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被杀的瓦岗英雄,几人比秦琼武功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4 15:41 1

摘要:秦琼和程咬金打仗勇猛,多次立功,所以李渊封他们为上柱国翼国公和宿国公。但后来,因为他们没参加玄武门之变或者在那场战斗中表现不好,原本每人有的三千户食邑被减成了七百户实封,封号也变了,变成了胡国公和卢国公,两人就像一对葫芦凑在了一起。

公元619年,也就是唐高祖李渊在位的武德二年,秦琼和程咬金在故州的九曲之战时,拉着牛进达和吴黑闼一起在战场上归顺了唐朝。

秦琼和程咬金打仗勇猛,多次立功,所以李渊封他们为上柱国翼国公和宿国公。但后来,因为他们没参加玄武门之变或者在那场战斗中表现不好,原本每人有的三千户食邑被减成了七百户实封,封号也变了,变成了胡国公和卢国公,两人就像一对葫芦凑在了一起。

葫芦国公这个称号虽然听起来不太顺耳,但好歹秦程两家的人在武周时还保住了性命,有后代做了官。比起其他七位瓦岗兄弟,他们可真是走运了。九个瓦岗兄弟中,有八个都没能善终,看起来秦琼和程咬金只为一个兄弟的离去伤心,其他八个人的生死,他们好像并不太在意——当然,其中有几个可能也是罪有应得。

今天咱们就来谈谈正史上秦琼和程咬金的九位不是正常去世的战友,瞧瞧他们里面谁最够哥们儿,谁最不够意思。哪些人走了,秦琼和程咬金会拍手称快,又有哪些人的离去会让他们感到惋惜和难过。

既然是根据真实历史来的,那“贾家楼四十六友”的传说肯定不是真的。比如,屈突通是隋朝的大将军,比秦琼大了十四岁,他怎么可能跟单雄信结拜呢?还有突厥的史大奈,他也不会叫秦琼二哥。侯君集压根就没加入过瓦岗军,他的绰号也不是赛白猿。魏征说过侯君集有当宰相的才能,后来李世民还让他当了兵部尚书,这样的人,长相肯定得有点威严才行。

屈突通、史大奈、侯君集他们都没在瓦岗军待过,所以肯定不算是瓦岗英雄。就算加入了瓦岗军,也不代表就都是英雄,里面也有好多是狠角色和坏蛋。像瓦岗军的第二把手李密,也就是李玄邃,说他不是英雄吧,好像也不太对;说他是狠角色吧,也得先问问曹操同不同意。

李密的才干和智谋,跟曹操比起来那真是差远了。《旧唐书》里用简单的话评价了他:“就像太阳已经升起,小火苗还在那儿烧个不停(这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思是日月都出来了,小火苗还亮着,这不是自不量力嘛)。李密这家伙,真是疯狂,一开始就不安分,最后还叛逆了。”

李密对待秦琼和程咬金特别关照,但对单雄信和徐世勣(也就是后来的李世勣、李勣)就很差劲。单、徐两人都是瓦岗军头头翟让的得力助手。李密摆了场鸿门宴,把翟让给杀了,之后还想把单雄信和徐世勣也一并除掉:“徐世勣往外逃,看门的一刀砍去,伤了他的脖子,幸好王伯当在远处大喊了一声才住手。单雄信则跪地求饶,李密才放过了他。”

咱们瞅瞅《旧唐书》、《新唐书》还有《资治通鉴》就能明白,那时候翟让不光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了李密,还服了李密。李密压根儿没必要对他下狠手:翟让推举李密为王,尊称他为魏公,摆了祭坛,让李密即位,还宣布了新元年,大赦天下。同时,他还任命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单雄信做了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做了右武候大将军,各自带着自己的人马。

李密在隋末唐初是个出了名的白眼狼,众人都离他而去后,他转身就投靠了唐朝。李渊对他特别礼遇,不仅封他做了光禄卿和邢国公,还把自家的表妹许配给了他。

李密当主公当久了,自然不甘心再去做别人的臣子。所以在武德元年大年三十(也就是公元619年1月20日),他在杀害妻子并打算逃跑的路上,被盛彦师在陆浑县南边的邢公岘(现在叫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的邢公山)给杀了,那时候他才三十七岁——电视剧里头的李密看起来可比这年纪老多了。

