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爹今年六十有八,从前就喜欢摆弄机器,年轻时是生产队里唯一会修拖拉机的人。那台东方红拖拉机伴了他三十多年,比我妈还早进门,也比我出生还早。他一直说那是他的第一个”儿子”。
我爹今年六十有八,从前就喜欢摆弄机器,年轻时是生产队里唯一会修拖拉机的人。那台东方红拖拉机伴了他三十多年,比我妈还早进门,也比我出生还早。他一直说那是他的第一个”儿子”。
去年秋收后的一个傍晚,我回老家看他们。一进院子就觉得少了点啥,转了一圈才发现拖拉机不见了。我爹正坐在门槛上剥蒜,手指上有一圈黑色的机油印,怎么也洗不掉。
“拖拉机呢?”我问。
“卖了。”他头也不抬,只是剥蒜的手顿了一下。
我吓一跳,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需要钱,赶紧问:“咋了?缺钱?”
他摇摇头,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盒子,递给我。打开一看,是部新手机,还挺好的那种。
“你买手机干啥?”我有点纳闷,我爹从前连座机都嫌吵,说那玩意儿老打扰人睡午觉。
他犹豫了一下,把手在裤子上蹭了蹭,小心翼翼地接过手机,按了几下,递给我看:“你看,这是我学的。”
屏幕上是个短视频平台,播放着一段视频。视频里,我爹戴着他那顶褪了色的草帽,站在麦田边上,用方言一板一眼地讲解今年的小麦长势。虽然构图歪歪扭扭,但他说得认真,语调里带着种朴实的自豪。
“这是你拍的?”我惊讶极了。
“嗯,李铁家小子教的。”李铁是隔壁村的,今年大学毕业回乡创业。
“你啥时候学会用这东西了?”
“就上个月,你走后。”他顿了顿,又说,“你妈走了五年了,家里太安静。种地就那点活儿,做完了没处打发时间。”
我妈五年前走得突然,一场脑溢血,救护车还没到村口人就没了。那之后,我爹几乎不出门,每天就在院子里摆弄他的拖拉机,或者在地里转悠。
他突然来了点精神,手指在屏幕上划拉着给我看他的作品。有讲春种秋收的,有介绍乡下老物件的,还有他做的一些简单农具的。最让我惊讶的是,居然有几百个点赞。
“你这咋还有人看呢?”我笑着问。
“城里人不懂农活,看着稀奇。”他难得笑了一下,“这不比拖拉机有意思多了?”
说完他又有点不好意思,低头继续剥蒜。蒜皮摞在一边,有几片被晚风吹到了地上,他也没去捡。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跟村里的年轻人学了两个月,才鼓起勇气把心爱的拖拉机卖了换手机。那台拖拉机值不了多少钱,但对他来说,那可是半辈子的伴儿啊。
我隔三差五回老家看他,每次回去都能看到他的进步。他学会了用三脚架,学会了简单剪辑,还弄了个小本子记笔记。那本子是用老账本改的,前面几页还能看到当年收麦子的记录,后面全是歪歪扭扭写的”视频技巧”。
“要把镜头放稳,不要抖。”他念给我听,“说话要慢,清楚,找好光线。”
有一次我回去,看到他在院子里架着手机,对着几株老黄瓜反复录了三遍,嘴里念叨着同样的话:“这黄瓜是老品种,比超市卖的香,皮薄肉厚,籽少。”
录完了,他把手机拿过来,眯着眼睛看回放,不满意,又重新录。
这一天,我看他对着黄瓜讲了足足半小时,额头上的汗珠滴在地上,脚下积了一小摊泥印子。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袖口磨得起了毛边,却在我眼中忽然年轻了许多。
“爹,晚上吃啥?”我喊他。
“啊?噢,随便,有鸡蛋。”他头也不回,仍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
冰箱里有前天我买的几个西红柿,还有半袋挂面。我下了两碗番茄鸡蛋面,端出去时,发现他还在院子里摆弄。
“吃饭了。”
“马上,这个光线有点问题。”
我们吃饭的时候,他兴致勃勃地说他的”新发现”:“这个App里还能直播,就是像电视一样,边拍边让人看。明天我试试直播插秧。”
碗里的面条都快凉了,他才吃了两口。
那年冬天特别冷,我劝他别总在外面拍,回屋歇着。他不听,披件棉袄就出门了,说要拍雪景。结果晚上发起高烧,我连夜送他去县医院。
输液的时候,他居然拿着手机看留言,时不时傻笑两声。
“有个叫’城市里的小麻雀’的网友,天天来看我的视频,说我像她爷爷。”他得意地说。
“咳,少看点手机,对眼睛不好。”我故意板着脸。
他不理我,继续说:“还有个大学老师,专门研究农村什么的,说我的视频有价值,要来实地考察。”
“真的假的?”我半信半疑。
“骗你干啥,年前就来。”他咳嗽两声,又说,“你说我是不是也该买个好点的手机?这个拍夜景不行。”
我哭笑不得:“您老还想拍夜景?”
