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江汉区前进五路111号,一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四层建筑静静矗立。它曾是汉口宁波会馆,更是1927年“工人运动讲习所速成班”的诞生地。这座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建筑,见证了武汉工人运动的辉煌篇章,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培育革命骨干、播撒红色火种的初心使命。
在江汉区前进五路111号,一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四层建筑静静矗立。它曾是汉口宁波会馆,更是1927年“工人运动讲习所速成班”的诞生地。这座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建筑,见证了武汉工人运动的辉煌篇章,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培育革命骨干、播撒红色火种的初心使命。
工运摇篮的淬炼之路
汉口宁波会馆的历史,始终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1924年,由在汉宁波商贾集资建成的这座会馆,最初是同乡联谊、商业交流的场所。但在1926年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武汉后,它的命运被注入了革命基因——随着武汉工人阶级获得组织工会、发动罢工的民主权利,这里逐渐成为湖北工人运动的指挥中枢,从商业交流的场所转变为革命斗争的前沿阵地。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的当天,湖北省总工会在宁波会馆召开成立大会,5000余名代表与来宾在此见证了湖北工人运动的里程碑时刻,刘少奇、李立三、林育南等一批工运领袖也齐聚于此。他们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积极推动工会组织的发展。到了年底,武汉工会组织激增至200多个工会、20万会员,武汉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核心阵地。
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对高素质的骨干力量提出了迫切需求。1927年1月1日召开的湖北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把宣传教育推入一个新时期,大会专门通过了宣传及教育问题决议案,提出应使工会“真正成为教育工人的学校”,要运用一切机会做教育人的工作。
工人运动讲习所从1926年10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两期学员,加上一期速成班学员,共培训干部500人。1927年1月21日,在汉口宁波会馆内,“工人运动讲习所速成班”正式开学。速成班宛如一座培养工运人才的“加急熔炉”,为工人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来自不同行业的90余名学员,他们带着对革命的热忱走进课堂,渴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工人运动贡献更多的力量。
速成班的课程设置直指实践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李立三、刘少奇、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林育南等多是共产党员和著名工会领袖,他们讲课深入浅出,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授课。讲习所每天还指导学员进行一小时的集会演讲练习,另有一小时用来教学员识字和作文。同时还为学员讲授军事技术课,也培养出一批懂军事的工运人才。在讲习所结业后,多数学员被派往武汉三镇及各县,成为当地工会的“火种”。他们组建基层工会、发动罢工斗争、创办工人夜校,让革命火种在湖北各地燎原。
精神灯塔传递永恒力量
工人运动讲习所速成班的历史,不仅是一串数字与事件的堆砌,更蕴含着穿越时空的精神密码。这些精神力量,至今仍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
1927年,革命形势危急。教员与学员们明知从事工运可能面临牢狱甚至牺牲,仍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因为他们深知,工人运动不是为了一时的温饱,而是为了推翻剥削制度,让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这种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坚守,如明亮灯塔,让他们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始终保持方向。
至1927年6月,湖北工会会员已达51万人,成为全国工人运动最活跃的省份。这一成就的背后,工人运动讲习所以及速成班培养的骨干功不可没,他们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工人群众,将“组织起来”的信念转化为席卷全省的革命力量,在无数工人心中种下了团结奋斗的种子。
团结协作是工人运动胜利的保障。速成班学员来自不同行业和地区,但为共同目标而紧密团结。学员间相互支持,教员与学员密切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学员们在学习期间,还参与了武汉工人纠察队的训练,既学理论又练实操。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作风,让革命理论真正成为改造世界的武器。如今,面对工作中的复杂问题,这种“不尚空谈、务求实效”的精神,仍是我们破解难题的关键。
速成班的学员本身就是工人,与群众有着天然联系。结业后,他们不是以“领导者”自居,而是以“服务员”身份深入车间、班组,帮工人写家书、调解纠纷、争取工资,在细微处赢得信任。这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正是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核心密码,在今天基层治理中,依然是凝聚人心的关键。
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作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工人运动讲习所速成班旧址(汉口宁波会馆)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它是一座活着的课堂,等待我们去挖掘、去激活、去传承。
工人运动讲习所速成班旧址的育人传统,在七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未中断。20世纪50年代,这座见证过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建筑,成为武汉市第一个在外交部备案的外事接待学校,后来又作为武汉市红领巾学校校舍,让红色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悄然萌芽;再到成为江汉区教育局办公场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在此耕耘,让“培育人、引领人”的初心与当年工运讲习所“培养革命骨干”的使命遥相呼应,育人的光荣传统在此得以延续。
2023年6月,汉口宁波会馆迎来红色传承的新篇章。区委党校“90讲师团”与区教育局“正青春江教团”在此签约结对,共同组建“拾光青年团”。这支由青年理论骨干组成的队伍,为汉口宁波会馆注入了青春活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拾光青年团”以“青春话语讲红色故事”为使命,将革命历史转化为鲜活教材。成员们深入研究工人运动讲习所的历史细节,把刘少奇授课的场景、林育南的宣传智慧、王幼安等学员的革命抉择,转化为青少年能听懂、能共鸣的故事。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传播方式,让红色故事从史料中走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更多人了解江汉红色历史,感受先辈精神力量。
2024年,为更好保护这处红色遗址,江汉区教育局进行整体搬迁,为旧址的活化利用腾出空间。未来,这里将被打造为红色文旅项目。
汉口宁波会馆的一砖一瓦,都镌刻着“为工人解放而奋斗”的初心。它见证了革命先辈为理想奋斗的艰辛,也记录着一代代人对红色基因的守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持续守护这份红色遗产,传承这份精神力量,才能让革命先辈“坚定信念、扎根群众、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中不竭的动力源泉。
来源:两江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