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超标真凶公布,医生:能不吃就不吃,别等患上肝硬化才后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7:50 1

摘要:体检报告上最容易被忽视的指标之一就是转氨酶,很多人看到ALT、AST这些数字飘红,只是随口说一句“可能是前几天吃太油腻了”或者“喝酒喝多了”,然后就放过去了。

体检报告上最容易被忽视的指标之一就是转氨酶,很多人看到ALT、AST这些数字飘红,只是随口说一句“可能是前几天吃太油腻了”或者“喝酒喝多了”,然后就放过去了。

殊不知,转氨酶升高绝不是小问题,它常常意味着肝脏正处在损伤状态。

肝脏本来是沉默的器官,几乎没有痛觉神经,就算出了问题也不会立刻喊疼,所以转氨酶往往是最早的报警信号。

如果这个时候还不重视,一边继续大吃大喝、一边让自己暴露在各种风险因素下,等到真的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那才是彻底的后悔。

转氨酶本质上是存在于肝细胞里的酶,参与氨基酸代谢。正常情况下,它们只存在于细胞内部,不会大量进入血液。

可是当肝细胞受到损伤、破裂的时候,转氨酶就会释放到血液里,血液检查时数值就会升高。也就是说,转氨酶超标代表肝细胞正在受到攻击。

问题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种“攻击”来自哪里。医生在临床中总结过,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因素其实很多,其中有一些跟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且完全可以避免。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酒精。几乎所有喝酒的人,都或轻或重经历过转氨酶升高。

酒精在体内代谢时会转化成乙醛,而乙醛对肝细胞毒性极强,会直接破坏细胞结构,导致转氨酶飙升。

短期大量饮酒的人可能一次体检就出现ALT、AST严重超标,长期小量饮酒的人则会慢慢发展成酒精性脂肪肝,最终可能演变为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30万人因酒精相关肝病死亡。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坚信“少量红酒有益健康”,结果每天都喝,殊不知肝脏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酒精摄入量,只要长期摄入就有风险。

除了酒精,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也是转氨酶升高的重要原因。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甜点、饮料、油炸食品几乎天天都能吃到,这些东西会让肝脏在处理糖和脂肪时超负荷。

肝细胞被脂肪挤压,代谢异常,就会出现脂肪性肝炎。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已经超过25%,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脂肪肝早期可能只是轻度转氨酶升高,但如果继续发展,炎症反应越来越明显,就可能导致肝细胞坏死,进而走向纤维化。医生经常强调,脂肪肝不是小毛病,它是可逆的,但如果拖着不管,就会成为肝硬化的温床。

药物性肝损伤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很多人感冒了就随便吃药,觉得药是小东西,没什么危害。

但事实上,药物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重要真凶之一。像常见的对乙酰氨基酚、大剂量抗生素、甚至一些保健品里的草药成分,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中国肝病学会的报告指出,药物性肝损伤已经成为我国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占比接近40%。

问题在于,很多人完全不知道转氨酶升高和药物有关,继续一边吃药一边观察,结果错过了调整的机会。

再者,病毒性肝炎也是常见的原因。乙肝、丙肝病毒进入体内,会长期破坏肝细胞,引起转氨酶持续升高。

和饮食不同的是,这类病因不是短期改变生活习惯就能解决的,需要系统治疗和长期监测。

可是很多患者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就完全不在意,等到出现肝功能严重损伤,往往已经进展到了肝硬化甚至肝癌。

数据显示,超过80%的肝癌患者有慢性乙肝或肝硬化基础,而这些人早期几乎都表现过转氨酶的反复升高。

在笔者看来,转氨酶超标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很容易被忽略。太多人习惯性找借口,说是熬夜了、累了、吃撑了。

虽然有些短期因素确实会导致轻微升高,比如剧烈运动、短暂感染,但如果连续多次体检都显示异常,就一定要引起警觉。

转氨酶就像肝脏给出的“求救信号”,如果这个时候能停下来反思饮食习惯、酒精摄入、用药情况,及时做进一步检查,也许就能阻止病情发展。相反,如果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最后往往会酿成大祸。

数据也充分说明了问题。根据《中华肝脏病杂志》的一项统计,转氨酶长期超过正常上限2倍以上的人群,未来10年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

而那些能在早期就控制饮食、戒酒、停用可疑药物的人,超过一半的病例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意味着,转氨酶升高并不是死刑判决,而是给人留的一次改正机会。关键在于能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很多人总想着找一种“护肝药”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没有任何药物能代替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健品广告里动不动就说能“清肝护肝”,但大多数其实没有确切证据,甚至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肝脏需要的不是各种补品,而是最简单的三个原则:少喝酒、少油腻、少乱用药。再加上规律作息、适量运动,这才是让转氨酶恢复正常的关键。

总而言之,转氨酶升高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它可能是酒精、饮食、药物、病毒在悄悄损伤肝脏的警告。

别等到肝硬化、肝癌才追悔莫及。健康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每一次选择堆积起来的。

管住嘴,管住酒杯,谨慎用药,按时体检,这是最实在的护肝方式。毕竟,肝脏只有一个,它沉默得让人误以为坚不可摧,但一旦倒下,再好的药也救不回来。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刘义勇.谷丙转氨酶(ALT)、腺苷脱氨酶(ADA)、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应用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25,23(09):80-82.

来源:老王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