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启示录:不做欲望的奴隶,在喧嚣世界中守护内心的宁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5 09:19 1

摘要:先生说:​“君主庄严肃穆,垂拱而坐,六卿各司其职,天下才能得到治理。心统摄五官,也要如此。如果眼睛要看时,心便在追逐颜色上;耳朵要听时,心便在追逐声音上。就好比君主要选任官员时,便去吏部;要调用军队时,又去兵部。如果这样,不但君主失去了君主的体统,六卿也无法各

在>录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陆澄问:“心要去追逐外物,该怎么办?​”

先生说:​“君主庄严肃穆,垂拱而坐,六卿各司其职,天下才能得到治理。心统摄五官,也要如此。如果眼睛要看时,心便在追逐颜色上;耳朵要听时,心便在追逐声音上。就好比君主要选任官员时,便去吏部;要调用军队时,又去兵部。如果这样,不但君主失去了君主的体统,六卿也无法各司其职。​”

在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代,我们的心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曾几何时,短视频刷不停的深夜,购物车永远装不满的直播间,业绩考核的焦虑,让我们的内心被无穷无尽的刺激包围。我们的感官被过度刺激,心灵仿佛置身于一场永不停歇的喧嚣之中。

当代人平均每天接触信息超过 6.9 万字,相当于读完一本《红楼梦》。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得支离破碎,很难再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中国社科院调查,76.8% 的职场人存在 “手机依赖症”,63.4% 的青少年承认 “被游戏牵着走”。这些数据背后,是一颗颗被外物奴役的心灵。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对内心的掌控,被各种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左右。

就像陆澄当年困惑的 “心要逐物,如何则可”,我们同样在问:当短视频的算法精准投喂,当直播带货的话术直击痛点,我们该如何守住本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心灵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不断地追逐着外物,却忘记了内心真正的需求。我们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安慰和满足,却忽略了身边真实的美好;我们在物质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却忘记了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面对陆澄的困惑,王阳明给出了精妙的回答:“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 他将心比作君主,五官比作六卿,形象地阐述了心对五官的统领作用。只有心保持庄重、稳定,五官才能各司其职,发挥正常的功能。如果心被外物所牵引,追逐于声色之中,就如同君主失了体统,导致六卿无法尽职,天下大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五官时刻受到外界的刺激,很容易被各种诱惑所吸引。而王阳明的 “心统五官” 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心灵管理方法,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阅读和旅行本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方式,但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盯着网红打卡地,只关注他人的生活,就会陷入 “观光式生存”。我们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旅行照片,却很少真正去感受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我们追逐着各种流行趋势,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 现代社会,各种绚丽多彩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广告、短视频、社交媒体…… 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心灵也变得浮躁不安。王阳明强调 “心视” 而非 “目视”,提醒我们用心灵去洞察本质,而非被表象迷惑。当我们看到一幅美丽的画作时,不应仅仅关注其色彩和构图,更应感受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当我们浏览新闻时,不应被标题党所吸引,而应深入思考事件的真相和背后的原因。

北宋文豪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记载:“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修炼 “选择性倾听” 的能力。每天,我们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真话,有假话;有有用的信息,也有无用的噪音。如果我们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就会被信息洪流淹没,失去自己的判断。

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并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他用心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从而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只是把音乐当作一种背景音,用来打发时间或缓解压力。我们很少真正用心去聆听音乐,去感受其中的美好。

此外,我们还需要警惕那些负面的声音。网络暴力、谣言、恶意攻击…… 这些声音不仅会伤害我们的心灵,还会破坏社会的和谐。我们要学会过滤这些负面信息,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 现代人追求米其林餐厅的精致摆盘,却常常忽略食物本身的滋味。我们为了满足味蕾的刺激,不断尝试各种新奇的美食,却忘记了食物最初的意义 —— 为身体提供营养。

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 过度追求美味会让我们的味觉变得迟钝,失去对食物本味的感知。而王阳明提倡的 “素位而行”,正是教导我们在舌尖上保持节制,品味简单中的幸福。一碗家常的红烧肉,也许比那些昂贵的米其林大餐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一杯清茶,也许比那些甜腻的饮料更能让我们品味到生活的宁静和淡泊。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要学会回归本真,关注内心真正的需求。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味觉,我们都要让心成为五官的主宰,而不是被五官牵着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王阳明的智慧不仅在于理论,更在于实践。他提出的 “事上磨练” 心法,为现代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修炼路径。

