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朗普盟友被刺杀,看美国911后24年的撕裂和未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22:50 1

摘要:猫哥今天中午喝点小酒,本不想写文章了,可是美国这么大的瓜,猫哥必须要蹭啊,那就和大家分享《从24年前的“9·11事件”到查理柯克遇刺,来看美国24年的撕裂与未来走向》这个主题。

正值“911事件”24周年,特朗普也是吃不完的瓜,和擦不完的屁股,最坚实的盟友还被刺杀了,真是让人操不完的心。

猫哥今天中午喝点小酒,本不想写文章了,可是美国这么大的瓜,猫哥必须要蹭啊,那就和大家分享《从24年前的“9·11事件”到查理柯克遇刺,来看美国24年的撕裂与未来走向》这个主题。

2025年9月10日,一声枪响划破犹他山谷大学的宁静,特朗普政治盟友、年仅31岁的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倒在血泊之中。这一暴力事件,如同一颗投入舆论深湖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也让人不禁回溯到24年前那场改变美国的9·11事件,审视这期间美国社会的沧桑巨变以及未来的走向。

2001年美国“9·11”之后,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多国,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战争,在中东地区撕开巨大的伤口,于是使得动荡和苦难也随之在全世界蔓延。

24年过去了,大楼倒塌的震撼画面或许已被大众淡忘,但是这场灾难带来的心理阴影却改变了美国,而且成为挥之不去的噩梦。

就在2021年“911事件”20周年纪念活动上,小布什总统发表演说说到:“2001年的20年前,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却在同一科,美国人的生活被改变了”。

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疯狂支出,美国本可以将其庞大的人力和资源,用于许多其他有价值的项目,而战争的代价,也反噬着美国自身和美国社会都具有破坏性的反应。

24年了过去了,美国却把自己活成了“撕裂进行时”,外面到处煽风点火、到处干涉、到处打仗掏空家底,家窝里斗到两党你死我活、州联邦互怼,这哪是反恐啊,简直是给自己开了道“内耗口子”!

而也就是在24年后的今天,这起貌似没有20年前“911事件”那么轰动,但是这次事件同样也会影响到美国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当下的美国,政治气氛极为紧张,整个社会来看,对政治暴力的容忍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政治暴力可能随时到来。

查理·柯克是积极反对禁枪的,但是没有想到却死于枪杀

查理柯克是何许人也?他出生于1993年,成长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区,中学时因阅读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著作而经历“政治觉醒”。

高中时期,他就积极与持激进左翼观点的同学和老师辩论,还制作YouTube视频、在茶党团体发表演讲,这些举动让他获得保守派捐赠者的关注与资金支持。2012年,年仅18岁的他创立非营利性组织“美国转折点” 。

此后,柯克凭借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和频繁活跃于大学校园,与自由派等展开激烈辩论,把保守派倡议组织“美国转折点”打造成全美最大的青年保守力量之一。他还主持广受欢迎的播客节目《查理·柯克秀》,在2020年大选后成为支持特朗普挑战选举结果的核心平台。

柯克与特朗普阵营紧密相连,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支持者阵营中极具影响力的“网红”,为特朗普竞选积极奔走,帮助其争取选民支持,双方政治理念相近,在诸多议题上相互呼应,这也奠定了他作为特朗普政治盟友的地位。

查理·柯克之死,实际上标志着MAGA运动失去了年轻的第三代核心领袖。他与特朗普及其团队密切联系,不仅在台前查理柯克的表现,也要看在幕后其对特朗普政府以及MAGA的社会影响,无论是MAGA的第一代开创者的特朗普,还是代表第二代的万斯,都没有这位年轻的查理柯克更能够深植于美国社会,尤其是美国的青年群体当中。并且已经成为了美国MAGA思潮的实际理论家和实践者,他把特朗普杂乱无章的“美国再次伟大”统筹成为系统化、理论化,有发展、有创新、有迭代的政治体系。并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线上线下的演讲和辩论,在年轻人当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为MAGA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才储备。俨然已经成为了MAGA运动中无法替代的灵魂式人物。

所以这才是特朗普表现出来的极其痛心,并命令全国为其降半旗致哀的原因。

9·11事件是美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彼时恐怖袭击的阴霾笼罩全美,美国社会空前团结,民众同仇敌忾,国家迅速将战略重点转向反恐战争。小布什政府以此为契机,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重塑美国的安全环境和国际秩序。战争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恐怖主义势力,但也给美国带来沉重代价,耗费巨额资金,无数士兵伤亡,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也受到冲击。

在国内,9·11事件引发民众对国家安全的高度关注,美国政府加强安全管控,出台一系列政策,如《爱国者法案》,这在增强国家安全的同时,也引发对公民隐私和自由权利的争议。随着时间推移,战争的后遗症逐渐显现,经济负担加重、社会矛盾增多,美国国内对战争的态度从支持转向质疑和反对。

