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依托江河相拥、山水相依的自然禀赋,凭借涪陵榨菜等特色产业强势突围,叠加文旅融合、国际交流的多维发力,涪陵区城市品牌传播指数从2021年的81名跃升至今年的30名,成为长江上游城市中“以特色立城、以产业兴城”的典型。
涪陵榨菜集团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巡查设备运行情况。
杨 林摄
长江与乌江在此激荡出千年文脉,武陵山脉为其守护生态底色,这座位于北纬30°的江畔之城重庆市涪陵区竟因一碟小小的榨菜声名远播。
近年来,依托江河相拥、山水相依的自然禀赋,凭借涪陵榨菜等特色产业强势突围,叠加文旅融合、国际交流的多维发力,涪陵区城市品牌传播指数从2021年的81名跃升至今年的30名,成为长江上游城市中“以特色立城、以产业兴城”的典型。
工业领跑
让 “地利” 结出产业硕果
工业一直是涪陵区的“金名片”。这里拥有全国最大页岩气田,源源不断的能源供应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涪陵区还打造了全市最大的化工园区和中心城区外首个千亿元园区,培育出7家百亿元级企业,工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市前列。雄厚的产业基础,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丰富场景。
“太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医药品牌,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凭借急支糖浆、补肾防喘片等打响名号,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知名中药企业。依托涪陵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太极集团持续创新,构建良性研发循环,让涪陵区拥有了一张闪亮的中医药名片。
而在众多产业中,涪陵榨菜无疑最为亮眼。涪陵区榨菜产业发展中心综合科负责人张勤介绍,茎瘤芥(榨菜原料)起源于涪陵,涪陵得天独厚的“高低高”马鞍形气候和侏罗纪时期的紫色土壤,让茎瘤芥在百余天的时间里缓慢膨大,形成肉质紧实、口感脆嫩的榨菜原料。而这,正是涪陵地区成为全球重要榨菜产区的根本原因。目前,涪陵区拥有国内最丰富的288份茎瘤芥资源,选育了19个茎瘤芥新品种,茎瘤芥种植面积保持在70万亩以上。
2024年,涪陵榨菜产业总产值达到155.45亿元,涪陵榨菜集团稳坐国内榨菜行业“头把交椅”,旗下乌江牌榨菜市场占有率超30%。
涪陵区的榨菜产业构建了完善的全产业链生态圈。上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73.8万亩青菜头种植基地,保障了优质原料的稳定供应;中游集聚17家龙头企业,从育种到深加工,不断优化工艺,提升产品品质;下游依靠3000家经销商网络覆盖全国,并积极拓展电商渠道且增速显著。不仅如此,涪陵榨菜还远销日本、加拿大、英国、越南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额超2.14亿元,同比增长28.1%,成为全球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
近年来,涪陵榨菜在涪陵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中增速名列前茅,不仅彰显了涪陵榨菜产业的强大活力,也为涪陵区城市品牌传播指数的上升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涪陵区在食品加工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涪陵榨菜而认识涪陵这座城市,城市品牌的认知度与美誉度也随之提高。
科技赋能
以“轻盐”破局逆势增长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传统榨菜高盐特性与消费者低盐诉求相矛盾,也因此影响了一些榨菜品牌的销量。
涪陵榨菜却是例外。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品牌部部长官代平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涪陵榨菜销量近几年基本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公司榨菜品类还实现小幅增长。”
官代平介绍,榨菜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百余年来,榨菜从涪陵特产到畅销全国,一直是国人喜欢吃的开味小菜。无论是寻常百姓佐餐配粥,还是国宴和高档酒店菜肴,经常能看到榨菜身影。
榨菜的“高盐”认知主要来自其腌制工艺和用盐保鲜的传统做法。“随着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榨菜的盐度早已完全可控、可调整。当前,轻盐榨菜已基本成为行业共识,我们部分产品的盐度比平时炒菜盐度都要低。”官代平坦言。
为了实现榨菜产品轻盐健康升级,涪陵榨菜采用浅盐窖藏、三级线性脱盐等工艺,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等实现精准控盐,做到榨菜减盐不减味。2022年,涪陵榨菜顺应健康消费趋势,推出了减盐超30%的轻盐榨菜,引领整个榨菜行业轻盐健康升级。同时,依托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研究低温贮藏工艺理论,开发出“现拌榨菜”,解决了传统榨菜产业需高盐贮存、热杀菌的不足之处。
