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7引观点交锋:国产手机高端要完,Mate80把它打的找不着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00:19 1

摘要:iPhone17发布超出大量果粉与业内人士预料之外,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国产手机4000元以上可能要完了,完全竞争不过,一种是Mate80会把它打的找不着北。

iPhone17发布超出大量果粉与业内人士预料之外,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国产手机4000元以上可能要完了,完全竞争不过,一种是Mate80会把它打的找不着北。

苹果刚开完iPhone 17的发布会,数码圈就吵起来了,之前有国产机上了高刷屏,很多人吐槽“参数没赢过,实际体验不行”,但如今iPhone17上了高刷,被称为业界良心,安卓要凉。

iPhone17发布,出乎意料之外的,这次好评很多,源于有几个显著的升级:

一是芯片更强了,iPhone 17 的芯片用上了最新的第三代 3nm 工艺 A19 芯片,摄像头更好了,Pro/Pro Max主副摄都有提升,主摄还上了可变光圈。当初华为率先引入多档可变光圈,如今算是全行业都跟进了。

三是AI方面这次展示的升级比较大,加大了内存和刷新率,标准版 iPhone 用户终于可以用上安卓千元机才有的高刷屏了,这无疑出乎果粉意料之外。

此外是更有辨识度,尤其是iPhone Air 是迄今为止最薄的iPhone。一看就知道你用的是新款。

这次iPhone17虽然依然是挤牙膏,但超出了很多人预期,认为今年的新iPhone,加量不加价, 就是这几年最值得买的 iPhone。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业内人士对国产手机一顿贬低,数码博主户晨风曾经在直播中说,iPhone标准版如果上高刷,安卓得倒闭一半。

现在iPhone 17真的上高刷了,还把存储空间提升到256GB起,比上代便宜1000。户晨风认为,安卓厂商可以完全放弃2500元以上的手机市场了,iPhone17将对4000元以上的手机市场进行核打击。明后年二手 iPhone17将对2500元以上的手机市场发起核弹打击。

问题来了,iPhone17加量不加价,国产手机4000元以上市场就真的要完了吗?

目前也有持不同观点的,有知名数码博主说出了他的看法——Mate80在某些方面已经把果子17系列打的找不到北,即便华为受限于外部因素。就算没有华为,国产手机旗舰机各方面都不输苹果,他还强调,国产旗舰已全面不输苹果。

他还表示:你们凭什么觉得5499起的标准版苹果17能打国产?这个价位段国产Pro甚至Ultra版都能买到,用标准版打国产同价位?真当它无敌了?

目前两种观点的交锋激烈,前者认为苹果会夺回曾经失去的市场。

数据显示,4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型占整体市场的35%,其中6000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场由苹果独占鳌头,份额超过70%,华为、苹果、小米和vivo在5000-6000元价位段展开激烈竞争,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份额的比例在逐年提升。

如今iPhone17把价格降下来,把升级幅度打上去,安卓有的他也有,这样就能压着国产手机打了。

但是“厂长是关同学”代表的是另一个观点群体,并不认同,他表示,苹果受欢迎不只是苹果强,是美国用大手压着华为,给苹果做后盾,加上国内一些企业热衷搞搞窝里斗,所以让部分人觉得国产好像不强,实际上我们强的一批。

某种程度上,这句话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国产手机与苹果竞争的部分现状。就是国产手机缺少了苹果的品牌滤镜,有创新被无视或嘲笑,Phone 17系列虽有进步,但标准版给的高刷、快充,安卓早普及了。但一旦苹果把它拿过来用了,那就不得了了。苹果跟进,行业标准与产品质感都不一样了。

但这对国产手机而言,其实并不公平,国产手机的创新与进步也需要被看到。正如有网友表示,虽然大家都觉得牙膏挤爆了,但这些升级本该在三年前都有的,高刷不应该标配吗?双摄4800w不应该标配吗?256gb不应该标配吗?2025年苹果终于普及了120Hz高刷屏幕,这是国产手机在2019年玩剩下的。

从过去来看,华为、vivo、荣耀等中国品牌已在影像技术、AI功能等领域挑战苹果。有一说一,苹果的AI是真出了问题,实际落地的功能已经落后友商太多了。

在影像方面同样如此,华为Pura 80的“一镜双目”设计、vivo X200 Ultra的2亿像素潜望长焦、荣耀Magic7 Pro的AI鹰眼相机,都在挑战苹果的传统优势。

当然,业内更多还是关注iPhone17与Mate80的竞争,国产华为Mate80传言会用上麒麟9030,以及一堆新的功能,华为和苹果不好直接比较,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这几年确实追上了。

可以说,iPhone17上了个高刷引发了数码圈的沸腾,认为国产手机可以放弃4000元市场这种观点到底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可能值得思考,另外,到底是国产手机要完还是Mate80会打的iPhone17找不到北,这两种观点都太极端。

尤其是iPhone17系列这次短板也明显,比如在电池容量这一个关乎使用体验的核心指标上,咱们中国消费者买得最多的国行 iPhone17 Pro系列,电池容量这项参数是全世界各个地区各个版本中,最“缩水”的那一个。

此外是,截至2025年,eSIM 在中国市场的应用仍处于“稳步推进但尚未全面普及”的阶段,主要集中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和平板电脑领域,手机端应用刚刚起步。虽然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有相关的技术储备,但真正敢大范围推进的只有联通。在部分城市,联通已经开放了 eSIM 试点业务,这次唯一支持 eSIM的苹果手机 iPhone Air,中国联通也成为了独家网络运营商。增加了推广eSIM 的难度,这也是iPhone17系列的销售难题。

说到底,我们期待的并不是“谁打倒谁”,而是希望市场能少一些品牌滤镜与情绪化,多一点就事论事。当苹果挤牙膏不再被吹捧,整个行业才会走向更健康的竞争。从iPhone17系列的改变来看,国产手机的发展已经不再容许苹果继续采取挤牙膏的策略来竞争了。

而且很明显的是,苹果采取后发策略,不断把安卓的早已普及的功能不断融入到新机当中作为卖点的时候,当苹果在明年也将计划推出折叠屏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智能手机在发展,但引领行业创新的已经不再是苹果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来源:王新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