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HbA1c还不够!血糖风险指数助力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评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22:45 1

摘要: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评估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存在无法反映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变异性)的局限,而这正是1型糖尿病(T1D)患者日常管理中常见且最危险的挑战。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霞教授团队近期在《世界糖尿病杂志》(Wor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评估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存在无法反映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变异性)的局限,而这正是1型糖尿病(T1D)患者日常管理中常见且最危险的挑战。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霞教授团队近期在《世界糖尿病杂志》(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发表的一项观察性研究,通过对328例T1D患者的分析证实,源自持续血糖监测(CGM)的“血糖风险指数”(GRI)能有效弥补这些不足。GRI在识别低血糖和血糖波动风险上显著优于HbA1c,并能区分不同风险特征的患者群体。研究强调:GRI并非要取代HbA1c,而是与其形成互补,二者联合使用可以为优化T1D管理提供更精准、全面的决策依据。

一、背景:HbA1c的局限与GRI的潜力

良好的血糖控制对改善T1D患者预后至关重要。T1D患者因胰岛素绝对缺乏,在血糖管理中面临高度挑战,表现为显著的血糖波动,易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仅有20%~40%的患者能达到目标血糖水平。

HbA1c作为国际公认的评估金标准,虽具备标准化检测、易测性和成本效益等优势,却存在局限性:无法反映低血糖事件、无法体现血糖变异性(GV),且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干扰,难以满足全面评估的需求。

CGM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海量血糖数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使用动态血糖图谱(AGP)整合CGM关键指标,包括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不同等级的低/高血糖时间、平均血糖(MG)、血糖管理指标(GMI)及变异系数(CV)。然而这些指标的高度相关性,使得临床决策更为复杂化。

GRI应运而生:这一新型综合指标由330位国际糖尿病专家基于CGM数据制定,通过加权低血糖组分(GRI-lo)和高血糖组分(GRI-hi)计算得出(公式:GRI=3.0×GRI-lo+1.6×GRI-hi)。作为单一指数,GRI能反映低血糖和高血糖风险,特别强调临床高危的低血糖,且与TIR强相关,有望有效指导血糖调整。

本研究旨在探讨GRI在识别多维血糖控制状态中的具体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弥补HbA1c的局限性,为T1D患者的血糖控制提供更精确的评估工具。

二、研究方法

本横断面研究利用随访数据探讨GRI在T1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纳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随访队列中328例T1D患者(共681次随访数据),年龄>4岁,病程>3个月。排除贫血、近期并发症等干扰因素者。

数据收集

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方案。

实验室检测:HbA1c、空腹C肽(FCP)和混合餐耐量试验(MMTT)后的2小时C肽(2hCP)水平。

CGM数据

所有参与者佩戴Freestyle Libre动态血糖监测(FGM)系统14天,每15分钟记录一次血糖值。根据定义的目标血糖范围3.9~10.0 mmol/L,计算TIR、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和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

TBR和TAR按血糖值分为两级:1级TBR(Low)为3.0~10.0~13.9 mmol/L,2级TAR(VHigh)为>13.9 mmol/L。其他CGM衍生指标包括MG、GMI、CV及血糖标准差(SD),CV和SD均为GV指标。

GRI计算

GRI包含两个关键组分:低血糖组分(GRI-lo)和高血糖组分(GRI-hi),计算公式分别为“VLow+(0.8×Low)”和“VHigh+(0.5×High)”。GRI为两者加权和:GRI=3.0×GRI-lo+1.6×GRI-hi。GRI范围0~100(值越高风险越大);并分5区(A~E)进行风险分层。绘制GRI二维网格图直观反映风险构成(横轴GRI-lo,纵轴GRI-hi)。

统计学分析

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GRI与HbA1c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评估GRI对AGP七项关键指标的综合反映。所有数据使用SPSS或R软件分析,P

三、研究证实GRI独特价值,GRI+HbA1c完美互补

1、血糖控制现状严峻

纳入681份数据(n=328,171例患者接受1~7次随访),其中194例(59.1%)为女性,236例(72.0%)于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中位发病年龄10(6~18)岁,中位病程28(13~49)个月。

