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儿存了20万养老钱 每天只花10元买菜,医院偶遇徒弟眼泪流不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5 09:11 1

摘要:老杨从菜市场回来的时候,天还没亮透。这几年,他摸索出了个规律——早上六点前去菜场,不光能挑到新鲜的,价钱还能便宜两三块。他走到单元楼下,习惯性地在兜里摸钥匙。钥匙串上挂着个老旧的塑料猴子,已经掉了漆,是他们去年旅游时从景区带回来的纪念品。

老杨从菜市场回来的时候,天还没亮透。这几年,他摸索出了个规律——早上六点前去菜场,不光能挑到新鲜的,价钱还能便宜两三块。他走到单元楼下,习惯性地在兜里摸钥匙。钥匙串上挂着个老旧的塑料猴子,已经掉了漆,是他们去年旅游时从景区带回来的纪念品。

单元门坏了,得用肩膀顶着才能关上。去年物业说要修,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上楼的时候老杨喘了几声,不知是爬楼梯累的,还是提着那袋子白菜费力。三楼到四楼的拐角处,贴着几张发黄的寻狗启事,上面印着的日期是前年冬天。

“回来啦?”刘桂香听见响动,从厨房探出头来。她头发有些花白,扎了个简单的发髻,手里攥着半个土豆。

“嗯,今天白菜挺好,我多买了点。”老杨把塑料袋放在茶几上,里面有半棵白菜,两个土豆,一小把青菜,还有几根胡萝卜。

刘桂香放下手里的活,走过来看了看。“这才几块钱的菜啊,够干啥的。”

“够吃就行。今天白菜便宜,两块五一斤,我买了一斤半。”老杨走到厨房的水龙头前洗手,水龙头漏水,滴滴答答地响,得拧紧了才行。

“早上我去存折上看了,已经到二十万整了。”刘桂香坐在沙发上,从茶几下摸出一个旧铁盒子,那是装曲奇饼干的,上面印着圣诞老人的图案,虽然褪了色。她翻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个存折。

“又去取钱了?”老杨皱了皱眉。

“就取了两百,够用半个月的了。”刘桂香认真地说。

他们在县城安了家已经三十多年了。老杨是县里一家国企的工人,刘桂香在附近小学当老师。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也算顺遂,就是儿子小杨一直在外地打拼,一年难得回来一两次。

老杨退休已经五年了,退休金不多,每个月三千出头。刘桂香比他小三岁,去年也退了。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一个月能有六千多。在这个小县城,足够维持日常开销了。

可刘桂香总有个执念——存钱。

“咱爸妈那一辈子没享过福,都攒着钱留给咱们。咱们这辈子也得给儿子留点。”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因此,即使家里有不少积蓄,两个人的日子却过得极其节俭。

老杨洗菜的时候,发现胡萝卜已经有点蔫了。他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这也是从便宜菜摊上买来的,能吃就行。

“小李家的闺女要结婚了,人家请咱们去吃喜酒。”刘桂香一边削土豆皮,一边说。

“哪个小李?”老杨想了想,“是不是你以前班上那个调皮的男娃?”

“就是他,现在在县医院当医生呢,他闺女都要结婚了。”刘桂香笑了笑,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她曾教过几届学生,每一届都记得清清楚楚。

“时间过得真快啊。”老杨叹了口气。

那天下午,刘桂香又到银行去了。她每隔几天就会去查一次存折,看看利息涨了多少。老杨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是前几年买的那种老式电视机,屏幕不大,有时候会出现雪花点。

电视里正播着一部老电影。老杨看得入神,手边放着一杯菊花茶,是用上次喝剩的茶叶续的,淡得几乎尝不出味道了。茶杯是塑料的,边缘已经有些发黄。旁边茶几上的座机响了,他慢吞吞地接起来。

“爸,你们最近怎么样?”电话那头是儿子的声音。

“挺好的,你妈又去银行了。”老杨回答。

“又去查存折啊?”儿子笑了笑,“我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了,现在都可以手机银行查的,不用专门跑一趟。”

“你妈不信那些,她说还是拿着存折看着放心。”老杨语气平静。

电话里,儿子叹了口气。“爸,我下个月休假,准备回去看你们。你们要是缺什么就跟我说,别老是省着钱不花。”

“不缺啥,我们这都挺好的。”老杨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指针停在三点四十五分。

挂了电话,老杨站起来,走到冰箱前。冰箱上贴着几张泛黄的照片,有儿子小时候的,有他和刘桂香年轻时的合影。冰箱里东西不多,半块老豆腐,一把青菜,还有一些速冻水饺。他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切好的姜片。这姜已经买了有段时间了,有些干瘪。

