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刊副主编侯明才教授荣获第十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8:31 1

摘要:第十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终评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章程》有关要求,现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和“科研奖”终评结果在基金会网站通知公告栏上予以公示(见附件)。

第十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终评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章程》有关要求,现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和“科研奖”终评结果在基金会网站通知公告栏上予以公示(见附件)。

自终评结果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结果持有异议的,请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出的,须写明姓名、联系电话等,并亲笔签名;单位名义提出的,须写明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将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按照章程有关规定处理异议,并对提出者相关信息予以保护。

附件:第十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终评结果。

联系电话:010-68992240。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收(请注明:异议材料)。邮编:100037。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9月8日

第十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终评结果

LSG20250529侯明才成都理工大学科研奖LSG20250296王学求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科研奖LSG20250390王汝成南京大学科研奖LSG20250309王贵玲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科研奖LSG20250858胡祥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研奖

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中国地质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于1989年设立,以纪念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地质科学及相关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弘扬李四光的科学精神,推动我国地质事业的持续发展。奖项设立至今,已评选产生逾250名获奖者,其中包括多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该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地质科学创新与人才培养,被业界誉为“中国地质界的诺贝尔奖”。

侯明才,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四川省南部县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天府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担任深时地理环境重建与应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古地理工作组组长;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Ore and Energy Resource Geology 期刊编辑,《地质论评》、《天然气工业》、《沉积学报》等期刊编委,《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副主编。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在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铀矿地质勘查专业本科学习,1992年7月至1997年9月在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7大队工作,1997年9月至2003年7月在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7月起,在成都理工大学任教,先后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沉积地质研究院院长助理、沉积地质研究院副院长、沉积地质研究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期间,于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在瑞士洛桑大学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邀请教授。2020年11月起,任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从事深时沉积学和古地理重建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相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合作研究项目、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国家973课题、国家地质调查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近百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arth-Science ReviewsGeology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SA BulletinPrecambrian ResearchGondwana ResearchLithos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等期刊上,共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70余篇,出版教材与专著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1项;在渤海深层潜山储层与成藏方面的创新认识推动了渤中19-6大气田的发现,支撑成都理工大学参与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

来源:沉积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