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叶扁舟,时而顺流而下,享受风平浪静的惬意;时而逆水行舟,面对波涛汹涌的挑战。无论前路如何,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勇敢地向前走。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唐梓航《冠状病毒的自述(说明文)》(24)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叶扁舟,时而顺流而下,享受风平浪静的惬意;时而逆水行舟,面对波涛汹涌的挑战。无论前路如何,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勇敢地向前走。
作文题目:
[说明文写作特点体现]
1. 使用准确的数据列数字说明(80-160纳米、2-3天等)
2. 采用分类别说明方法(传播途径分三点说明)
3. 运用打比方说明(钥匙开锁的比喻)
4. 包含科学原理(ACE2受体结合机制)
5. 提供实用信息(防护措施的具体数据)
6. 语言客观准确,避免拟人化表达
作文 : 说明文
优秀作品展示
光亮 ,周深
冠状病毒的自述(说明文)
中学初三 唐梓航
大家好!我是冠状病毒,一个让人类闻风色变的微生物。让我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特征和生存方式。
从生物学分类来看,我属于冠状病毒科。在电子显微镜下,我的外表呈现球形,直径约80-160纳米。最显著的特征是我的包膜表面分布着规则排列的突起蛋白,这些突起形似王冠,因此得名"冠状病毒"。
我的遗传物质是单股正链RNA,这种结构使我具有极强的变异能力。在自然界中,我主要存在于蝙蝠等野生动物体内。通过基因重组,我获得了跨物种传播的能力,这让我能够感染人类。
我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首先是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我可以通过直径大于5微米的飞沫在1米范围内传播;其次是接触传播,我可以在塑料、不锈钢等物体表面存活2-3天;此外,在密闭环境中,我还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
进入人体后,我会利用表面的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上的ACE2受体结合。这个过程就像钥匙开锁,一旦成功,我就能进入细胞内部。在细胞内,我会利用宿主的资源大量复制自己。一个被感染的细胞可以释放出上千个新的病毒颗粒。
感染初期,我主要攻击呼吸道上皮细胞,这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重症情况下,我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根据临床数据,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不过,人类已经找到了对抗我的方法:
1. 物理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80%以上的飞沫
2. 化学消杀:75%的乙醇能有效破坏我的包膜结构
3. 免疫预防:mRNA疫苗能诱导人体产生中和抗体
随着人类对病毒认识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相信最终会被人类战胜。但在此之前,请大家继续保持警惕,做好科学防护。
总的来说,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初中生。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就可以成为我想要成为的人。
“向前走”,是一种勇气,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智慧。它教会我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顺境中不忘初心;它让我们明白,只有不断前行,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收获更精彩的人生。
作文 : 优秀展
在学习上,“向前走”意味着不断求知,勇于探索。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每一次的深入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在生活中,“向前走”则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坚韧和勇敢。
精彩回顾,点击浏览: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阎烁宁《向前走》(1)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孙启浩《向前走》(2)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阎烁宁《 一个甜美的梦》(3)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阎烁宁《 国庆采购图》(4)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阎烁宁《我的小传》古体版和现代版(5)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阎烁宁《秋韵》(6)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孙启浩《我心中的白杨》(7)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阎烁宁《我心中的白杨》(8)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孙启浩《我身边的高人》(9)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唐梓航《善,于细微处见真情》(10)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唐梓航《我心中的白杨》(11)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唐梓航《改变,从认清自己开始》(12)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孙启浩《改变,从认清自己开始》(13)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唐梓航《记忆中的那抹芬香》(14)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梁依彤《记忆中的那些芬香》(15)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梁依彤《我也有自己的光芒》(16)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阎烁宁《我也有自己的光芒》(17)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唐梓航《我也有自己的光芒》(18)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唐梓航《坚持,让学习之花绽放》(22)
【八年级作文:走过四季,一路向前】阎烁宁《何以解忧?唯有饕餮!》(23)
E
N
D
来源:嘉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