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的时候,他是那个晚上你哄着入睡的小天使,突然一到了初中,仿佛一场魔法变换,让这个天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顶嘴、反抗,甚至变得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天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曾经那个听话、乖巧的孩子,忽然之间,变得跟你完全不认识了。
小的时候,他是那个晚上你哄着入睡的小天使,突然一到了初中,仿佛一场魔法变换,让这个天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顶嘴、反抗,甚至变得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天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明明是亲手哄着他入睡的,怎么一到初中,仿佛换了个外星人似的?
父母的内心,大概就在此刻炸了:“难道我生的是个小恶魔?”
你叫他吃饭,他顶嘴:“我都不饿,你有病吧?”你提醒他写作业,他立马爆炸:“你管得了我吗?”
接着,他跑进房间,一关门,翻个白眼。每一秒都让父母的内心充满疑惑:“这是个什么情况?我是不是被外星人换了?”原本作为掌控一切的家长,突然变得什么都管不住,生活瞬间崩溃,内心无比崩溃。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父母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养个孩子,真的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但这一切,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其实,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反叛,而是青春期的必经之路。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经历自我觉醒,他们的变化也不是突然之间,而是逐渐形成的。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会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
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初中孩子特别叛逆,尤其是到了初二这一年,为啥他们总是“暴走”?
曾经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开始想做主了。
作业什么时候写,什么时候玩手机,甚至穿什么衣服,都不再按父母的安排来,而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标准”。这种变化,其实就是自我意识爆发的正常现象。
青春期的孩子,早就不再是父母的小跟班,而是开始转型成为有独立思考的小大人。
比如有个场景:你要求孩子先写作业,再玩游戏。
孩子一脸不耐烦地说:“为什么不能先玩游戏?我又不浪费时间!”你突然有点语塞,心里想:“是啊,为什么不能呢?我是不是太死板了?”如果你这时猛地就开始吼:“先写作业,不准玩游戏!”
那么一瞬间,孩子会觉得你老了,思想僵化。叛逆情绪也就更浓了。其实,可能你误解了孩子。他并不是真的不写作业,只是想先放松一下再进入学习状态。
这看似不守规矩,实际上他在管理自己的时间。
“毒友谊”这种事,咱们以为是大人才有的,没想到青春期的孩子也难逃其害。
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和一些爱玩、成绩差、逃课的同学混在一起,难免会受到影响。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没什么变化,但其实心里早就悄悄变了。
课堂上开始不认真听讲,回家后也变得急躁,对父母开始有了不耐烦的态度——“妈,你能不能别说这么多废话?”
举个例子:小华以前是班里最乖的孩子,作业做得准时,课堂上专心听讲,回家还和父母聊学校的事。
但一到初二,尤其是交了个新朋友——小明,情况就完全变了。小明喜欢玩游戏,成绩不好,经常逃课,说话也带脏字。小华开始跟着小明一起逃课,下课后溜出去玩,回家后还对父母顶嘴,成绩也渐渐不在意了。
小华觉得:“游戏和逃课才是酷的,成绩好也没什么大不了。”
父母往往在这个时候感到无力,想着:“他已经十四五岁了,控制不了了。”
但如果此时家长放任不管,反而可能错过孩子需要引导的关键时机。
有多少家长为孩子沉迷手机头疼得不行,多少个晚上,家长在孩子房门前大声说:“不准玩手机,赶紧睡觉!”
但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简直无与伦比,家长根本没办法制止。有时候,你刚说完“十分钟后关掉”,他已经玩成了深夜直播,一点也不按套路出牌。
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绩本来就不理想的孩子来说,手机成了逃避学习的最佳工具。刷短视频,看看新闻,放松一下,什么都不想做。玩游戏时,哪怕输了几局,也想立马翻盘,完全忘掉课本上的问题。
对他们来说,学习带来的压力与手机带来的短暂满足形成了鲜明对比,结果,手机成了他们的“新毒品”,无法自拔。
再举个例子:你把手机放在孩子面前,说好今晚不能动,得先交作业。
他一上楼,你就听见房间里传来声音:“妈,快来救我!游戏卡住了,人物动不了了!”你在怒火中翻腾,心里却无奈地想着:“算了,今天就让你赢吧。”
所以,初中的叛逆期,尤其是初二这一年,确实是孩子心理、生理爆发的一个阶段。家长如果急于放手,甚至想放弃管教,可能会错过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刻。
关键是,家长的态度不能急躁。
孩子有叛逆的权利,但家长也有引导的责任。在面对问题时,不要立马拿起批评的武器,而是要多一些交流、理解和适当的“放权”。孩子不再是你手中的木偶,而是一个正在独立思考、逐渐成长为自己的个体。
最重要的,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初中的叛逆期只是“迷雾”中的一个过渡,孩子最终会走向更成熟的自己。
正如那句经典的话:“青春期是孩子飞翔的翅膀,而我们只能做坚实的土地,默默守护。”
来源:教育思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