“那当然,冬至那天村口打铁花,多好看啊。”
住院那几天,他的粉丝居然涨了不少,听说他生病了,有人还在视频下面留言问候。他躺在病床上,眼睛亮晶晶的,像个得了表扬的孩子。
他把手机递给我:“你帮我拍一段,就说老刘头感冒了,过几天就好,谢谢大家关心。”
于是我举着手机,拍下他躺在白色床单上的样子。镜头里的他,满脸皱纹,头发花白,但眼神里有种我从未见过的光彩。
出院后,他更加专注地研究这些视频。有时候我打电话回去,他总是说在忙,说得神神秘秘的。
春节我回老家,发现院子变了样。原来堆农具的角落被清理出来,摆了张桌子和椅子,上面放着他的手机和一盏台灯。桌边还立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几行字:“老刘头农事记,每晚七点直播。”
“这是干啥呢?”我问。
“直播间啊,跟你说了我要直播的。”他指了指手机,“那天直播杀年猪,有两千多人看!”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爹拿着手机走到院子里,指着一处说:“这儿我打算种一片向日葵,到时候开花了直播,肯定好看。”
又指着另一边:“这里我要搭个棚子,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冬天也能直播。”
他说得眉飞色舞,仿佛在描绘一个宏伟的计划。我突然想起小时候,他指着那台旧拖拉机,规划着要种多少地、打多少粮的样子,一模一样的神情。
“你粉丝多少了?”我问。
“两万多吧,”他不太确定地说,“有时候会掉,有时候又涨。”
晚上七点,他准时开始直播。内容很简单,就是介绍怎么腌咸菜、怎么修理农具、如何选种子。他说话不紧不慢,时不时插入一些老话儿,比如”春雨贵如油”、“立夏见三寸,立秋打九斗”之类的农谚。
我惊讶地发现,居然有一百多人在线观看,不时有弹幕飘过:“老爷子好!”、“这个方法真管用”、“我奶奶也这么说”。
他看着那些留言,嘴角微微上扬,眼角的皱纹像扇子一样展开。
转眼到了夏天,我爹的粉丝已经超过十万了。他拍摄的一段割麦子的视频意外走红,被好几个大V转发,一下子火了。
他开始收到一些农产品代言邀请,还有人找他推广农机。我担心他被骗,特地请了假回去帮他看合同。没想到他比我想象的精明,已经婉拒了好几个他认为”不靠谱”的合作。
“我只推我用过的,觉得好的。”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能骗人。”
那天傍晚,我们坐在院子里吃饭。天边的晚霞像泼了墨的画布,一片一片地晕开。蝉鸣声从远处的树林传来,断断续续的。
桌上是几个家常菜,青椒炒肉、凉拌黄瓜、一盘炖豆角。他夹了一筷子豆角,突然说:“你记不记得你妈最爱吃这个。”
我点点头。我妈生前最喜欢做的就是炖豆角,说是她娘家的做法。
“我这视频啊,刚开始就是想着,要是她还在,肯定高兴。”他低着头,声音很轻,“后来慢慢的,就觉得挺有意思的。那么多人看,就像…”
他没说完,夹了块肉放进嘴里,咀嚼的动作很慢。
“像啥?”我追问。
“就像又有了家人,院子里又热闹起来了。”
我鼻子一酸,没说话。爹这几年没少受孤独的苦,我在城里工作,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
吃完饭,他去准备晚上的直播。我帮他洗碗,看到水槽边上放着一个小盒子。打开一看,是妈妈的照片,旁边还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每天直播的情况和粉丝数量。本子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今天10万了,英子,你看到了吗?”
英子是我妈的名字。
今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发现院子里停了辆小货车。
“这是谁的车?”我问。
“我买的。”爹带着点小得意。
“你会开车吗?”我有点担心。
“李铁教的,我考了驾照。”他拍拍车门,“这下可以跑远点拍视频了。”
他告诉我,他已经有了一百多万粉丝,有了稳定的广告收入。他跟几个农资品牌合作,推广种子和农药,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
“比种地挣得多。”他笑着说。
最让我吃惊的是,村里已经有七八个老人跟着他学习拍视频,他还手把手教他们使用软件、调整光线。村委会还专门腾出一间屋子,给他们当”创作基地”。
“你现在是网红了,”我半开玩笑地说,“要不要请个助理?”
“不用,”他摆摆手,“我就喜欢自己捣鼓。”
晚上,他拉着我一起直播,介绍我是”城里工作的儿子”。我有点不好意思,但看到那么多人在线,还是硬着头皮说了几句。
直播结束后,他认真地问我:“我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傻?一把年纪了,还玩这些年轻人的东西。”
我摇摇头:“不傻,挺好的。”
他松了口气,又说:“有人说我是’银发网红’,我还以为是骂人的话。”
我哈哈大笑:“那是夸你呢,说你头发白了还这么潮。”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抓抓头发:“白就白吧,总比没有强。”
前几天我收到爹发来的视频,镜头对着那片他亲手种下的向日葵,金黄的花朵随风摇曳,像一片小太阳。
视频里,他的声音平稳而温和:“这些花啊,朝着太阳长,永远不会低头。人也一样,要朝着光亮的地方走。”
镜头转到他脸上,皱纹更深了,但笑容比以前灿烂许多。院子的背景里,我看到了几个陌生的老人,也拿着手机在拍摄。
他最后说:“喜欢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关注,老刘头每天跟你们分享乡下的新鲜事。”
挂断视频电话后,我翻出几年前他刚开始拍视频时的照片。那时的他,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神情有些茫然,不知道镜头该对准哪里。而现在,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笃定和从容。
对了,他告诉我他准备开个淘宝店,卖自家种的农产品。还说要学直播带货,已经让李铁给他准备了一套设备。
我有点担心他太辛苦,但又不忍心泼冷水。或许对他来说,忙碌和被需要的感觉,比什么都重要。
那台老旧的东方红拖拉机早已不在,但它带给我爹的那股韧劲儿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却一直都在。只不过,如今他驾驶的,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有时我会想,如果妈还在,看到爹变成这样,会是什么反应。她可能会笑着说:“老刘头,没看出来啊,你还挺有明星范儿的。”
不知不觉中,爹已经成了那个照亮别人的人。
而他自己,可能还不知道。
来源:白开水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