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首富的宝座,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数小时易主。9月10日上午,81岁的甲骨文(Oracle)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凭借公司单日股价暴涨36%,个人财富激增890亿美元,一度超越了占据王座300多天的埃隆·马斯克,问鼎世界首富。
全球首富的宝座,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数小时易主。9月10日上午,81岁的甲骨文(Oracle)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凭借公司单日股价暴涨36%,个人财富激增890亿美元,一度超越了占据王座300多天的埃隆·马斯克,问鼎世界首富。
尽管到当天收盘,甲骨文公司的股价回调了部分涨幅,马斯克后又以10亿美元的优势重新回到领先位置,但这一短暂的变动足以看出资本市场当下的叙事趋势。
为什么会是甲骨文?其背后的掌舵者埃里森究竟是何人物?《新浪蜂鸟》深入观察。
作者|丘秋
编辑|李固
To B基因与AI转型
2008年的Open World大会上,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曾公开嘲笑:“现在IT产业言必称云计算,甚至超过了女性追求时装潮流的程度。”
然而17年后,对AI算力风口的押注,成了甲骨文公司股价暴涨的最直接催化剂。
甲骨文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透露,其剩余履约义务(PRO)飙升至4550亿美元,同比激增359%,仅一季度就新增3170亿美元。这一爆炸性增长主要源于公司与OpenAI、xAI、Meta等AI巨头签大规模云合同,成AI模型训练关键基础设施提供商。
此外,为了支撑庞大的AI合同和未来的增长预期,甲骨文管理层给出了未来数年极为乐观的增长指引:预计2026财年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CI)收入增长77%至180亿美元,并在未来四年进一步增至1440亿美元,增长8倍。
两个信息一出,资本市场股价翻涌,9月10日甲骨文市值增加了2440亿美元,收盘时总市值已达9222亿美元。
要理解这场资本盛宴,首先需要审视这家一度被视为“传统”的科技巨头,如何能在AI时代成为耀眼的“卖水人”。究其成功的根基,或许可以追溯到两个关键因素:
1、来自To B端数十年的积累与庞大现金流;
2、一场尽管艰难但最终押对方向的云转型战略。
作为传统数据库市场的绝对“寡头”,甲骨文公司的旗舰产品Oracle Database,几乎是全球大型企业及政府单位的标配。银行的交易系统、政府的财政平台、跨国公司的ERP……都依赖着它的数据库系统。这种To B的企业级生意,也让甲骨文在前四十年生涯里,建立起稳定且壁垒极高的商业模式。
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让一切都变了。在2010年以前,甲骨文公司的业务都是以传统数据库和企业软件授权模式为主,直到亚马逊AWS崛起,云计算成为趋势,增长放缓的甲骨文,逐渐被视为“传统落后”的代表。
2010年,甲骨文收购Sun Microsystems,获得Java、MySQL、Solaris和硬件能力,彼时公司希望通过掌握硬件能力,来对抗开源数据库的崛起。但由于整合难度大,初期并未被看好。同年,甲骨文推出了第一代云基础设施,也就是现在预期暴增的OCI,但在当时,其关注度也不如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等。
2016年,甲骨文推出第二代OCI,但因其收费高昂等因素,市场反响一直不理想。根据Gartner在2018年8月发布的数据,当时在云计算市场领域,亚马逊市占率为51.8%;微软为13.3%,阿里巴巴占4.6%,谷歌占3.3%。而甲骨文则未能进入市占率前五。
2018年10月,亚马逊AWS云服务CEO Andy Jassy曾在公开场合说甲骨文的云服务形容为“老数据库”,指其“又贵又不好用”。“像甲骨文那样的老数据库和像微软那样的SQL服务器又贵又不好用。人们早就烦透了。现在,他们终于有了选择。”
不过在此之前,埃里森也曾在甲骨文召开的会议上形容亚马逊的数据库就像半自动驾驶汽车。“你坐上去,然后开始驾驶,最后你必死无疑。”
一来一去的骂战中,全球云市场逐步迎来腾飞。速来“快人快语”的埃里森也不得不承认,云计算已是大趋势,公司必须要全面重投AI云。2019年甲骨文退出中国市场时,当时的公司副总裁Don Johnson曾在向全体员工群发的邮件中说,将来甲骨文的一切工作都将围绕甲骨文Oracle云基础设施(OCI)业务展开。
至少现在来看,埃里森的这场“豪赌”胜利了。
根据IDC2025年报告,甲骨文公司首次入选全球云基础设施领导者阵营,OCI在AI算力、多云互连、行业合规性方面评分领先。其云收入从2024年的42%提升至2025年的50%,剩余履约义务(PRO)突破99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9月10日的电话会上,埃里森也阐述了甲骨文的技术护城河。他声称,甲骨文之所以能赢得AI训练大单,是因为其构建的千兆瓦级数据中心在训练AI模型方面“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公司都更快、更具成本效益”。他将此归功于甲骨文的底层技术优势,尤其是网络能力:“我们的网络移动数据的速度非常快……如果我们快一倍,成本就是一半。”
确定性的红利
然而,甲骨文的转型成功,仅仅是故事的一面。
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科技与资本图景中,与刚刚短暂失去首富宝座的埃隆·马斯克进行对比,似乎更能揭示此次财富更迭背后深层的产业逻辑与资本偏好。
今年以来,甲骨文公司的股价已累计上涨45%,而马斯克的特斯拉(TSLA.US)股价同期则下跌14%,这使得两位亿万富翁的财富差距持续缩小。
这背后首先源于二人财富结构的巨大差异。作为甲骨文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埃里森的大部分财富与这家软件巨头的股票紧密绑定,据了解,埃里森持有超过11亿股甲骨文股票,而且持股时间已超过25年。而马斯克的财富相对分散于特斯拉、SpaceX、X等多家公司。