不足半数T1D患者达到血糖目标:仅40.1%患者HbA1c70%,仅35.4%患者CV

2、GRI分区揭示渐进性风险梯度

患者总体GRI中位值为47(33~69),主要分布于B区(27.2%)和C区(27.6%)。随着GRI分区升高(A→E区):

血糖控制恶化:HbA1c、MG、GMI、TBR、TAR、GRI-lo、GRI-hi及夜间低血糖频率显著上升;
胰岛功能进行性下降(FCP及2hCP↓),血糖稳定性下降(CV↑);
达标率骤降:HbA1c70%者从A区的100.0%降至E区的0%。

3、GRI vs. HbA1c:捕捉不同风险维度

GRI与低血糖/血糖波动性关联更强(图1):

GRI与TBR呈中度正相关(r=0.37),而HbA1c与TBR仅呈弱负相关(r=-0.25);

GRI与CV呈正相关(r=0.71),显著强于HbA1c与CV的相关性;

GRI与TIR呈强负相关性(r=-0.90),TIR与TBR之间无相关性。

量化影响:

HbA1c与GRI呈正相关(r=0.53),二者关联受到TBR和CV的影响:在相同HbA1c水平下,TBR每增加1%,GRI上升1.87(95%CI:1.72~2.01;P

图1. GRI与其他CGM指标、HbA1c之间的关系(1表示强正相关,-1表示强负相关)

4、GRI联合AGP识别四大风险亚型

通过聚类分析(整合GRI和AGP七项参数TIR、VLow、Low、High、VHigh、GMI、CV),可识别出四组不同血糖特征的患者亚群(表1):

中危组(占比最多):77%患者TIR 50%~70%,GMI 6.5%~8%,中等高血糖、低血糖及CV风险,以轻度高血糖为主。
低血糖高危组:76.9%患者TIR 50%~70%,94.5%GMI
最佳血糖控制组:所有患者TIR>70%,GMI
高血糖高危组:所有患者TIR

表1. 根据聚类分析的四组间血糖及代谢参数比较

GRI的区分力:

四组间GRI水平差异显著。在GRI二维网格图中结合GRI-lo和GRI-hi,可清晰区分四组患者(图2),判别准确率达94%。

图2. GRI网格二维图中四组患者分布情况

5、随访动态揭示GRI与HbA1c联合监测价值

HbA1c

治疗响应模式:

HbA1c和GRI同步下降:伴随TAR、SD降低和TIR升高,表明多维血糖控制全面改善;
HbA1c稳定/升高但GRI下降,伴随TBR和CV降低,提示低血糖风险降低;
HbA1c稳定/下降但GRI升高,伴随TBR和CV升高,预警血糖波动加剧和低血糖风险升高;
HbA1c和GRI同步升高:伴随TAR和CV升高、TIR显著下降,血糖控制全面恶化。

四、GRI临床价值及未来方向

本研究确证了GRI是评估T1D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1)弥补了HbA1c在识别低血糖风险和血糖波动方面的局限性,尤其擅长识别HbA1c达标患者的隐匿性风险;2)以单一指数整合CGM多维度信息,且与AGP关键参数强关联;3)实现精准风险分层,GRI结合二维网格图能有效区分具有不同临床风险特征(如低血糖高危、高血糖高危)的患者亚群;4)GRI与HbA1c联合使用,可同时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水平(HbA1c)和短期血糖波动风险(GRI),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全景视角,优化T1D管理策略。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GRI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联,并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GRI治疗反应预测模型,以推进精准糖尿病管理。

专家简介

李霞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主任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1型糖尿病学组副组长

四大慢病重大专项首席专家;主持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等;湖南省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

长期从事糖尿病与免疫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Diabetes Care, STTT, J of Autoimmunity, Diabetologia,JCEM等杂志, 共同牵头制定首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参与制定国际糖尿病联盟等国内外指南和共识。

参考文献:He BB, Liu ZZ, Xu RY, et al. Glycated hemoglobin is not enough: The role of glycemia risk index for glycemic control assessment in type 1 diabetes. World J Diabetes. 2025;16(6):104024. doi:10.4239/wjd.v16.i6.104024

来源:国际糖尿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