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说东他偏往西,整天把'不用你管'挂嘴边..."这大概是无数家长面对叛逆期孩子的共同困惑。那个曾经乖巧的小天使,为何突然浑身长满尖刺?其实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说东他偏往西,整天把'不用你管'挂嘴边..."这大概是无数家长面对叛逆期孩子的共同困惑。那个曾经乖巧的小天使,为何突然浑身长满尖刺?其实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第一. 放下权威面具,做会"装傻"的家长
青春期孩子最反感的往往是父母的"全知全能"姿态。试着在孩子擅长的领域主动示弱:"妈妈这个新软件搞不明白,你能教我吗?"当孩子感受到被需要而非被管教,对抗就会转化为合作。有个高二男生痴迷电竞,父亲没有否定,反而请他分析比赛战术,结果孩子在讲解中发现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主动缩减了游戏时间。
第二. 看见比纠正更重要
孩子把头发染成亮蓝色?先别急着发火。不妨问问:"这个颜色很特别,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心理学中的"门把手效应"告诉我们: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心门才会打开。有位母亲发现女儿偷偷打耳洞,她没有责骂,而是带着女儿挑选防过敏的耳钉,结果女儿主动坦白:"其实我就是想试试你们会不会尊重我的选择。"
第三. 建立成年人式的对话机制
12岁以上的孩子需要被当作平等的个体对待。可以尝试签订"家庭公约":父母承诺不翻书包不偷看手机,孩子则需每周分享两件校园趣事。有个家庭设立"吐槽大会",父母和孩子轮流吐槽对方,结果发现孩子抱怨"爸妈总打断我说话"时,夫妻俩才意识到自己从未真正倾听。
第四. 给错误留出生长空间
当孩子坚持要做看似荒谬的事(比如冬天穿短袖),与其强硬禁止,不如说:"我担心你会感冒,如果确实想试,记得带件外套备用。"有个男孩执意要退学打工,父亲提出:"给你三个月体验期,但要每天写工作日记。"结果两周后孩子主动回归课堂,这段经历反而成了学习动力。
叛逆期的本质,是孩子在用极端方式宣告:"我在长大。"智慧的父母都懂得,这时候最该做的不是修筑更高的围墙,而是在守护底线的前提下,给孩子试错的勇气和被信任的底气。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每个叛逆行为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当我们放下"必须赢过孩子"的执念,往往会发现:那个看似浑身是刺的少年,其实正在跌跌撞撞地练习如何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来源:宝宝是来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