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ggregate《聚集体》致力于发表聚集体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涵盖材料化学、物理、生物、应用工程等广泛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
Aggregate《聚集体》致力于发表聚集体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涵盖材料化学、物理、生物、应用工程等广泛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
Aggregate 在科睿唯安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连续三年位列“化学:综合”,“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综合”三个学科Q1区;在2025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中,位列化学大类一区TOP,并进入三个小类一区!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广泛,单分子或离子层次之上相关研究成果均符合期刊收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New Arrival
Aggregate第六卷第三期正式上线了!
本期共有20篇精彩文章,包括3篇Review和17篇Research Article。欢迎登录期刊主页一览详情!
本期还有精彩的封面、内封面、内封底和封底,快来看看吧!
新刊链接:onlinelibrary.wiley.com/toc/26924560/2025/6/3
封 面
VOL.6 NO.3
RESEARCH ARTICLE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 & 深圳大学王东教授团队
近红外二区发光的超分子金属笼用于长程活体荧光分析和成像指导的肿瘤手术切除
本研究构筑了一个铂配位的近红外二区发光超分子金属笼,通过计算确定了自组装金属笼结构。金属笼具有明显的AIE行为,纳米粒子发光峰在1006 nm, 作者进行了粒径测试、紫外吸收、荧光光谱等测试,并与IR26进行了对比。进行生物实验时,作者发现金属笼纳米粒子可以从血液中逐渐转移到骨骼中,可以保存超过35天,并且进行了小鼠肿瘤的手术导航。
原文链接:
识别进入文章网页
内封面
VOL.6 NO.3
韩国成均馆大学 Sungsu Park 教授 & 韩国亚洲大学 Gwang Lee 教授团队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逆转肾小管类器官极性的技术,通过溶解培养系统中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使顶端膜外翻并朝向培养基,并用于肾毒性的精准研究。所得"顶端朝外"类器官不仅保持高存活率,还展现出正常的形态学特征,并能正确表达细胞黏附蛋白和生物标志物。进一步通过RNA测序和SEM测定了代表性生物特征,充分验证了极性反转的成功。针对临床药物粘菌素和替诺福韦,这些"顶端朝外"类器官表现出选择性的白蛋白内化和对顶端转运的不同敏感性,可有效模拟药物转运机制,为研究药物诱导的肾毒性提供了一个精确的平台。
原文链接:
识别进入文章网页
Aggregate
内封底
VOL.6 NO.3
德国科隆大学 Paul van Loosdrecht 教授 & 奥地利林茨大学 Manuela Schiek 教授团队
本研究采用稳态和超快瞬态吸收光谱来研究ProSQ-C16薄膜中对映异构体和外消旋聚集体中激子的性质和动力学。作者观察到瞬态光谱来自于对映异构体两种构型在薄膜上单一类型的聚集。数据表明,这些薄膜的光学响应以一个优势的J聚集带和一个较弱的H聚集带的形式出现,来源于一个电荷转移激子与Frenkel的杂化。通过动力学研究,对映异构体薄膜J聚集体内的光激发激子带有效转变为光学暗中间态,这能够解释观察到的微弱荧光,并且推断这种中间态具有分子间电荷转移性质。该研究为基于四极性苯胺-方胺骨架的手性排列的一类手性ProSQ聚集体的激子性质提供了基本的见解,属于现象的机理研究。
原文链接:
识别进入文章网页
封 底
VOL.6 NO.3
REVIEW
美国哈佛医学院 Alexey V. Yaremenko 博士团队
本综述主要探讨了碳量子点(CQDs)在各种尖端生物医学领域的变革作用。首先,阐述了CQDs的制备及其关键的理化性质、化学惰性与生物相容性。接着,讨论了CQDs在抗菌作用与抗菌药物传递、抗病毒作用和抗病毒药物递送、抗癌药物递送、基因传递、生物成像和诊断、生物传感、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方面的生物化学应用。最后,总结了CQDs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挑战,并展望了CQDs在弥合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方面表现出了前景。
来源:科创中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