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悠悠邢襄历史长河中,邢台作为千年古都,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 。岁月不仅沉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孕育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民间传说,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聆听源自邢台市辖区(信都区,襄都区,南和区,任泽区)的十大民间传说,感受一下古都老邢家的独特魅力吧。
文:丹枫飞云
在悠悠邢襄历史长河中,邢台作为千年古都,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 。岁月不仅沉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孕育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民间传说,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聆听源自邢台市辖区(信都区,襄都区,南和区,任泽区)的十大民间传说,感受一下古都老邢家的独特魅力吧。
原生地为邢西太行山脉中天河山一带,邢台方志有全国最早的前乞巧节纪录,该传说也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
在邢台西部太行山牛家庄,生活着农家小伙牛郎,父母早逝后,他跟着哥嫂度日,却被哥嫂刻薄对待,分家时仅得到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
从此,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在荒地上开垦生活。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让牛郎去碧莲池,藏起红色仙衣,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他的妻子。牛郎照做,藏起仙衣,留下了织女。织女发现仙衣被牛郎拿走,牛郎提出,织女答应做他妻子,才归还仙衣。织女认出牛郎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婚后,两人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生活美满。
然而,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勃然大怒,派天兵天将捉织女回天庭。此时老牛死去,临终前让牛郎剥下牛皮,以备日后上天。牛郎披上牛皮,挑着儿女追赶织女。就在即将追上时,王母娘娘用金簪划出天河,将两人隔开。王母娘娘被他们的爱情打动,允许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届时,无数喜鹊飞来搭桥,牛郎织女得以团聚。传说,在七月七日葡萄架下,能隐隐听到他们的交谈。
故事源自邢台市信都区南石门镇小桃花村和周公村一带。西周初年,真武大帝的降魔利剑(九天荡魔剑)下凡,剑身变为周公,剑鞘变为桃花女。周公得到天书《天文》上卷,能推算阴阳运转;桃花女得到天书《地理》下卷,能破解沉浮祸福。
石坡村石婆婆儿子外出三年未归,找周公占吉凶,周公算出其子魂落异乡。石婆婆又找桃花女,桃花女让石婆婆通过叫魂之法救回儿子。周公得知后,明白是桃花女从中作梗,对其心生痛恨。
经彭祖撮合,周公和桃花女结为夫妻。周公嫉妒和不服桃花女本领更大,混了头脑,想设计害桃花女,故意选择黑道日结婚,还在门里暗藏白马精等。桃花女穿黄鞋破黑道,坐双轿,在过道红毡上放马鞍,掏出照妖镜,一一破解周公的法术。
婚后,周公仗着天书上卷三番五次设计难为桃花女,结果均被拥有天书下卷的桃花女识破。最终,周公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动,两人成为恩爱夫妻。
后来真武大帝下凡邢台北武当山,二次重修得正果羽化飞升时,周公桃花女尘缘已了,遂将二人收回,成为真武大帝身边的金童玉女,替大帝掌管天书和人间善恶姻缘。
桃花女和周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元代已有相关杂剧,其求婚、迎娶过程中的习俗,在北方汉民族婚俗中沿用至今 。
在南北朝时期,邢台南和区河郭镇瓦固村出了个农民叫妙庄严,他揭竿而起在乱世中建立了一个百里小国兴林国,妙庄严登基后称作妙庄王,兴林国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但却留下一个美丽的传说。
