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内部自相斗,则外部渔翁得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5 16:27 2

摘要:《史记》:景公元年,初,崔杼生子成及彊,其母死,取东郭女,生明。东郭女使其前夫子无咎与其弟偃相崔氏。成有罪,二相急治之,立明为太子。成请老於崔,崔杼许之,二相弗听,曰:“崔,宗邑,不可。”成、彊怒,告庆封。庆封与崔杼有郤,欲其败也。成、彊杀无咎、偃於崔杼家,家

《史记》:景公元年,初,崔杼生子成及彊,其母死,取东郭女,生明。东郭女使其前夫子无咎与其弟偃相崔氏。成有罪,二相急治之,立明为太子。成请老於崔,崔杼许之,二相弗听,曰:“崔,宗邑,不可。”成、彊怒,告庆封。庆封与崔杼有郤,欲其败也。成、彊杀无咎、偃於崔杼家,家皆奔亡。崔杼怒,无人,使一宦者御,见庆封。庆封曰:“请为子诛之。”使崔杼仇卢蒲嫳攻崔氏,杀成、彊,尽灭崔氏,崔杼妇自杀。崔杼毋归,亦自杀。

内斗,引入外援——这是引狼入室。

历史上的另一个例子,

《资治通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王从错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

正是因为巴蜀相攻击、而引入秦为外援,使得秦国得了巴蜀之地,获得了极大的战略纵深。

而崔柕家也自相攻击,而引入外援——庆封,结果在外力的刻意作用下,两败俱灭——终于使崔家灭亡。崔家——本来是可以杀齐王和立齐王的家族,因为内斗外入外援——结果一朝全灭。

在内斗中,双方力量互相消耗,同时给以外部力量以便利——外部力量刻意引导内部力量的互相毁灭,最后就变成了外部力量的渔翁得利。

当最高者,不能制止内部的互相撕杀,那么就应该迅速的把家族的权力归给厮杀中胜出的一方,

1、不时,已经不用管胜出者的究竟是对还是错了。

2、事实上,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

以保存家族实力,而不是再次引入外部力量——结果,失去了所有中高层和下层力量,只剩下最高者自己——也无力应对任何的外部挑战了。

崔杼这个人有点认死理,不知变通,终于为理所束缚,而不顾了利害,终于为害所害。

历史上的例子是,

李世民以玄武门之变,杀尽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力量,李渊就给出了答案——把所有的权力,都交接给了李世民,而保全了家族。而不是去引入外部比如突厥的力量,来杀李世民——最终毁了家族。

所以,组织内部势均力敌的分裂,则是很危险的。但是小分裂,则是必不可免的,小分裂中的少数,可以被丢弃——此时就没有那么危险。

毛主席对我们共产党的许多干部谈:你们每天写日记不要写别的,就只写一句“团结百分之九十”就行了。

团结100%是不可能的,只要有90%以上,就虽然分裂,但也没什么大危险了。但如果形成了五十对五十,那就很危险了。——这往往会为外部干涉创造条件。

而所有的外部干涉,都不会希望你强大起来,而是希望你削弱下去、甚至灭亡。

小结,

1、内斗,而求助于外力介入,在外力的刻意引导下,那么就可能引发两败俱亡。所以,内斗,只能限于内斗。

2、对胜利者不能审判,如果想要审判胜利者,那么就会置自己于不利的地位。此时,更好的策略是——帮助新的胜利者。

来源:虎妞儿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