明代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说:“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的心灵就像一艘在逆水中行驶的船,一旦放松警惕,就会被欲望的洪流冲走。为了抵御外界的干扰,我们可以借鉴宋代朱熹的 “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每天留出 30 分钟 “无屏幕时间”,让心灵回归宁静。

在这 30 分钟里,我们可以关掉手机、电脑,远离社交媒体和电子设备,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也可以读一本好书,与古圣先贤对话,汲取智慧和力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内心的定力,增强对诱惑的抵抗力。

当面对诱惑时,不妨效仿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时的决策智慧:先问自己 “此事是否符合天理”。王阳明在面对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时,并没有被敌人的强大和局势的危急所吓倒,而是冷静分析,坚守自己的良知和正义,最终以少胜多,平定了叛乱。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策,有些选择可能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却违背了道德和良心;有些选择可能会面临困难和挑战,但却是正确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像王阳明一样,倾听内心的声音,用良知照亮决策之路。就像清代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他面对鸦片泛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禁烟,不顾个人的安危和荣辱,只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的这种精神,正是 “致良知” 的体现。

明代书画家文徵明在《甫田集》中写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修养,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行为和作品。我们可以像宋代苏轼那样,在忙碌中寻找 “竹杖芒鞋轻胜马” 的诗意,培养琴棋书画等雅趣,为心灵打造栖息之所。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在逆境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他喜欢诗词、书法、绘画,这些爱好不仅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也让他在困境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一门艺术,如绘画、书法、音乐等,或者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艺术展览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升华。

总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控制内心,不被外物所左右。通过建立 “心灵防火墙”、践行 “致良知” 决策法和构建 “精神后花园”,我们可以逐渐修炼出一颗不动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让我们以王阳明为榜样,用心去感受生活,用行动去实践真理,开启一场心灵的修行之旅。