妙庄王有三个女儿,三女儿妙善聪慧善良,一心向佛。十六岁时,妙庄王要将她许配给宰相之子,她坚决不从,夜里逃离皇宫,到白雀庵出家。妙庄王下旨火烧白雀庵,捉拿三皇姑,兴林国御林军一路追赶,妙善历经磨难,在兴林国上演生死时速、虎口脱险、巧奔妙逃,逃难期间得道多助,经过沙河,小山神说谎欺骗御林军替其打掩护,后成为谎神岩,经过襄都时休息倒鞋内的沙石,后化为三台山,经过尧山时祭拜黄帝尧舜禹,感到天帝,派太白金星化为猛虎,托着妙善飞奔苍岩山,在苍岩山巅潜心修炼九年,终成正果。
后来,妙庄王患人面疮,生命垂危。妙善不计前嫌,化作“和尚”点化,并亲献手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妙庄王深受感动,为感谢女儿妙善,本欲敕封其为全手全眼菩萨,,因激动口误说成了“千手千眼”,帝王金口玉言,于是妙善显化出千手千眼法相,成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张果老是邢州广宗人,本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出行常倒骑一头神奇白毛驴,此驴日行万里,还能折叠收入皮囊。唐玄宗听闻他对《阴符经》见解独到,宣其入宫讲解。张果老妙语连珠,令玄宗及群臣赞叹,由此得到玄宗赞许,本欲封张果老为宰相国师,奈何张果老一心向道,无意功名,于是唐玄宗敕封张果老为金紫光禄大夫、通玄先生,御赐其家乡邢州五峰山为其道场,改名仙翁山,后人又名张果老山,至今山上还有唐代碑刻《敕封仙翁张果记》记载此事。此后,张果老著书立说,留下不少经典著作。
传说张果老一次去太原府南关卖韭菜时被官兵官府瞧不起,闹了些口角矛盾,这个倔老头一气之下,就把太原府南关城担到了邢州,成为邢台好南关,百姓感其恩德,仙翁山香火更加旺盛,成为邢州八景之一。直至今日,仍有众多游客前来仙翁山探寻张果老的仙踪。
佛图澄原是西域龟兹人,生活于公元232年至348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来到邢台,当时邢台叫襄国,石勒建立后赵,以襄国为首都,佛图澄被奉为后赵国师,凭借其高深的佛法、卓越的智慧和神奇的能力,在邢台留下诸多动人传说。
1. 幽州灭火:一次,佛图澄与石虎在襄国(今邢台)中堂谈论经法,他突然称幽州发生火灾,随即取酒向幽州方向喷洒。许久后,他告知石虎火灾已灭。石虎派人验证,使者回报,当时幽州四大城门起火,火势凶猛,突然南方飘来黑云,降下大雨,将火扑灭,且雨中带有酒气 。
2. 闻铃断事定战局:光初十一年(328年),刘曜攻打洛阳,石勒欲亲率抵抗,却心意不定,便拜访佛图澄。佛图澄称佛塔相轮上的铃声传达 “秀支替戾罔,仆谷劬秃当”,意为军队出征,刘曜必擒。徐光听闻后,力劝石勒出兵。石勒留下长子石弘与佛图澄镇守襄国,自己率军前往洛阳。最终,刘曜大败落水,被石堪活捉。与此同时,佛图澄用麻油胭脂涂在掌心,看到有人被绑缚,便告知石弘刘曜已被擒获。
3. 龙岗咒水:襄国城堑干涸,石勒向佛图澄询问解决办法,佛图澄称可敕龙取水,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住,前往敕令,定能得水。当时水源大多干涸,佛图澄带领弟子来到泉源旁,坐在绳床上,烧安息香,念咒数百言。三日后,泉水开始微流,一条五六寸长的小龙随水出现,不久后,水大量涌出,隍堑皆满。据说,此地便是如今的邢台达活泉,为纪念佛图澄及龙神之功,还建立了广源庙。
洗肠:佛图澄左胸旁有一小洞,直通腹内。有时他会把肠子从小洞中取出,用棉絮将小洞塞住。想读书时,拔掉棉絮,洞中发出的光亮能照亮整个房间。到了斋戒之日,他会到河边,将肠子从洞口掏出洗净,再装入腹中。邢台洗肠渊便是佛图澄洗肠的地方。1. 应龙治水与大陆泽形成
相传在上古时期,黄帝部落东迁至邢台一带,他教民凿井筑邑,井邑合邢即为邢台由来,至今邢台有干言岗、雷公山、轩辕古庙等遗迹。黄帝在邢台时期,遇上华夏大地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应龙奉命治水,它凭借着强大的神力与智慧,在冀州之南、黄河下游一带疏导河流。应龙以尾划地,开凿出许多河道,让洪水顺着河道宣泄。然而,由于洪水来势太过凶猛,部分水流在任县一带汇聚,形成了一片广袤无垠的大泽,这便是大陆泽的雏形。应龙在完成治水大业后,便栖息在大陆泽附近,守护着这片土地,庇佑百姓免受水患侵袭。
2. 大禹与大陆泽治理