刘桂香回来的时候,带着一脸兴奋。“今天又长了十几块钱的利息。”她把存折放回铁盒子,小心翼翼地盖好。

“我刚才接到小杨电话了,他说下个月要回来。”老杨说。

“是吗?那得多买点好吃的,把冰箱填满。”刘桂香笑着说,但随即又皱起眉头,“不过也不能买太多,吃不完浪费。”

就在那个周末,事情有了变化。

那天早上,老杨起床后突然觉得头晕,扶着墙才站稳。刘桂香吓坏了,急忙扶他坐下。

“没事,可能是最近天气变化大。”老杨摆摆手。

“还说没事,脸色都白了。”刘桂香急得团团转,“咱们去医院看看吧。”

老杨不想去,觉得花那个钱不值得。但刘桂香坚持,甚至威胁说如果不去医院,她就给儿子打电话。老杨只好同意了。

县医院离他们家不远,坐公交车十分钟就到。上车时,老杨摸了半天才找出两枚硬币,投进投币箱,发出清脆的声响。刘桂香扶着他坐下,车上人不多,大多是老人。对面座位上,一个小孩正啃着面包,面包屑掉在地上。他妈妈用纸巾给他擦嘴,动作很轻柔。

到了医院,排队挂号的人不少。刘桂香把老杨安顿在走廊的长椅上,自己去挂号。长椅旁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医院平面图,角落已经卷起来了,显然贴了很久。走廊尽头的垃圾桶满了,一个清洁工正在换垃圾袋。

挂完号,两人去了内科。排队等候的时候,刘桂香低声说:“看完病我们就回去,别做太多检查,费钱。”

老杨点点头。他知道刘桂香的心思。老两口这些年省吃俭用,就是为了给儿子将来留下点钱。虽然儿子一直劝他们花钱享受生活,但刘桂香有她的想法。

“宁可我们自己受点苦,也不能让儿子将来有压力。”这是刘桂香常说的话。

轮到他们了,一进诊室,医生抬头看了一眼,惊讶地站了起来。

“杨老师?刘老师?”

刘桂香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看眼前的年轻医生。“小王?是小王吗?”

年轻医生点点头,激动地走过来。“是我,王建国。我是您2005年那届的学生啊!”

刘桂香一下子认出来了,脸上露出笑容。“真是你啊!我记得你以前坐在教室第三排,总是举手回答问题。”

“没想到您还记得。”王建国笑着说,然后看向老杨,“杨叔叔好。”

一边寒暄着,王建国请他们坐下,开始给老杨检查。他认真地问了症状,测量血压,听诊,然后皱起了眉头。

“杨叔叔,您的血压有点高,心跳也不太规律。我建议做个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

刘桂香迟疑了一下,“要多少钱?”

王建国看了看她,欲言又止。他明白老师的顾虑。“检查费用医保能报销一部分,而且这些检查很必要。”

刘桂香还是犹豫。老杨拍拍她的手,“听医生的吧。”

做完检查,王建国仔细查看了结果,表情越来越严肃。“杨叔叔,您的心脏有些问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可能需要住院观察几天。”

刘桂香脸色一下子变了。“这么严重吗?”

“心脏问题不能拖,尤其是您这个年龄。”王建国说,“我这就给您安排病房。”

刘桂香急忙问:“住院要多少钱?”

王建国看了看她,轻声说:“刘老师,杨叔叔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医药费有医保,您别太担心费用问题。”

办完住院手续,老杨被安排在心内科病房。房间里有四张床,其中两张已经有病人了。一个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在打点滴;另一个是中年男子,躺在床上看手机。窗台上放着几个水果,有点蔫了。墙上的电视没有开,只有滴滴答答的点滴声。

刘桂香为老杨收拾好床铺,不停地问这问那。王建国过来查房,带了几个年轻医生。他认真地向同事们介绍老杨的情况,还特意说刘桂香是他的小学老师。

“刘老师教了我六年语文,是我见过最好的老师。”王建国说这话时,眼睛里有光。

检查结果出来后,王建国拿着单子来到病房。他的表情很凝重。“杨叔叔,您需要做个小手术,安装起搏器。您的心脏节律不齐,有时候会跳得很慢,这很危险。”

刘桂香听了这话,腿一软,差点跌坐在椅子上。“手术?要多少钱?”她下意识地问。

王建国深吸一口气,轻声说:“大约需要三到四万元。”

刘桂香的脸一下子白了。老杨握住她的手,“没事的,咱们有医保,而且存款也够。”

“可是…”刘桂香欲言又止。

王建国看出了老师的顾虑,安慰道:“刘老师,这个手术很成熟,风险很小。而且起搏器可以让杨叔叔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回到病房,刘桂香坐在床边,脸上写满了忧虑。老杨知道她在想什么。

“桂香,钱是死的,人是活的。”老杨轻声说,“咱们这些年省吃俭用存了那么多钱,不就是为了以后有个保障吗?现在不就是用到了吗?”

