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特朗普上台重燃贸易关税战,只不过这次加征关税是无差别的,也就是美国已向全世界宣战。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轮值主席阿基德午夜给我发来微信,他说,他正在准备接受媒体的采访,希望能借鉴中国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在平衡进出口方面的做法以求应对之策。
王燕国:如何破解美对华
贸易关税战
王燕国视频会议截图
美国特朗普上台重燃贸易关税战,只不过这次加征关税是无差别的,也就是美国已向全世界宣战。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轮值主席阿基德午夜给我发来微信,他说,他正在准备接受媒体的采访,希望能借鉴中国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在平衡进出口方面的做法以求应对之策。
下面就是我给阿基德主席所提问题的回复要点。不过,我提醒他,中国方案不一定适合斯里兰卡,但,既然美国在向世界宣战,那世界各国面对强敌,就要大团结、大联合、大反击,而“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下面即是我和阿基德主席讨论中国是如何破解美关税战的综合分析,一孔之见,供大家指正。
我认为,针对特朗普政府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提升至54%的举措(在原有20%基础上追加34%),中国采取了多维度、分层次的应对策略,既包含直接反制措施,也涵盖长期战略调整。以下是具体应对方案及分析:
一、直接反制:精准打击美国经济痛点
1. 加征关税与限制进口 - 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如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加征10%-15%的关税,并针对能源产品(煤炭、液化天然气)和工业品(汽车、机械)提高税率,直接冲击美国农业州和制造业核心区,这些地区多为特朗普的政治支持基础。 - 例如,美国对华棉花出口已暴跌80%,农业州经济损失显著,迫使美国需通过财政补贴缓解农民压力。
2. 出口管制与实体清单制裁 - 中国将2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和“不可靠实体清单”,限制其与中国企业的贸易往来,尤其针对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例如,涉及对台军售的企业被全面禁止在华业务,进一步削弱美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经济韧性:全产业链优势与市场多元化
1. 降低对美依赖 - 中国对美出口占GDP比重已不足4%,且通过“一带一路”和东盟市场拓展(2024年对东盟出口增长18%)分散风险,形成更均衡的贸易结构。 - 中欧班列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强了与亚欧国家的供应链整合,减少单一市场冲击。
2. 产业链升级与内需激活 - 中国加速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例如电动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自主研发,降低对美技术依赖。 - 通过提高国民收入占GDP比重(当前约40%-45%,低于美国的55%-60%),推动消费升级,缓解贸易顺差压力。
三、国际协作:联合多边力量制衡美国
1. 推动多边贸易规则 - 中国联合欧盟、东盟等经济体,共同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并通过世贸组织(WTO)诉讼程序挑战美方关税政策的合法性,强调其违反多边规则。 - 例如,欧盟、日本等同样被美国加征关税的国家已计划反制,可能引发全球对美贸易战,加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
2. 强化区域合作机制 - 通过金砖国家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形成“去美元化”贸易结算体系,削弱美国金融霸权的影响。
四、战略反制:利用美国国内矛盾施压
1. 打击美国通胀与就业 - 美国消费者需额外承担2.1%的生活成本(年均开支增加上千美元),550万就业岗位面临威胁,加剧社会不满情绪,直接冲击特朗普的政治支持率。 - 中国反制措施针对性覆盖共和党票仓,例如农业和工业州,迫使特朗普政府权衡国内稳定与对华强硬政策。
2. 利用政策周期性弱点 - 美国中期选举(2026年)和总统大选(2028年)临近,中国通过持续施压关键产业,放大美国内部分歧,促使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让步或调整。
五、长期布局:重构全球经济秩序
1. 双循环”战略深化 - 以内需驱动经济增长,减少外部波动影响。2024年中国贸易顺差达9900亿美元,但通过扩大进口(如能源、农产品多元化采购)平衡国际收支,提升议价权。
2. 技术自主与标准制定 - 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技术标准,吸引“一带一路”国家加入中国主导的产业链,逐步替代美国主导的全球技术体系。
总的来说中国应对54%关税的策略兼具短期反击与长期转型:通过精准反制削弱美国经济和政治基础,利用全产业链和市场规模优势增强抗压能力,同时联合国际社会重构多边贸易秩序。尽管短期可能面临部分产业冲击,但中国的政策灵活性与战略纵深为其赢得了更大的博弈空间。
可以说,中国方案是一套组合拳,包括了多种功法和十八般武器于一体。中国武器的六代机,中国智能大模型的DeepSeeK和我们反制美国关税战的“中国功夫”都将会载入史册。
(作者:王燕国,系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总部主席、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特别授权转发)
特别声明:
河南雷鸣律师事务所 侯建雷 律师
本文欢迎分享与传播,但若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擅自修改与转发,一经发现,根据情况,可随时发起法律追诉
来源:灵眼晨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