在治水英雄大禹时代,大陆泽依旧是水患频发的地区。大禹深知,若不能彻底治理大陆泽的水患,百姓将永无宁日。于是,他带领着治水队伍来到任县,亲自勘察地形,制定治水方案。大禹发现,大陆泽的水患主要是由于河道堵塞,水流不畅所致。他决定采用疏导的方法,带领众人疏导黄河、漳河、滹沱河、澧河、滏阳河、洺河、洨河等各大河流之水汇入大陆泽,然后又开凿新的河道让泽水能够顺利流入大海。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不畏艰难险阻,身先士卒。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扑在治水事业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禹终于成功治理了大陆泽的水患,从此,大陆泽周边地区成为了沃野千里的粮仓,百姓们安居乐业,对大禹的功绩感恩戴德,大禹治水的故事也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赵孤庄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又名赵古庄,最早叫单羊庄。相传因一只羊常来村饮水被村民捕捉饲养后带来六畜兴旺,人们刻石羊纪念得名。后因战国时期程婴在此匿藏赵氏孤儿赵武,据《顺德府志》《邢台县志》记载,村庄更名为赵孤庄。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丞相赵盾秉持刚正,成就晋国霸业,却遭奸臣屠岸贾嫉恨。屠岸贾向晋景公进谗言,致使赵家三百余口被满门抄斩,仅赵朔之妻怀有身孕,躲入宫中,生下赵氏孤儿赵武。
程婴作为赵盾门客,与忠臣公孙杵臼决心救下赵武。彼时,屠岸贾为斩草除根,下令将全国一个月到五个月大的孩子全部杀掉。程婴和公孙杵臼用调包计,将程婴亲生儿子扮成赵氏孤儿,藏于山中,而他们则带着真正的赵武来到邢台城西北25里的单羊庄(赵孤庄旧称 )。屠岸贾听闻消息,带兵追杀,程婴无奈 “告密”,公孙杵臼和假孤儿被杀害,程婴背负骂名,与赵武在赵孤庄隐匿。
在赵孤庄,程婴含辛茹苦将赵武抚养成人,并教他习文练武。多年后,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赵武成功复仇,铲除屠岸贾,昭雪赵家冤屈。赵武后来成为晋国卿大夫,凭借出色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孤庄因这段传奇故事而得名,为纪念程婴、公孙杵臼等义士在藏匿赵氏孤儿事件中的义举,赵孤庄曾建有藏孤牌坊,以彰显他们的忠义和英勇。在破四旧等历史时期,赵氏孤儿牌坊遭到破坏,现仅存几块残碑存于赵孤庄村委办公室后院。
在赵氏孤儿回归晋国后,程婴自杀,以告慰公孙杵臼 ,程婴留在邢台的后人居住内丘程家湾一带,后来出了一个天下贤士叫程子。
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在邢台凌霄山创立了“太平道”,这是中国道教在长江以北的起点,凌霄山成为太平道教祖庭。
相传张角入山采药时,在民进洞遇到南华老仙,授予他一部“天书”《太平青领书》,让其代天宣道,张角便以凌霄山为基础创立了太平道教。
聚义招兵:张角曾以凌霄山为大本营,聚义四方英雄豪杰,招募平民百姓。山上至今还遗有当年黄巾军的点将台、练兵场、石梯、寨子门、寨墙等遗址,见证了当年张角在此招兵买马、训练军队的场景。至今在邢台凌霄山仍保留“大贤良师座中岩”的石刻,中岩山即凌霄山古名
惩治贪官:传说张角在凌霄山设立水牢,用于惩治贪官污吏、豪强劣绅。那些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人,被张角的黄巾军抓获后,就会被关进水牢,接受应有的惩罚。
传播教义:当时正值疾疫流行,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利用太平道,以“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为人治病,“病者颇愈”,借此在民间广泛传播教义,十年内信徒便发展到几十万。
南和抬黄杠:相传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在邢台南和区张路、郄村一带和汉军展开激战,河郭一带的村民用黄杠带着食品为黄巾军送粮,在贾宋和那里的村民汇合后一起支援起义军。期间,粮食曾被官军劫去,尚武好义的贾宋村人又出手将全部粮食抢回。后来,为纪念这一事件,人们以“抬黄杠”的形式重现当年情景,且河郭与贾宋两地结为“神亲”,以“抬黄杠”这一社火形式长期维系两地亲密关系,该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平乡广宗也有许多张角的传说,如张角出世、张角撒豆成兵、张角之死,与邢台市辖区张角传说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民间太平道祖张角的形象。
