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教师,5年班主任工作经验。2023年获得福建省中职学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025年获得福建省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三等奖。
·
吴培韩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英语教师,5年班主任工作经验。2023年获得福建省中职学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025年获得福建省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三等奖。
育人理念:
今天教的句型或许会淡忘,但蹲下来倾听的温度,终将成为孩子们走出迷茫的底气。
成长如一场细腻的味觉修行——有人以汗水为盐,提纯生命的醇厚;有人以时光为火,慢煨理想的鲜甜。
在这方职教的灶台前,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是调和五味,更是从烟火气中品出:“火候到时,自有回甘”的人生真“味”。我与小周的这段师生情是个人财富,希望未来成为无数学生的成长财富。
九月的阳光洒进烹饪班教室,空气中飘散着淡淡食材香。开学第一堂英语课,我站在讲台,环视这群刚踏入职业学校的新生,有人打着哈欠、有人低头摆弄文具,唯独后排那个男生,腰板挺直、嘴唇微动,跟读句子,声音轻颤却坚定。
课后整理档案时,小周的分数格外醒目:英语60分(满分150),却标注“专业技能潜力突出”。实训老师告诉我,他的刀功不错。可我翻开他的英语作业,字母却似灶台散落的米粒,支离破碎不成章法。这鲜明的反差令我深思,我要让这株“偏科苗”在职业教育的园圃中走远走高!
某次课间,他犹豫着走到我面前,低声说:“老师,我感觉学这些ABC,不如多练两道宫保鸡丁实在。”
我思考着拿出手机,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片段。当纪录片里的中国厨师用流利的英语向世界介绍“Kung Pao Chicken”时,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若有所思地说“这么厉害。”
“知道吗?”我轻声说,“未来你可能代表中国餐饮站在国际舞台上,用英语向世界讲述中华美食故事,这也是国家倡导的职教技能出海,学好英语会有更广阔的舞台为国争光。”
那一刻,他眼中的光,像火星落入干草,倏然燃起。我想这就是为国争光的种子发芽了。
教育的契机往往藏在细节里。有天,我发现小周蹲在实训室,手里握着一把小刻刀,正专注地在胡萝卜片雕着什么。走近一看,他竟在萝卜上镂出了“dumpling”的字样。
“我想把专业和英语结合起来。”他解释着,顺手翻开单词本,泛黄的纸页上,单词旁画着栩栩如生的食材插图:“steam”旁边是蒸笼,chocolate旁是巧克力,这让我深深触动。我开始尝试将烹饪专业课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上台用英语说出菜名。尽管他们的表达中还夹杂着一些中国式英语,但整个课堂的气氛却因此变得格外活跃。
最令人惊喜的是,小周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变化:他从过去背单词拖沓、畏难英语,变得主动完成任务,甚至期待英语课,每晚还自觉加背单词。
我常抽空到实训室看学生的技能课。有次面点课上,看着同学们专注揉面的样子,我突然有了灵感。征得任课老师同意后,我跟同学们说:
“大家注意”,我拿起一团面团示范道,“语法规则其实和面点制作很像。如现在进行时,就像揉面时需要持续均匀的力度。”说着,我手上动作不停,“而过去完成时,则像醒发好的面团,必须经过时间沉淀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那堂课,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
后来有次班会课上,小周分享道:“原来工匠精神不分领域,无论是揉面还是造句,都需要同样的专注与坚持。”
随着了解深入,我发现小周学习英语的态度感染了班上同学。他不仅主动带领大家背诵单词、积极提问,甚至还专门请教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表达,与同学们分享,也与我探讨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学考倒计时100天时,那些被他问题填满的日子也愈发清晰。无论是平日的课堂,还是周末的微信,他总是会出现——早至清晨五点的微光,晚至深夜十一点的静谧。
每一次提问,我都仿佛看见他眼中闪烁的光芒,那光芒跃动不息,如同灶台上温暖而蓬勃的火苗,不仅点亮了求知的路径,也温暖了我的教师生涯。
当录取学考录取结果出炉时,曾经的“英语困难户”不仅以全省第38名的佳绩考入福建商学院本科,更用三年时光完成了从“受助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转身。
教育如同烹饪,每位学生都需要一份专属的“成长食谱”。正如我在文题“Taste the Future,‘味’来可期”中所寓意的,教育的真谛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配方。而这也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沉淀下三点启示:
01
需求升华:从灶台到舞台
教育要完成的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开拓视野。当小周从最初“学英语不如练刀工”的低阶发展,到为未来可能代表中国餐饮站在国际舞台上,用英语向世界讲述中华美食故事而努力的文化自觉,我们见证了职业教育最动人的升华——将谋生之技转化为文化传播之道。
02
价值引领:从食材到食育
在“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班里最生动的德育教材。这种浸润式价值引领,让文化自信自然生长。
03
群体效应:从星火到燎原
真正的教育影响力在于其辐射性。当小周从英语学习“困难户”成长为“单词背诵小组”的发起者,当三十个曾经沉默的书桌都响起双语报菜名的声音,我看到了榜样示范带来的指数级成长效应。
在职业教育广阔天地里
我们播种的不仅是谋生之技
更是文化传承之责
这正是新时代职教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