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史,要知道的几个规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3 16:00 1

摘要:中国人民除了有反抗精神外,在农民起义中,还有一个共同点: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同时,又在重复演绎被打破的旧世界。很多农民起义虽然有反抗精神,推倒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并没有革新,反而重复演绎旧世界留下来的规则。比如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但是进京后,安于现状,不思变革,重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发现在读历史过程中,要知道这些历史规律,才能很好的去认识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有哪些规律呢?比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是一种历史规律。

所谓的历史规律,是指历史会重复发生同样的事,但并不单单是在走前人走过的路,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这就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规律。

历朝历代后期,都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汉末有黄巾绿林起义,隋末有瓦岗起义……清末有太平天国起义。每个大一统王朝末年都有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就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规律。

虽然农民起义获取政权的几率小,但是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人民富有反抗精神,正如陈胜吴广喊出的“王侯将宁有种乎”。

中国人民除了有反抗精神外,在农民起义中,还有一个共同点: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同时,又在重复演绎被打破的旧世界。很多农民起义虽然有反抗精神,推倒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并没有革新,反而重复演绎旧世界留下来的规则。比如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但是进京后,安于现状,不思变革,重复以往经历,这种“有样学样”的规律正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也有。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浪潮中,一支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起义军最终北伐成功,建立大明朝,他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人生跨度较大的人。这种情况很少,汉朝刘邦算一个。所以说,农民起义虽然历朝历代末期都有,但是成功者少。

综合来看,中国历史的一大规律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朝历代末期都有农民起义。夏商周时期有没有?有,但并不明显,大多数还是诸侯国、部落起义为主。比如夏朝末期的商汤、商朝末期的西歧,这些主要是部落和诸侯国为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

大一统王朝主要指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这八个王朝。大一统王朝的定义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高度统一并且疆域面积大,中央政府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力。夏商周就不是,因为采取分封制,中央政权控制力小,疆域也不大,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各自为政,所以算不上大一统王朝。

不过,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即大一统王朝分成多个小国。合,即统一成一个大国。这其中包含一个大一统思想。

东周开始,形式上是周天子掌权,但是本质上诸侯国争霸,纷争不断,秦国最后完成统一。东汉末年分三国,司马家完成统一。西晋末年进入南北朝十六国,隋朝完成统一。唐末进入五代十国,宋朝虽是正统,但并没有完成统一,直到蒙古入主中原才完成统一……

历朝历代后期出现的农民领袖、地方诸侯,一旦融入纷争,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完成大一统,这是使命,更是刻在骨子里的思想。

比如秦和隋,两个朝代虽然是时间短,但是是大一统王朝,并且都有影响千年的工程,被后世赞扬。而两宋虽有三四百年时间,但是并没有完成一统,被后世骂了1000多年。这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带来的大一统思想。

历朝历代,几乎都有一个或者两个盛世时期,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的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等,是一个朝代最兴盛强大的时候,但是受罪的依旧是百姓,为何呢?

原因很简单,一个新王朝刚刚建立,这些君王会吸取历史教训,采取休养生息之策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但这是暂时的,一旦有好转,君王就开始享乐、盲目征伐、大兴土木等,苦的依旧是百姓。或者说一些君王在开创盛世的过程中,是在牺牲百姓利益基础上实现的,苦的也是百姓。

比如文景之治,好不容易结束秦末和汉朝开国时期的苦难,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汉武帝又穷兵黩武,征伐匈奴,晚年更是享乐,苦的也是百姓。唐朝亦是如此,唐明皇李隆基接过武则天的位置,让唐朝国力更上一层楼,但后期享乐,朝政腐败,爆发安史之乱,苦的也是百姓……

一个朝代灭亡,苦的也是百姓。历朝历代灭亡时,伴随的都是战乱、屠戮,受苦受罪的依旧是百姓。比如唐朝,被朱温取代,进入五代十国,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小国家,真正的“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征伐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成为各方军阀诸侯的牺牲品。宋代亦是如此,虽然有《清明上河图》的繁荣景象,但也有“靖康之耻”的苦难,受苦受罪的依旧是百姓。

所以,从中国历史中来看,有一个共同点也是一个规律:无论是盛世时代还是王朝灭亡时期,受苦受罪的是百姓。不过也说明一个问题,创造历史的是百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历朝历代灭亡时期,都会出现很多忠臣,特别是在外族入侵时,奸臣也有,忠臣更多。这就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规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了守住国家而英勇牺牲。

每个朝代后期灭亡时,会有一些忠臣、藩王流落他处,想东山再起,这可以理解一种忠臣和责任。比如汉朝在王莽篡位后,刘秀完成复国,史称光武中兴。晋朝灭亡,司马家在南方建立晋,虽然偏安一偶,但总归是想东山再起,北宋后的南宋、明朝后的南明,元朝后的北元……,这种“复国”政权的建立,可以理解为匹夫有责的责任。

当然除了王朝自身在,还有更多的仁人志士。当外族入侵时,会涌现出很多仁人志士。比如南宋时期的文天祥,明朝后期的史可法,清朝近代以来就更多了,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目的就是拯救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当然了,除了有仁人志士和匹夫有责外,还有很多汉奸。比如南宋的秦桧,明朝的吴三桂和洪承畴,近代的汪精卫等。

中国历史进程中,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规律,这种规律让中华民族走了爱国之心和救国之行。在国家危难之际,会有很多仁人志士出现,不顾一切以身救国。

《左传》中有一句话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句话也是一个历史规律,并且还是一个周期率。

在中国历史中,有一个周期率比较著名,即300年历史周期率。意思是每个朝代不管长短,都有建立——兴盛——衰败——灭亡这个周期性,并且都不超过300年,就算超过300年的,中间也是“断开”国。比如汉朝,有王莽断开过,成了西汉和东汉。宋朝在靖康之耻后成了北宋和南宋。这两个超过300年的朝代,中间了都是“断开”了的。

怎么跳出历史周期律呢?这个问题伟人毛主席做出了回答:建立一个人民做主,人民监督的国家,就能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要跳出这个周期率,还得回到本质,依靠人民,让人民来书写历史,才能跳出周期率。

中国历史进程中,还有很多规律,认识一些规律,才能更好的理解历史,在历史中认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这也是一种方法。

来源:爻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