但财富结构仅是“放大器”,真正的内核是市场对二人所代表的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价”。
据公开报道,马斯克旗下业务正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
近日,特斯拉为马斯克设计了一份潜在价值高达约1万亿美元的薪酬协议,但代价是,马斯克必须带领特斯拉实现指数级增长,才能换取巨大的股权奖励和公司更多的投票权。
具体目标为,将公司市值从当前的约1万亿美元,分阶段提升至8.5万亿美元。以及特斯拉汽车10年累计交付2000万辆电动车、1000万FSD订阅、100万台人形机器人和100万辆Robotaxi等。
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双向豪赌,至少现在来看,特斯拉还深陷在“价格战泥潭”里。来自研究公司Cox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特斯拉曾占据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超80%的份额,而今年8月其在美国电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降至38%——跌至近八年来最低水平。
分析师预计,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在9月将继续保持增长,但月底联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后,销量可能会下滑,这将加大特斯拉及其他车企的财务压力。
SpaceX这边,尽管估值屡创新高,但该公司主要营收来源:火箭发射和星链业务,仍需要持续巨量投入以实现长期愿景。
与此同时,甲骨文正展现出市场苛求的“确定性”。在9月10日的电话会上,甲骨文公司CEO萨弗拉·卡兹(Safra Catz)明确指出,OpenAI、xAI、Meta等头部AI公司已与甲骨文签署重大云合同,使其成为AI训练和推理工作负载的重要平台。
基于强劲的需求和已锁定的合同,萨弗拉·卡兹(Safra Catz)对未来给出了极为乐观的指引。她预计,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CI)本财年将增长77%至180亿美元,并在未来四年内依次增长至320亿美元、730亿美元、1140亿美元和1440亿美元。她强调:“这些收入大部分已经计入我们4550亿美元的RPO中。”
当甲骨文确定性的增长与马斯克业务的未来不确定性形成了短期对比,资本也从长期的“未来预期” 转向了近期的“现实红利”。有市场分析师指出,在高利率环境下,投资者正从成长股转向盈利路径更清晰的价值股。
至少在当下的商业模式上,甲骨文代表的是“AI基础设施”的确定性故事,市场看好其在算力、数据服务领域的确定性和短期爆发力。而马斯克代表的是“未来科技”,想象空间大,但落地周期长、风险高,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中更易受冲击。
未来,这场千亿级首富之争,或许会变为云服务(甲骨文)与太空探索(SpaceX)两大科技路线的资本博弈,胜负将取决于技术落地速度与规模。
隐形竞争力
商业决策与市场风向决定了公司的基本面,但在美国科技界,商业与政治的深度捆绑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埃里森的精明之处,不仅在于对技术的洞察,也在于对权力规则的深刻理解。
作为硅谷著名的“坏人”代表,埃里森和比尔·盖茨展现出的谦逊理工男形象完全不同。
他喜欢买房、买岛,从不掩饰对奢靡浮夸生活的追逐。他个性好斗张扬,特立独行,在政治上有着别样的“野心”。他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长期密切关系,是科技圈公开的秘密。
根据《纽约时报》数据,2019年,市值仅1700亿的甲骨文,在联邦游说上,花费超过821万美元。在支持特朗普连任上,甲骨文公司以及高管们,也通过各种渠道,向特朗普“献金”大约70-120万美元。
埃里森最亲密的战友、甲骨文CEO萨弗拉·卡兹(Safra Catz)曾直接加入特朗普的过渡团队,深度参与政府交接事宜。今年1月,当被问及是否支持马斯克收购TikTok时,特朗普公开表示:“我希望Larry(埃里森)也能买下它。” 这种毫不避讳的公开支持,奠定了埃里森在共和党权力圈中的特殊地位。
《纽约时报》今年4月的一篇文章指出:“埃里森可能比马斯克这边的任何大亨都更接近特朗普,他似乎只想让国家处于人工智能的善意统治之下,他说这将带来一个慷慨与和谐的时代。”
至少这笔“政治资产”,为甲骨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订单,这也是其To B帝国的重要竞争优势。2022年,甲骨文曾和谷歌、微软、亚马逊一起,成功竞标美国国防部的云服务合同,该合同的价值到2028年时可高达90亿美元(约合628亿元人民币)。
据报道,今年7月,美国天舞媒体公司(SKYdance Media)曾获准收购派拉蒙,合并后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埃利森的儿子大卫·埃里森。据悉,埃里森亲自会见了特朗普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布伦丹·卡尔,以促成这笔交易。
2025年1月,OpenAI、软银集团与甲骨文公司还曾联合主导“星际之门”AI基础设施项目。白宫在该项目启动时曾强调AI基础设施对创新、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尽管美国联邦政府并未直接投资,但政策的明确支持为这类超大规模投资扫清了监管障碍。
综合来看,埃里森的此次问鼎,并非一次偶然的资本事件,而是一场集企业战略、产业周期、个人意志乃至政治经济学于一体的必然结果。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若甲骨文持续兑现AI领域的增长预期,埃里森或可稳固其地位;反之,若马斯克旗下公司(如SpaceX的星舰、特斯拉的FSD)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本市场可能再次转向。
这场首富之争,归根结底是两条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在市场上的终极较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