同时,涪陵榨菜率先取消防腐剂添加,采用了充氮保鲜、巴氏杀菌、铝箔锁鲜等“栅栏保鲜”技术,均保持行业领先。
此外,涪陵榨菜拥有行业首条智能化生产线,从青菜头的淘洗、拌料到最终成品包装的全套生产流程,都实现了智能化操控,不仅能提升10倍生产效率,还可极大减少人工干预,提升产品品质。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配置X光机,助力杂质管控、优化新型切丝机验证和计量包装机、装箱机等多项设备技改,实现产品产线异物控制能力提升,杂质管控、计量精度等效能显著改善。
涪陵榨菜还以打造“一顿健康餐”为理念,打造出“榨菜肉臊”“益生冰鲜榨菜”“黄精榨菜”等健康、益生产品,使榨菜产品提档升级,保证消费者吃得健康。
“涪陵榨菜的安全口碑与涪陵区的城市形象深度绑定。”张勤指出。2023年,涪陵区委、区政府印发了《深入推进涪陵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科创+”“绿色+”双驱发力,以绿色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品牌化为抓手,推进涪陵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前提到涪陵,大家想到的是榨菜;现在提到涪陵,会加上‘安全’‘放心’的标签。”张勤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这种“以点带面”的效应,进一步巩固了城市品牌传播指数的上升态势。
走向国际舞台
榨菜成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涪陵榨菜位列其中。截至2024年11月底,“涪陵榨菜”品牌价值达147亿元,其产品包装上的“涪陵”字样,成为最直观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涪陵区依托涪陵榨菜品牌优势,不断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推动产品品牌与城市品牌深度融合,城市品牌传播指数实现跨越式增长。
“每次在超市看到涪陵榨菜,我就会想起涪陵区,后来专门带着家人去涪陵旅游。没想到,除了榨菜,涪陵还有武陵山大裂谷、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工程、美心红酒小镇等多个独具特色的景区景点。”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李女士说。除李女士外,不少游客也表示:“因涪陵榨菜品牌对涪陵产生了兴趣”。
张勤介绍,在城市品牌传播过程中,涪陵区巧妙地将榨菜元素融入文旅推广、城市宣传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放大“产品带火城市”的效应。在涪陵区城市宣传片中,从青菜头种植基地到榨菜生产车间,从榨菜历史记忆馆到榨菜美食节,榨菜元素贯穿始终。同时,涪陵区还推出了以榨菜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参观青菜头种植基地、榨菜生产工厂、榨菜历史记忆馆,品尝榨菜宴,体验榨菜制作。这种沉浸式的品牌传播方式,让消费者对涪陵的认知从“单一产品”转向“多元城市”。
涪陵区还以“区域公用品牌升级”为核心,精准实施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围绕产业特色与文化底蕴撰写深度稿件,在全国77家主流媒体平台全方位发布传播,让品牌故事触达更广泛受众;在网络平台创建“涪陵榨菜”“一日三餐好好吃饭”两大话题,引导用户互动,话题总曝光量突破2.05亿次,累计产生9270条次讨论,形成热门传播效应。
涪陵区深耕“中国味道”国际化传播,推动区域核心品牌乌江牌榨菜成功点亮纽约时代广场、巴黎春天步行街等世界地标,通过标志性场景展示,让涪陵区的特色产业名片走向国际舞台。
涪陵区还以节兴市,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榨菜产业国际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榨菜产业的发展趋势,展示涪陵榨菜产业的最新成果,提升了涪陵在全球榨菜行业的话语权。此外,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重庆市龙舟邀请赛、全国英式7人制橄榄球锦标赛等赛事的举办,吸引了众多国际运动员与观众的关注。涪陵也借此向世界展示了城市多样文化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美誉度。
“涪陵榨菜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涪陵区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涪陵区榨菜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涪陵区持续推进榨菜产业农文旅融合,打造了二渡村“世界榨菜第一村”、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等特色项目。下一步,涪陵区将继续深化榨菜产业与城市品牌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推动榨菜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大榨菜文化挖掘和传播力度,打造更多以榨菜为主题的文旅产品,持续增加涪陵区城市品牌含金量。
■中国城市报记者 巩 静
来源:中国城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