邢台古城北有座豫让桥,是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刺杀赵襄子的地方,春秋末期,邢台成为赵襄子封地,史书记载,自赵襄子迁邢,邢台始称邢襄。
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智伯瑶专断晋国朝政,在他的统治下,豫让得到了重用和厚待。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在晋阳之战中联手反攻智氏,智伯瑶兵败身亡,被赵襄子砍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豫让感念智伯瑶的知遇之恩,决心杀掉赵襄子替智伯瑶报仇。
第一次刺杀
豫让改名换姓,冒充受过刑罚的罪人,混进赵氏宫院做修理打扫厕所的杂活,身上藏着匕首,准备在赵襄子如厕时将其袭杀。然而赵襄子如厕时心生警兆,命令手下搜捕,豫让被搜出,他如实说出了刺杀目的,赵襄子认为豫让是个贤德有义之人,阻止手下杀害他,将其释放。
第二次刺杀
第一次刺杀失败后,豫让又开始筹划第二次刺杀行动。他把漆涂在身上,导致皮肤溃烂,又吞下炭火弄坏嗓子,还剃掉胡子和眉毛。豫让伪装成乞丐,藏在赵襄子必经之路的一座桥下。当赵襄子过桥时,马突然受惊,赵襄子断定有人行刺,派人搜寻果然发现了豫让。
豫让击衣与身死
赵襄子责问豫让为何只替智伯瑶报仇,豫让表示智伯瑶以国士对待自己,自己就要像国士那样报答。赵襄子感慨豫让忠义之名已传扬四方,但不能再释放他。豫让知道无法完成刺杀誓愿,就请求赵襄子脱下一件衣服,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答应了他的请求。豫让跳起以剑刺衣,如此三次,然后仰天大呼,表示已经报答了智伯瑶。
人们为了纪念豫让忠心报主,将邢台城北这座桥命名为豫让桥。
黄帝凿井聚民为邑
上古之时,中原大地蒙昧初开,黄帝率部辗转至太行山东麓这片沃野——后世称作邢台的地方。彼时,部落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饭,生活极不稳定。
黄帝望着干旱的土地,决心改变困局。他带领族人勘察地形,于高处发现湿润的泥土,遂下令凿井。众人手持简陋工具,日夜挖掘,土层深处终于涌出清澈井水。
有了稳定水源,黄帝推行井田制。他将土地划成整齐方块,中间为公田,周边为私田,公私分明,秩序井然。族人劳作之余,他还教大家制造农具,传授农耕技巧。
为抵御野兽侵袭与外敌骚扰,黄帝组织民众在聚居地周围筑起围墙。从此,房屋鳞次栉比,炊烟袅袅升起,一个初具规模的城邑诞生,因依井而居,故名井邑。
岁月流转,人们为铭记这段历史,将代表水源的“井”与象征城邑的“邑”合二为一,创造出“邢”字。自此,邢台之名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勇气,在华夏文明长河中闪耀光芒 。易经记载,井通邢,德之地也,就是记载黄帝凿井筑邑之德。这是邢台得名由来,今邢台百泉竞流,传说那是黄帝凿的井留存至今。
金牛降洪留百泉
传说远古时期,有一对年轻夫妇,不知其名姓,有的说他们叫轩辕和嫘祖,总之呢,他们从外地来到邢台,见此地山清水秀、沃野无边,便伐木筑屋定居下来。他们辛勤劳作,刀耕火种,日夜辛劳,但苦于没有耕畜,生活十分艰难。天帝被他们的勤劳和坚韧所感动,于是降下一头神牛来帮助他们耕种。此后生产日盛,人丁繁衍,逐渐形成部落和城镇。
据说每当山洪暴发,这头神牛便从天而降卧在城头,洪水多次逼城,又多次被神牛长吼退去,百姓得以免遭水灾。洪水退去后,在黄牛卧过的地方出现了许多泉眼,泉水常年流淌,这是神牛将洪水封存地下,其又缓慢流出造福百姓的缘故,神牛护佑邢台,周而复始,降服洪水,洪水被逼入地下,又以泉水流出,邢台由此成为沃野之乡,被誉为邢襄福地。
于是人们为了纪念“金牛降洪留百泉”的功绩,将邢台这座城市别称为“牛城”和“泉城”。
每一段传说,都是邢台人民情感的寄托;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先辈们对生活的热爱。它们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邢台人民的精神世界,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邢台的村庄里,围坐在一起的人们开始讲述代代相传的故事。这些故事是邢台的记忆,也是我们文化的根脉
1、牛郎织女传说(信都)
2、周公桃花女传说(信都)
3、三皇姑妙善传说(南和)
4、八仙张果老传说(信都襄都)
5、神僧佛图澄传说(信都襄都)
6、大陆泽传说(任泽)
7、赵氏孤儿传说(信都)
8、太平道祖张角传说(信都)
9、豫让桥传说(襄都)
10、黄帝建邢台城传说(襄都)
来源:古都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