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市北“人才磁场”,40余位医学博士奔赴市北医养健康岗位之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22:51 1

摘要:金秋潮涌,英才如约。9月9日至10日,由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市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第十二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市北区研修营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20余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的40余名医学领域博士相聚市北,共

金秋潮涌,英才如约。9月9日至10日,由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市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第十二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市北区研修营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20余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的40余名医学领域博士相聚市北,共话创新、共促融合、共赢未来,为市北区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动力”。

产业与英才共鸣,奏响产才融合最强音

9月9日,在青岛市主会场,市北区以“产业之名”向博士群体发出诚挚邀约。中车四方、东软载波等龙头企业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等重点医院精准释岗、直面交流,为博士提供极具吸引力的职业通道。在“青岛元素”体验区,国内首创小型便携式体外反搏装置、储能变流器等科技产品惊艳亮相,彰显市北硬核创新实力。

更令人瞩目的是“博士话产业”环节。市北区前期特意邀请智能装备产业链主企业——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智能供电专家段嘉俊博士登台发言。他娓娓道来青岛在轨道交通、高速磁浮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以及自己从海外归国加入中车四方所的初心与抱负。“青岛不仅制造列车,更孕育未来。”段博士的肺腑之言引发全场共鸣。

同时,市北区特邀南开大学医学博士在读生董晓倩担任“青岛博士推介官”,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为其颁发证书,董晓倩从青年学者视角分享她对市北产业环境、人才政策的真实感受,真诚邀约更多同龄人“选择市北、扎根市北”。两位博士的动人讲述,成为市北区“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理念的最佳注脚。

与城市同频共振,走进医养健康第一现场

9月10日“博士行”市北区研修营正式启幕。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的会议室里,一位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博士正在认真记录。他注意到,院方代表提到的不仅是创新实践和科研创新平台,更是具体的项目和技术需求。院方表示“为体现我们对人才的重视与诚意,如有博士与医院达成一致,现场签约的将当场获得10-30万元生活补贴。”这番话让他印象深刻,更觉此行意义非凡。此次研修营聚焦市北区医养健康产业,带领博士团不仅先后深入青岛市市立医院、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两所代表性驻区医院的一线医疗现场,更开启了一场“智”与“产”、“才”与“城”的深度对话。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有6名博士与医院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展现出人才与城市发展需求的高度契合。

力求向更广阔的人才群体传递市北区的求才诚意与发展机遇,活动中,市北区人社局详细解读了区域人才政策体系与创新创业赋能平台,市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北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萍为博士代表颁发“市北区博士推介官”证书。大家纷纷表示,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他们将积极扮演好“桥梁”角色,分享在市北的所见所感,为市北区的产业发展汇聚更多英才。

以生态赢未来,打造全球智力汇聚地

从精准释岗的龙头企业,到细致入微的人才服务;从科研一线的实地探访,到重点医院的自由交流——本届博士行悄然勾勒出市北全新的人才战略脉络:以产业精准引才,以全球视野聚才,更以生态长效留才。

今年以来,市北区聚焦产业需求精准引才,围绕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和市北区“2+6”特色产业体系,特别是医养健康、智能装备等优势领域,推进“人才大巴进市北”“名企直播带岗”等品牌活动精准化、专业化,推动“产才融合”走向深入。聚焦全球视野,平台聚才,依托迭代升级的“北尚英才”计划,拓展海外人才招引渠道,鼓励企业通过搭建“海外研发飞地+离岸创新平台”的方式,实现“全球智慧、市北转化”。聚焦生态赋能,服务留才,从人才服务专员到关键成长期陪伴,从“人才下午茶”到“人才尊享街区”,逐步构建起一个全覆盖、多维度、可持续的人才服务生态。

山海有相逢,未来皆可期。这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封寄往未来的“市北情书”。它写满城才相拥的诚意,寄托彼此成就的愿景。市北区将以更优的环境、更大的舞台、更暖的服务,持续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沃土,与天下英才共同执笔,书写属于这座城区与人才的崭新篇章。

来源:中报热点青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