刘桂香眼圈红了。“我不是心疼钱…我是害怕…”

老杨拍拍她的手,“别怕,有小王在,会没事的。”

手术定在三天后。这三天里,王建国每天都会来病房查看老杨的情况,有时候下班了还会过来坐坐。他总是耐心地解释手术的过程,安慰刘桂香不要担心。

手术前一天晚上,刘桂香从家里带来了一个保温桶,里面是她熬的鸡汤。“明天手术前不能吃东西,今晚多喝点汤,补补身体。”

老杨喝了一口汤,感觉有些咸。他知道刘桂香是为了省钱,鸡只放了半只,还加了不少萝卜和白菜。

“小王今天说了,手术很简单,一个小时就能完成。”老杨说。

刘桂香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老杨,我明天去把存折带来。”

老杨愣了一下,“带那个干什么?”

“万一…手术费用不够…”刘桂香声音很低。

老杨摇摇头,“不会的,咱们有医保,而且我听小王说,起搏器医保能报销六成呢。”

晚上,刘桂香躺在病床旁边的陪护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老杨听着她的动静,也睁着眼睛。

“桂香,”老杨突然说,“咱们这些年存钱,是不是太过头了?”

刘桂香没说话。

“小杨现在工作挺好的,不需要咱们操心,”老杨继续说,“咱们自己也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你看那些退休的老同事,有的去旅游,有的学太极,日子过得多滋润。”

刘桂香叹了口气,“可是我总怕万一有个大病,钱不够怎么办…”

“这不就是吗?”老杨苦笑了一下,“咱们省吃俭用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应付这一天吗?”

刘桂香不说话了,只是轻轻抹了一下眼角。

手术那天早上,王建国一大早就来了。他穿着手术服,神色轻松,安慰了一番老两口。

“杨叔叔,别紧张,这种手术我们经常做,很简单的。”

老杨点点头,刘桂香却紧张得手心出汗。她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王建国。

“小王,这是一点心意…”

王建国看了一眼信封,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急忙摆手:“刘老师,这是什么意思?我是您的学生啊,您这是看不起我吗?”

刘桂香有些尴尬,“我不是那个意思…就是想让你多关照关照老杨…”

王建国严肃地说:“刘老师,您把信封收回去。您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我一定会尽我所能,给杨叔叔最好的治疗。这是我的职责,也是对您的感谢。”

刘桂香红着脸收回信封。老杨在一旁看着,心里五味杂陈。这么多年来,刘桂香一直都是这样,认为花钱可以解决问题,可以让人安心。

老杨被推进手术室前,刘桂香紧紧握着他的手,眼睛湿润。“老杨,你一定要没事…”

“放心吧,我这把老骨头没那么容易垮。”老杨挤出一个笑容。

手术很成功。两个小时后,王建国满脸笑容地走出手术室,告诉刘桂香一切顺利。

“起搏器已经安装好了,杨叔叔的心跳已经稳定下来。他现在在恢复室,一会儿就能回病房了。”

刘桂香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她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突然泪如雨下。王建国赶紧坐到她身边,递上纸巾。

“刘老师,杨叔叔真的没事了,您别担心。”

刘桂香摇摇头,擦着眼泪说:“我不是担心…我是觉得对不起老杨…”

王建国疑惑地看着她。

“这些年,我总是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每天买菜只花十块钱,从不买贵的东西。老杨从来没有抱怨过,但我知道他其实很无奈…”刘桂香哽咽着说,“我总是担心将来没钱,存了那么多钱,可是人老了,到头来还不是要生病…”

王建国轻轻拍着刘老师的肩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小王,”刘桂香突然抬头看着他,“你还记得你上小学五年级那年,我让全班每人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吗?”

王建国愣了一下,然后慢慢点头。“记得…我写的是想当医生。”

“那时候你爸爸刚做完手术不久,是吧?”

