药国内商业化和海外BD共振,中国药企将有能力和意愿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国内CRO行业将步入新的上行周期,而公司有望借助南通2期产能爬坡,实现新一轮增长。
新签订单持续增长,海外布局成效显著。25H1,公司新签订单5.3亿元,同比+7.4%。其中,核心业务IND和NDA的新签项目数合计同比增长6.9%。值得注意的是,小核酸药物和放射性药物新签项目数增速亮眼,成为新增长点;在国际市场推广方面,加速海外商务BD团队和营销网络拓展,上半年重点亮相CBA-GP、SOT、JSOT、Bio Boston等6场顶级会议,发表主题演讲2场,实现全球客户池的快速扩大与高效触达,为海外业务拓展筑牢基础。25H1,公司实现海外收入1507万元,同比+160.4%,海外新签订单同比亦大幅增长。
产能建设稳步推进,研发创新硕果盈枝。25H1,南通2期2.4万平方米设施已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进入GLP模拟运营阶段,有望于26年初开启产能爬坡。同位素设施1800平方米实验室扩建改造和黄山益诺思新建综合实验楼正在推进中;此外,公司加大创新投入,25H1研发投入营收占比达5.9%,同比+2.3pct,已完成α核素资质认证和关键评价技术探索、肿瘤类器官建设和AI病理诊断模型的搭建,同时不断推进AI在非临床研究报告、翻译、阅片领域的应用,提升新药研发效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根据25年中报,我们下调收入和毛利率预测、上调费用预测,调整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为0.14/0.94/1.41(原预测25-27年为0.99/1.16/1.42)元,根据可比公司给予26年46倍PE,对应目标价43.2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增速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医药行业政策风险;技术迭代风险;实验用猴供给短缺和价格波动风险;资产信用减值损失风险等。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