王阳明的心学最终指向 “心外无物” 的境界,这并非否定客观世界,而是强调心灵的主导作用。就像他在南镇观花时所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种物我合一的智慧,在当代依然具有启示意义。从 “心逐外物” 到 “心外无物”,是一种生命境界的升华,它让我们从对外物的追逐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功利境界:像明代商人沈万三,他凭借着非凡的商业头脑和机遇,在元朝商业蓬勃发展的时代,继承父业开展海上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民间甚至相传他家中有聚宝盆,足见其富裕程度 。他运用财富建设家园,修路、造桥、建造客栈,让家乡变得风景秀丽、生机勃勃,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在政治上却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在元末群雄割据时期,他支援张士诚,后又想讨好朱元璋。他主动承担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甚至提出要犒劳明朝军队,却不知此举触犯了朱元璋的忌讳。在封建社会,军队是国家的核心力量,朱元璋认为沈万三此举有收买人心、意图谋反的嫌疑。最终,沈万三被流放云南,曾经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也逐渐衰落。沈万三的故事警示我们,若一味追求财富等功利性的外物,而忽略了道德和政治等层面的考量,很容易沦为金钱的奴隶,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常看到一些人为了追求财富、地位和权力,不择手段,最终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困境之中。他们被功利心驱使,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像沈万三一样,虽然拥有了巨额财富,却失去了内心的安宁和自由。道德境界:清代清官于成龙 45 岁才踏上仕途,被委任到偏远蛮荒的广西罗城担任县令。当时的罗城县穷山恶水,杂草丛生,城内仅有六家居民,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于成龙没有退缩,他采取 “治乱世,用重典” 的方法,严打盗贼,稳定治安;同时带领百姓修建民宅、兴办学校,发展生产和教育。他生活极为简朴,对于当地富绅的宴请从不赴约,只食粗茶淡饭,身着草鞋布衣 。一年中秋,儿子从山西老家前来探望,告知祖母病重,希望父亲能告假回乡探看。恰逢中秋佳节,于成龙没钱置办加菜,只能割了儿子从老家带来的腊鸭半边,草草过了中秋节。节后,他获准归乡,一路上,他和儿子靠着余下的半只腊鸭充饥返乡。回到家乡后,同窗听闻此事,写下打油诗嘲笑他,但于成龙并不在意。罗城百姓知晓后,忿忿不平,特送他 “半鸭知县” 的绰号,并写打油诗颂赞他。于成龙在 20 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始终坚守廉洁奉公的初心,多次被举荐为 “卓异”,最终官至两江总督 。他的故事展现了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在追求个人道德完善和为百姓谋福祉的道路上,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不被物质的匮乏所动摇,一心只为百姓做事,这种高尚的道德境界,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在现代社会,也有许多像于成龙一样的人,他们坚守道德底线,不为名利所诱惑,默默奉献,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或许没有巨额的财富和显赫的地位,但他们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天地境界:宋代张载那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展现出将个人融入宇宙大化的广阔胸怀和崇高境界 。张载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文化传承面临挑战等。张载以天下为己任,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提出了 “气一元论” 等哲学思想,试图为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他认为,人应该通过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他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一种对宇宙、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将个人的命运与天地万物、天下苍生紧密相连。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面临着各种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我们需要像张载一样,拥有天地境界,超越个人的私利,从更广阔的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人类的未来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无疑是展现人性光辉的艺术瑰宝。这些飞天形象,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在莫高窟的 492 个洞窟中几乎窟窟可见,跨越千余年的历史长河,其艺术魅力依然震撼人心 。飞天的形象融合了印度佛教艺术与中国民族艺术的特色,她们或手持乐器,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或手捧鲜花,撒下芬芳的花瓣;或轻盈飞舞,展现出灵动的身姿。她们的线条自然灵动,构图精巧生动,细节恰到好处,风格多姿多样 。前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风格奔放豪迈,盛唐时期的飞天则更加柔美自然、体态轻盈,充满了自信和活力。飞天造型美在线条的自然灵动,匠人们用曲折蜿蜒的线条勾勒出飞天的形象,使其仿佛在空中自由翱翔;美在构图的精巧生动,连续式构图与零散式构图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美在细节的恰到好处,飞天的身姿、服饰、表情与动作皆存在细微的不同,避免了画面的刻板静止;美在风格的多姿多样,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飞天的形象,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人性光辉的象征。她们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和美好的追求,展现了人类对美的不懈探索和创造精神。:袁隆平,这位 “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宏大志向而不懈奋斗。袁隆平出生于动荡年代,亲眼目睹了饥饿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让他从小就立志要解决粮食问题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在那里,他开始了对杂交水稻的研究。面对科研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挑战,他毫不退缩,深入田间地头,亲自观察、实验、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他终于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志向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全人类。他曾说:“我的梦想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他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出了非凡的胸怀和担当 。袁隆平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志向越大,他所能发挥的力量就越大。当我们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时,我们就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特蕾莎修女,她宛如一位天使降临人间,将无私的大爱洒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她出生于马其顿的一个富裕家庭,但她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于为穷人服务的事业中 。1950 年,她创建了仁爱传教修女会,致力于帮助印度加尔各答的贫困、患病和濒临死亡的人们。她和修女们一起,在街头救助那些被社会遗弃的人,为他们提供食物、医疗和温暖 。特蕾莎修女曾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她的无私奉献和慈悲胸怀,感动了无数人 。她的精神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无私的奉献,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无法像特蕾莎修女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这个世界。每一个小小的善举,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缕阳光,汇聚起来,就能照亮整个社会。: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思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为人类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他提出的相对论,颠覆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传统认知,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对论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爱因斯坦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挑战传统观念,突破思维定式,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卓越的想象力,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他的灵感闪现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他深厚的知识储备、长期的研究积累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之上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创新需要有敢于突破常规的勇气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像爱因斯坦一样,培养创新思维,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突破,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当我们学会 "心统五官",就能在短视频的洪流中保持专注,在直播带货的诱惑前坚守本心,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下从容淡定。就像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所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拥有多少外物,而在于我们能否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让我们以心为灯,照亮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在喧嚣中守护内心的宁静,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来源:白鸽影视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