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3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原创洞见洞见
2025年09月11日 20:20安徽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353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你如何对待家人,世界就如何对待你。
一个家最大的灾难,有个“讨伐型人格”,洞见,13分钟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一凡朗读音频
洞见
,
将在09月18日 18:00 直播
预约
秋季滋补专场,养生高货惊喜价
洞见
,
将在09月23日 18:00 直播
预约
水星家纺专场|品牌内购,低至2折
什么是“讨伐型人格”?
它不是偶尔的情绪失控,而是习惯把最锋利的刀子对准最亲的人——
他们像生活中的“检察官”,家人的任何一点儿小缺陷和错误,都能引发他们的控诉。
这样的人格像慢性毒药,不断侵蚀一个家的根基。
一个家最大的灾难,正是有一个“讨伐型人格”。
学者吴宓曾在日记中记录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应邀去叶公超家吃饭,他妻子很用心地做了一大桌菜。
没想到,饭桌上叶公超却当众贬斥妻子:
“你作为家庭主妇,连简单的饭菜都做不好。如此难吃的食物还拿出来招呼客人,太让我失望了!”
说完他还不解气,当着客人的面把手边的盘子砸到了地上。
吴宓没想到在外温文尔雅的叶公超,私下竟然这般毫不讲理。
他再也没了吃饭的兴致,借口家中有事便匆匆离开了。
这还不是叶公超第一次当众让妻子下不来台,平日里他总是一点小错,便不分场合地谩骂妻子。
妻子被他伤得体无完肤,忍无可忍之下,带着一双儿女去了美国。
之后和他分居40年,就连叶公超逝世,妻子都没有回来,只送来了一副挽联。
心理学中有个“情绪感染效应”:人长期处于被贬低的环境里,会逐渐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
当家人之间只剩讨伐和攻击,家中的温情就会像沙漏般消耗殆尽。
《红楼梦》中贾政对自己的儿子贾宝玉,从未有过肯定与鼓励,只有无尽的苛责与讨伐。
宝玉抓周抓了胭脂钗环,贾政当场大怒:“将来酒色之徒耳!”
宝玉作诗才华横溢,贾政对外却总说自己儿子是“歪才”;
就连宝玉参加科举中了第七名,贾政仍觉不满,当众说:“这也是侥幸,不必再发展了。”
在贾政持续的否定和打压下,宝玉对家庭毫无眷恋,最终选择出家为僧,彻底逃离。
“讨伐型人格”所伤害的不仅是至亲的感情,更是一个家庭应有的福报。
当最亲近的人都成了彼此的差评师,再温暖的港湾也会变成冰冷的战场。
家人之间,从来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个人若习惯对外贬低自己的家人,不仅令家人寒了心,更会在不知不觉中,阻碍自己的前途。
朋友老周在建材市场经营一家店铺,妻子平时帮他管账、接待客户。
那年,他们争取到一个为大型小区供应瓷砖的大订单。
签合同当天,对方的采购经理带着家人来店里选样品。
妻子热情地倒茶、递资料,还夸了经理女儿的裙子好看。
不料老周却冷冷插了一句:“你懂什么布料?”
转头又对经理赔笑:“咱们这瓷砖质量好,价格也实惠,您放心。”
但这笔订单,最终没签成。
后来老周才从旁人口中得知,那位经理曾对下属说:“一个连自己妻子都不尊重的人,我怎么相信他做事靠谱?”
生活中,很多人像老周一样,通过踩踏家人来抬高自己。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家是一个整体。
你对家人的每一次批评、打压和贬低,都会在无形中败光别人对你的好感。
主持人窦文涛认识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财力雄厚、业务不断,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但这位商人有个致命缺点:总爱在公开场合贬低自己的妻儿。
朋友聚会,他公开嘲笑妻子“不会说话、不懂交际”;
公司团建时,孩子不小心摔烂了杯子,他当场怒斥“没长眼睛吗”;
甚至在见重要客户时,他也不忘踩一句:“他们啊,啥都不行,家里全靠我。”
起初他不以为意,却逐渐发现有些不对劲——原本推进顺利的合作,莫名黄了;多年往来的老客户,也开始疏远他。
后来,一位关系不错的朋友跟他说了实话:
“不是不愿意和你合作,但看你对自己最亲的人那种态度,大家都会担心,万一将来有利益冲突,你会怎么对待我们。”
他这才悔不当初。
他一直以为,事业是事业,家庭是家庭。
却没想到,他对妻儿的每一次贬低,都在无声地摧毁别人对他的信任与尊重。
你如何对待家人,世界就如何对待你。
对外贬低家人,只会拖累整个家庭的气场,甚至毁掉自己的前程。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明白:想要人生兴旺,先从善待家人开始。
常言道:在外不道家人短,当众不言家人过。
真正幸福的家庭,从不在外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彼此,更不会允许别人随意指责。
他们懂得为家人撑腰,给足对方包容和尊重。
看《小巷人家》时,很喜欢宋莹和林武峰一家的相处模式。
爸爸林武峰性格温和,对妻子体贴有加,工资全部上交,平时主动分担家务,甚至会给妻子准备洗脚水。
别人说宋莹脾气急,他笑答“我愿意惯着”。
宋莹与人发生争执,他默默站在她身后支持她,还不忘为她披上外衣怕她着凉。
在丈夫的呵护之下,宋莹虽然脾气急,但通情达理、待人友善。
对于儿子林栋哲,他们同样给予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儿子调皮,他们不轻易斥责,而是耐心引导。
林栋哲因为天天跑到邻居家看电视,被嘲笑“人小屁股大”。
宋莹知道第一时间力挺儿子:“不就是一个电视机嘛,咱家也能买。”
虽然家境普通,但一家人彼此支撑、有说有笑,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林栋哲虽成绩一般,却乐观自信,有主见有担当,后来顺利进入外企,人生一路向阳。
好的家庭,总会把挑剔转化为包容,把贬低替换成鼓励。
主持人陈鲁豫曾在回忆录中提到父亲的教育方式。
父亲从不曾在外人面前批评她。
父亲总说:“你自己家的孩子,你自己都不尊重,别人怎么会尊重?”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鲁豫逐渐养成了不卑不亢的交流风格和善于倾听的职业特质。
她主持《鲁豫有约》二十余年,访遍全球各界精英,始终以温和不失力量的风格深入人心。
诗人梅恩曾说:想要建立有爱的家庭,必须先有爱家的思想。
不互相拆台、不彼此揭短,互相尊重,彼此托举,家庭才能和睦,日子才能和顺绵长。
▽
《礼记》有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一个家最珍贵的财富,并非堆金积玉,而是言语之间的肯定、眼睛里面的欣赏。
别让“讨伐型人格”,变成刺向亲人的刀。
每次想要开口批评家人时不妨先暂停片刻,每次家人犯错时试着轻轻说一句“没关系”。
毕竟,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论对错辩输赢的战场。
点亮推荐,愿我们都能成为家人生命里的光,而不是心底的刺。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