李密真是罪有应得,死了也不可惜,就是可惜还连累了王伯当。王伯当跟着李密投降唐朝后,已经当上了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是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才得到这个封号的)。但明知道李密逃跑是死路一条,他还是因为念旧情,放弃了官印跟着李密一起走:“讲义气的人,不会因为生死而改变心意。您如果执意不听劝,那我就跟您一起死算了,不过这样做终究没什么好处啊。”

王伯当和李密的头颅被送到了长安,之前差点被李密杀掉,幸好被王伯当救下的徐世勣,跪在地上大哭,请求允许他收敛安葬他们。至于秦琼和程咬金为什么没有反应,我们后面再讲。接下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该说到武德四年时在洛阳被李世民抓住杀掉的单雄信了。

每个时代看单雄信都不一样,他曾向李密求饶保命,在我看来,他那是为了忍辱负重,等待机会反过来报仇,为好友翟让雪恨。

单雄信和徐世勣最初都是跟着翟让混的,但翟让被杀后,徐世勣的表现挺让人意外。他非但没怪李弥,还特别忠心:他先带着大家以李密的名义投了唐朝,后来李密叛逃被杀,他又主动提出要帮李密收尸,就好像忘了李密之前杀翟让,还差点要了他的命这事儿一样。

说到单雄信和徐世勣谁更够朋友,大家看法不一。但在《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里,徐世勣这人挺狡猾,也很会装模作样。特别是李治不顾规矩立武则天为皇后时,那时徐世勣已改名李勣,他的做法实在不太讲究——要是早知道他后来会被收回赐姓,坟墓被挖,棺材被砍,儿孙也因参与叛乱被杀光,幸免于难的也流亡到偏远地方,他可能就不会那么耍心机了。

单雄信那时候在洛阳,本可以趁机杀掉李世民,但徐世勣站了出来,拦住了他。单雄信念着兄弟情,没要这到手的泼天富贵:“秦王攻打东都时,雄信跟他对打,枪差点就刺中秦王了,徐世勣大喊一声:‘那是秦王!'雄信就退了。后来东都被攻下,他在洛水边被斩杀了。”

徐世勣能从单雄信的枪尖下把李世民救回来,但却没办法救下单雄信,让他免遭李世民的刀砍。要是换成秦琼或者程咬金去求情,说不定还能有点希望。可那时候徐世勣刚被窦建德抓住做了官,后来又丢下老爹徐盖自己逃回来了(他那时候已经改名叫李世勣了),他的话好像不怎么好使了。

秦琼和程咬金说话可能有点分量,但他们绝不会站出来挑头。秦琼以前的老上司,齐郡的通守张须陀之死,跟单雄信和徐世勣有很大的关系。

单雄信在武德四年被李世民抓住并杀掉。到了武德五年,秦琼的铁哥们、原瓦岗寨马军四骠骑里的罗士信,被以前的瓦岗寨副将刘黑闼在洺水城抓住斩首。转过年来,武德六年正月,唐朝太子李建成采纳魏征的计策,把刘黑闼的军队给拆散了,刘黑闼最后被押送到了李建成的军营里。

罗士信在洺水城里头,没吃的也没援兵,全都是因为秦王李世民指挥不当。他让罗士信只带二百人就冲进了刘黑闼的包围圈,占领洺水城死守,又叫王君廓带着守城的士兵,从罗士信打开的缺口逃跑。

王君廓溜之大吉后,李世民好像就不急着去打刘黑闼了,他说是因为下了大雪,没法出兵。

这事儿真挺奇怪:刘黑闼能在大雪天里猛攻罗士信那二百人把守的洺水城,一连攻了八天,可李世民呢,他平时那么勇猛,不怕吃苦,还擅长连着打仗,怎么这回就因为“天气不好”就不去帮忙了呢?

