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吐蕃趁乱拿下大唐首都长安,为何15天后又撤并离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5 07:19 4

摘要:在这场内乱中,唐朝国力大损,皇室权威受损,社会发展停滞,人口锐减。而在内乱尚未完全平息之际,外部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吐蕃的入侵。

安史之乱,这场唐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仅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更给后世留下了无数反思与教训。

在这场内乱中,唐朝国力大损,皇室权威受损,社会发展停滞,人口锐减。而在内乱尚未完全平息之际,外部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吐蕃的入侵。

唐代宗广德元年,安史之乱虽已大体结束,但唐朝社会依旧动荡不安。此时,日益强大的吐蕃趁机攻入了几乎没有部队驻守的唐朝首都长安。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吐蕃军队在占领长安后,仅仅十五日便撤军离开。这背后的原因,离不开著名将领郭子仪的智勇双全。

郭子仪,这位在安史之乱中屡建奇功的将领,再次被朝廷起用,负责阻击吐蕃。面对吐蕃的入侵,郭子仪临危受命,他迅速拼凑起一支军队,并凭借自己的威信,调集各地兵马为己所用。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唐朝军队逐渐形成了规模,开始对吐蕃军队形成压力。

为了清楚敌我形势,郭子仪派出了左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前去探查敌情。长孙全绪巧施妙计,白天击鼓举旗、晚上点燃篝火,假装己方人多势众。这一招果然奏效,缺乏谋略的吐蕃人信以为真,开始心生退意。

紧接着,长孙全绪又领兵渡过浐水,进一步加剧了吐蕃人的慌乱。

与此同时,城中的百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诓骗吐蕃人,说郭子仪率领大军即将到来。

吐蕃人素来知道唐朝的军事实力强大,如今听了百姓的话,更加确信自己无法长久占领长安。

于是,在长孙全绪和王甫等人的配合下,吐蕃军队纷纷退去,这场吐蕃攻入长安的危机得以解除。

除了郭子仪的智勇和长孙全绪的妙计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促成了吐蕃的撤军。

首先,郭子仪德高望重、声名远扬,他的名字本身就具有震慑力。

其次,长安对于吐蕃而言过于遥远,漫长的补给线和迥异的环境都给吐蕃军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如果长期占领长安,不仅会激怒唐朝,还会招致规模更大的报复。因此,吐蕃人更加倾向于回到熟悉的家园。

来源:愚者故事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