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从中央到地方,提振消费的热潮正蓬勃涌起,我省以体育为突破口,按下消费升级 “加速键”。依据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安排,2025年福建省马拉松、自行车、水上运动、越野跑联赛正式启航,构建 “八闽名赛” 赛事矩阵,并开展 “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 活动,通过
当下,从中央到地方,提振消费的热潮正蓬勃涌起,我省以体育为突破口,按下消费升级 “加速键”。依据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安排,2025年福建省马拉松、自行车、水上运动、越野跑联赛正式启航,构建 “八闽名赛” 赛事矩阵,并开展 “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 活动,通过文旅商体多领域协同,助力乡村振兴,持续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注入澎湃新动能。
近日,福建省体育局正式印发联赛竞赛规程和办赛指南,一场全省范围的体育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今日,我们来看看,2025年福建省马拉松联赛有何安排。
2025年福建省马拉松联赛竞赛规程
一、赛事名称
二、联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福建省体育局
承办单位:相关设区市体育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赛事项目
赛事具体项目以各分站赛实际规划为准。
四、联赛日程
五、比赛路线
各分站赛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比赛路线,在相应比赛发布的《竞赛规程》中明确比赛线路。
六、参赛资格
(一)年龄要求
马拉松赛:比赛当年年满20周岁。
半程马拉松赛:比赛当年年满16周岁。
(二)身体要求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长距离、大负荷、高强度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对身体状况有较高的要求。参赛选手应身体健康,具有长期参加长跑锻炼的基础,并已确认参赛声明中的有关条款。组委会建议参赛选手在赛前一个月内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以确定能否适合参加高强度的运动比赛,体检项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血压、心率、心脑血管、心肺肝肾功能等。
有以下身体状况者不宜参加比赛:
1.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
2.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
3.心肌炎和其他心脏病
4.冠状动脉病和严重心律不齐
5.血糖过高或过低的糖尿病
6.比赛日前2周患感冒者
7.赛前一晚大量饮用烈性酒或睡眠不足者
8.患有感染性疾病未痊愈者
9.妊娠期孕妇
10.其他不适合运动的疾病
七、竞赛办法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办赛指南、分站赛竞赛规程执行。各分站赛的《官方手册》中需详细说明竞赛的其他具体要求。
八、报名办法
报名时间、报名方式、报名费用、报名要求以各分站赛通知为准。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解释权归属福建省体育局。
2025年福建省马拉松联赛办赛指南
一、组织机构
(一)联赛组委会
马拉松联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联赛组委会)由福建省体育局、地方政府等有关单位人员共同组成。
联赛组委会由省体育局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省体育局体育产业处负责人、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各分站赛所在设区市体育局主要领导、各分站赛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委员。
(二)分站赛组委会
在联赛组委会下设置各分站赛组委会,分站赛组委会由各分站赛设区市体育局、各分站赛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体育部门等有关单位人员共同组成。
分站赛组委会原则上由各分站赛所在设区市体育局分管领导、各分站赛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主任,由设区市体育局相关科(处)室负责人、各分站赛所在县相关部门领导担任委员。组委会办公室原则上设在各分站赛所在县(市、区)相关部门。以上可根据设区市、县(市、区)具体情况调整设置。
分站赛组委会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执行机构,一般可包括:综合行政部、竞赛部、现场部、新闻宣传部、后勤保障部、医疗保障部、安保部、市场开发部等。
(三)官方指派人员
竞赛总管、竞赛总管助理、仲裁、主裁判、裁判等由各分站赛组委会统筹安排。
赛事安全保障,包括医疗保障、安全保障、交通保障,由各分站赛组委会协调当地卫健委、公安、交警、公交集团等部门制定可行方案并执行。