演义故事里,说罗成是被建成元吉害死的,但在真实的历史上,罗士信的死亡,李世民也有很大的责任。

在张须陀的带领下,罗士信和秦琼是一对黄金搭档。后来他们加入了瓦岗军,罗士信、秦琼和程咬金一起成为了内马军的四大骑兵将领。他们三人关系铁得很。因此,当太子建成杀掉刘黑闼时,也算是帮秦琼和程咬金出了口恶气。

罗士信用命换来的原瓦岗副将王君廓,其实并非善茬。他设圈套害死了庐江王李瑗,之后胡作非为。因为怕受罚,他逃到匈奴那边去了,结果却被边境的老百姓给杀了。这老百姓啊,在古代称呼不一样,城里的叫国人,城郊的叫鄙人,边境的就叫野人。王君廓逃到唐突边境时,就被这些野人给干掉了,差点儿就逃出国了。

到目前为止,秦琼和程咬金在瓦岗寨的战友中,已经有李密、王伯当、单雄信、罗士信、刘黑闼、王君廓六人离开了人世。这里面,也就罗士信和秦琼、程咬金关系挺好的。李密和王君廓死得不冤,单雄信对翟让和徐世勣都很讲义气,刘黑闼起兵反唐是为了给老朋友也是旧主子窦建德报仇,所以这俩人的好坏,一时间还真说不清楚。最让人觉得可惜的是王伯当和罗士信,如果他们没这么早走,成就肯定不会比程咬金差。

咱们一开始就讲了,秦琼和程咬金他们在瓦岗的九个战友不是正常去世的。刚才已经说了李密、王君廓等六个人,那剩下的三个人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罗士信和另外两个人,裴仁基和裴行俨,关系更铁,但他们可不是程咬金的岳父和小舅子。这俩人的故事记录在《隋书》里,而不是两唐书。据说裴仁基是河南道讨捕大使,他守着武牢关(原来叫虎牢,因为避讳李渊的祖父李虎,就改了名),用来抵挡李密。

秦琼跟着裴仁基一起,加入了瓦岗军,原因是这样的:当时他们在荥阳跟李密打仗,结果打了败仗,将领须陀也牺牲了。秦琼就带着剩下的士兵投靠了裴仁基。后来裴仁基又在武牢关投降了李密,李密得到秦琼后非常高兴,让他做了自己的贴身骑兵将领,对他特别好。

武德二年二月份,秦琼和程咬金两人在战场上投靠了唐朝,可裴仁基和裴行俨却还留在王世充的军队里,他们打算协助王世充扶持的傀儡越王杨侗(也就是皇泰主)把皇位抢回来。不过,就在那一年的五月份,他们的计划失败了,两人也因此被杀。

如果裴仁基和裴行俨跟着秦琼和程咬金在战场上投奔唐朝,说不定能被赐姓封王呢。但他们偏偏选择留在隋军那边(那时候王世充还没当上皇帝),既然道不同,也就不相为谋了。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死,秦琼和程咬金也就不再过问了。

今天咱们最后聊的这位,凌烟阁上也有他的画像,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最初是瓦岗寨的人:“他出身贫寒,靠种地为生。性格豪爽,有大志向,外表老实心里却挺机灵,别人都不了解他。隋朝末年,李密攻打荥阳、汴州时,他拿着棍子就去投奔了,可当时没被重用。后来军中有人造反,他检举了,李密觉得他特别忠诚,就封他为骠骑将军,归徐勣管辖。”

张亮在瓦岗军里因为告密被李密看重,等他进了唐军,还是像以前一样狡猾,就连侯君集“谋反”的事情,也是张亮告发的。

张亮因为告发了侯君集的功劳,被提拔做了刑部尚书。可后来,他也被人告发想造反。李世民就照着之前的做法,也把张亮给处决了。都说唐朝不会杀有功之臣,但咱们瞅瞅凌烟阁上的二十四位功臣,能像秦琼、程咬金那样好好开始好好结束的,还真没几个。

王伯当、李密、单雄信、罗士信、王君廓、刘黑闼、裴仁基、裴行俨、张亮,还有秦琼和程咬金,他们这些“瓦岗兄弟”中,至少有九人最终没能逃脱被不同势力杀掉或自己内部斗争致死的命运。细细想来,能让秦琼真正感到难过的,大概也就只有罗士信这么一位兄弟了。

这九个瓦岗将领不幸遇难,他们不但各走各的路,而且性格品行也大不相同,这就让读者朋友们犯难了:依您看,这九位在战场上牺牲或在刑场上被杀的瓦岗老将,有几个能算是秦琼的真朋友?他们中间,哪些人的离世让人觉得可惜,哪些人又是死得活该?对单雄信和刘黑闼这两个人,我们又该怎么评价呢?

来源:老周历史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