24年后查理·柯克被枪杀事件,映射出当下美国社会严重的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政治极化体现在美国两党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难以达成共识。柯克作为保守派代表人物,其言论和活动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他与自由派的激烈对抗,是美国政治极化在社会层面的具体体现。在他遇刺后,共和党人普遍将矛头指向自由派,而民主党则呼吁加强枪支管理,双方各执一词,进一步加深了政治对立。

社会撕裂则表现在不同群体在价值观、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冲突日益加剧。柯克经常发表性别和种族争议言论,这反映出美国社会在性别平等、种族关系等问题上存在深刻矛盾。从国会暴乱到校园枪击,从社交媒体骂战到街头暴力,政治极化已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信息茧房中,无法理性沟通,矛盾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暴力事件频发。

柯克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美国社会矛盾激化的血腥注脚。

目前,警方尚未公布刺杀者的动机,但结合柯克的背景和美国当前的社会环境,这起事件显然不是孤立的暴力行为,而是多重矛盾长期积累后的爆发。政治极化下,美国两党及其支持者之间的分歧早已超越政策层面,演变为“身份认同”的对立。

查理柯克作为保守派的“旗帜性人物”,其将自由派称为“美国的敌人”,将进步思想比作“病毒”的极端言论,让一部分极端自由派人士将他视为“保守主义扩张的象征”,进而产生“消灭他就能打击保守派”的极端想法。犹他州州长斯潘塞·考克斯在事发后直接将事件定性为“政治暗杀”,正是看到了其中的政治属性。

柯克的诸多争议性言论,不仅得罪了自由派,甚至在保守派内部也引发不满。比如他对马丁·路德·金和乔治·弗洛伊德的辱骂,触怒了大量少数族裔群体,不少民权组织曾公开谴责他“煽动种族仇恨”;他反对疫苗的言论,在疫情期间被认为“误导公众,加剧疫情扩散”,遭到医疗界和普通民众的批评;而“教授观察名单”则让学术界对他恨之入骨,认为他“试图摧毁大学的独立精神”。这些被冒犯的群体中,难免存在极端分子,将柯克视为“必须清除的威胁” 。

此次遇袭的直接背景,是犹他山谷大学内部对柯克演讲的激烈反对。在柯克到访前,该校学生发起请愿活动,近千名学生签名要求校方取消演讲,理由是“柯克的思想会加剧校园分裂,伤害少数族裔学生的感情”。但校方以“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为由拒绝取消,这一决定引发了部分反对者的不满。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抗议者与枪击事件有关,但这种“言论冲突升级为暴力”的可能性,无疑为事件埋下了隐患。

而袭击查理·柯克致死这一事件,对美国的一些思潮和势力或许有着潜在“益处”。对于极端自由派势力而言,柯克的死亡可能被其利用来宣扬“保守派极端言论引发暴力反噬”的观点,从而推动对保守派思想和活动的限制,进一步打压保守派在社会舆论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在控枪思潮方面,柯克一直是持枪权的坚定捍卫者,他倒在枪口下的悲剧,会被控枪人士拿来当作有力证据,呼吁加强枪支管控立法,推动控枪运动走向新的高潮。

这起事件对美国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在政治上,特朗普阵营可能会借此事件进一步动员支持者,强化保守派势力,加剧两党之间的斗争,美国政治将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在社会层面,民众对社会安全的担忧加剧,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任危机加深,社会秩序面临更大挑战。此外,这一事件也可能引发关于枪支管制的新一轮讨论,但鉴于美国复杂的政治利益博弈,枪支管制问题恐难得到有效解决。

对查理柯克的被刺身亡,部分左翼人士在社交媒体上对柯克之死表示庆祝或幸灾乐祸,更进一步激化了保守派的愤怒情绪。

有极右翼网站出现了“启动民主党灭绝计划”之类的暴力言论。

真是难以想象很多人心目中的天堂的美国,竟然撕裂成了这样的你死我活。

从9·11事件到查理·柯克遇刺,24年间美国经历了从团结反恐到社会撕裂的巨大转变。也说明美国已经无可救药的进入下行24年了,未来就看其下滑的速度了。

没办法,这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总结一下就是人不能吃太饱,吃饱了就开始变着戏法的折腾,原本一个很多人心目中的世界灯塔,现在让这些享受着文明、民主、自由吃饱了撑的人给折腾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这也是对当今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应该提前警惕的问题。

我们现在社会中的老少仙女、男女老少的圣母、变态者、LGTB、反思者、独立思考者、电子宠物们更是值得全社会的警惕和抵制。

比如,今天网上看到很多纪念“911”的文章和内容,还悲怆的表达了哀悼,的确无论哪个国家,生命都是不可侵犯的,保持尊重也是一种风范。有评论说的也对:“美国倒掉了两座楼,我们有些人便声撕力竭,痛不欲生了。那加沙城完全成了废墟,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巴勒斯坦人被杀,有谁为他们主持公道?”

对此,我也不禁要问,为什么“9月9日”却没有看到这么多纪念那位伟大老人的文章和内容?

来源:猫哥知识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