赛事基础设施保障,包括主会场、赛道的基础设施、功能区设施、临时搭建设施等由各分站赛组委会协调当地市政园林局、公路局、赛事运营公司、物业公司规划比赛区域、修整基础设施和临时搭建方案,并制定工作方案和时间进度表。
(四)志愿者
志愿者由赛区组委会通过当地体育部门、团委、学校等渠道进行招募。招募的志愿者根据赛事不同岗位及职能进行培训。
二、竞赛管理
(一)裁判及竞赛人员构成
竞赛团队包括:竞赛总管、竞赛总管助理、主裁判员、裁判员、计时公司、竞赛志愿者。
(二)赛道
应根据赛事级别要求,邀请对应等级的丈量员对赛道进行丈量。
(三)赛事认证及规范
各分站赛必须按照中国田径协会规定的程序,经福建省田径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审核后报中国田径协会认证。山地马拉松必须严格按照中国登山协会、中国田径协会有关规范举办。
(四)竞赛手册
明确裁判员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裁判工作沟通汇报机制。要根据赛事裁判员岗位职责制定骨干和具体岗位裁判的培训机制。裁判组要与其他团队进行充分沟通,要求必要人员参加技术会议,防止出现影响竞赛规则执行的情况。各裁判组之间要熟悉上下衔接流程,要快速提供组织工作裁定依据。要注意志愿者招募渠道和志愿者来源,尽量选用高等院校在校生,并由团委等部门协助招募和管理。
(五)成绩处理
根据赛事级别选用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计时芯片产品,且配备充足的技术保障团队。要充分保障计时网络传输,在起终点区域设置计时专用网络通道。技术保障团队应对赛事各计时点位充分了解,并熟悉赛事发令流程。计时工作要与裁判员团队紧密配合,要有明确的成绩确认签字流程。
三、监管的体系及内容
(一)四级监管体系
1.全国性赛事监管单位:中国田径协会
2.省级赛事监管单位(以下简称省级监管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及省级赛事主管单位
3.地市级赛事监管单位(以下简称市级监管单位):地市体育行政部门及地市级赛事主管单位
4.县级赛事监管单位(以下简称县级监管单位):县(市)体育行政部门及县级赛事主管单位
(二)监管内容
各监管部门应做好赛前、赛中及赛后的监管工作。
四、媒体宣传
1.联赛分站赛事名称统一使用标准:当地赛事名称暨2025年福建省马拉松联赛或2025年福建省马拉松联赛(XX站)。
2.联赛视觉应用:联赛拥有统一的Logo和视觉设计,各分站设计团队需根据视觉应用规范进行相应的物料延展设计,使设计品质符合联赛品牌的形象要求,设计制作内容包括(不限于)舞台、起终点门、赛事标识牌、竞赛相关物料、赛事手册等。
3.赛事宣传:联赛组委会将根据各分站赛提交的赛事相关发布内容进行审核后,在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
4.赛事直播:根据赛事规模、影响力、观众关注度以及举办城市的特色等因素,择优安排赛事直播,营造良好的赛事氛围。
五、市场开发
为鼓励各地办赛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赛事影响力,各分站可进行赞助商招募,并享有因此带来的商业回报。承办城市在开展与赛事相关的商务开发活动中,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要求。
六、赛事安全措施
(一)赛事风险评估
各分站赛组委会必须履行赛事安全主体责任,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及福建省体育局关于赛事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通知要求,制定赛事组织方案、风险防控方案、医疗安保方案、竞赛规程、开闭幕式方案、后勤保障方案、志愿者培训方案等工作方案和预案,开展赛事风险评估。
(二)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体规字〔2022〕3号《体育总局关于建立健全体育赛事活动“熔断”机制的通知》的规定,各分站赛应在开赛前建立赛事活动“熔断”机制。如遇以下突发情形之一,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熔断”机制:
1.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包括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体育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5.其他可能导致不再具备办赛条件的情形,分站赛组委会拥有最终解释权。
七、保险
分站赛组委会应确保在比赛期间为参赛运动员和组委会工作人员、裁判员、志愿者提供人身保险,确保组委会有公众责任险。
八、完赛报告
各分站应在赛后30天内提交完赛报告,内容包括赛事特色、亮点,对当地经济拉动、产业带动的情况,参赛选手及群众美誉度等内容。
1.赛事规模:根据赛事项目设置、参赛人数等。
2.赛事组织:裁判人数、志愿者人数、工作人员数量(公安、交警、安保等)。
3.经济效益:选手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参赛及观赛人群在当地农特产品等消费情况。
4.社会效益:图片直播数据(照片数量、浏览量)、视频直播(平台、时长、浏览量)、媒体宣传(平台、发文次数、浏览总量);社会反响情况。
5.提交赛事照片不少于20张,总结视频1条,赛事纪念牌2套。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解释权归属福建省体育局。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