“是的。”王建国声音有些哽咽,“我爸当时查出肝癌晚期,是您和杨叔叔借给我家一万块钱,才做上的手术…”

刘桂香点点头。“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和老杨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才两千多。那一万块是我们好几个月的工资。可是那时候我从来没有犹豫过,因为我知道钱是用来救命的。”

她抬头看着王建国,眼里含着泪水。“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越来越吝啬,越来越害怕没钱,甚至宁愿委屈老杨和自己,也要把钱存起来…”

王建国眼圈红了。他轻声说:“刘老师,您知道吗?我爸那次手术后又活了五年。那五年是我最珍贵的记忆。如果没有您的那一万块钱,我可能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

说到这里,王建国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我一直记得您的恩情,所以考上医学院后,我发誓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帮助更多的人。”

刘桂香握住了王建国的手。“小王,你长大了,还记得我教过你们的那首诗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王建国点点头,轻声背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予人方便,自己方便。”

“是啊,”刘桂香微笑着说,“我那时候经常教你们要懂得分享,要乐于助人。可是现在的我,却忘了这些道理…”

老杨被推回病房后,很快就醒了过来。他看起来精神不错,脸色比手术前好多了。刘桂香坐在床边,小心翼翼地给他削苹果。

“感觉怎么样?”她轻声问。

“挺好的,一点都不疼。”老杨笑着说,“小王说再观察两天就能出院了。”

刘桂香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老杨,出院后,我们去旅游吧。”

老杨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去旅游。”刘桂香认真地说,“我们退休这么久了,还没好好出去玩过。听说黄山很美,咱们去看看吧。”

老杨惊讶地看着她,“你不是总说旅游太浪费钱吗?”

“钱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存的。”刘桂香语气坚定,“我们辛苦了一辈子,是该享受一下了。”

老杨笑了,眼睛有些湿润。“好,那就去黄山。不过得等我彻底康复了再说。”

当天下午,王建国下班后又来看望老杨。他带来了一些水果和营养品。

“这些我自己买的,不贵,刘老师别嫌弃。”他笑着说。

刘桂香接过来,感动得说不出话。她看着眼前这个曾经的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心里满是欣慰。

“小王,谢谢你。”她轻声说。

王建国摇摇头,“刘老师,该说谢谢的是我。如果没有您当年的帮助,就不会有我今天。”

他看了看刘桂香和老杨,犹豫了一下,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刘老师,这是杨叔叔手术的费用清单和报销单据。医院给您申请了特殊困难补助,再加上医保报销,总共只需要自付8000多元。”

刘桂香愣住了,“这么少?”

王建国笑了笑,“我找院长特批的。毕竟杨叔叔和您都是退休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那么多年,医院应该给予照顾。”

刘桂香眼睛湿润了。她看着王建国,突然想起了那个坐在教室第三排,总是认真听讲的小男孩。那时候的他,眼睛里也是这样闪烁着光芒。

老杨拍拍刘桂香的手,轻声说:“桂香,看来咱们存了这么多钱,这次都用不上了。”

“是啊,”刘桂香笑了,眼中含着泪水,“我们这么多年省吃俭用,存了二十万,可到头来才明白,最珍贵的不是钱…”

王建国看着两位老人,轻声问:“那什么最珍贵呢,刘老师?”

刘桂香看了看老杨,又看了看王建国,微笑着说:“最珍贵的是健康,是时间,是能和爱的人一起度过的每一天。这些东西,是钱买不来的。”

她握住老杨的手,眼泪不停地流。“对不起,老杨,这么多年,我太过执着于存钱,让你受了不少委屈…”

老杨摇摇头,轻轻擦去她的眼泪。“傻瓜,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

王建国站在一旁,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想起了小时候,刘老师教他们写作文,教他们做人的道理。那时候的刘老师,和现在一样,眼睛里总是充满了温柔和关爱。

“刘老师,”王建国哽咽着说,“谢谢您教会我这么多…”

刘桂香转过头,看着这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感动。“小王,是你提醒了我,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进病房,给三个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老杨看着妻子和这个年轻的医生,突然觉得心里无比踏实和温暖。

那天晚上,刘桂香坐在病床边,翻开了自己的随身笔记本。那是一个旧笔记本,封面已经磨损了。她在里面写下了这一天的感受:

“今天我终于明白,钱不是万能的。二十万存款再多,也比不上老杨的健康。感谢小王让我重新认识到这一点。从今天起,我要和老杨好好享受每一天,因为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写完,她合上笔记本,看着熟睡中的老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

来源:白开水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