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全国科普月落地山东,其早已超越“活动升级”的表层意义,成为一场深植齐鲁地域基因、精准贴合民生需求、联动政企研多方力量的科学传播实践。从儒家“格物致知”到“山东智造”,这片兼具文化厚度与产业实力的土地,正通过多元场景搭建,让科学精神从实验室的玻璃幕墙后
2025年全国科普月落地山东,其早已超越“活动升级”的表层意义,成为一场深植齐鲁地域基因、精准贴合民生需求、联动政企研多方力量的科学传播实践。从儒家“格物致知”到“山东智造”,这片兼具文化厚度与产业实力的土地,正通过多元场景搭建,让科学精神从实验室的玻璃幕墙后、书本的文字间,真正走进市井巷陌、田间地头。
山东将科普深度融入地域发展战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赋能工程”。以省科协为核心、16市科协联动、N方社会力量参与的“1+16+N”科普体系,精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践载体。多种生动实践,深刻体现了“生态保护” 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可参与、可感知的日常行动。
其“硬核”科普实力,体现在将本土产业优势转化为可体验、可互动的“产业链科普”模式。无论是潍坊潍柴动力全球研发中心面向公众开放发动机实验室,还是淄博东岳集团以生活场景讲氟硅材料、德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智慧农业科普基地”让科普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真正实现 “听得懂、用得上”,这都是“硬核”科普实力的体现,是对科普的高度重视和生动实践。
面向青少年,山东构建起“全链条培育”的科普体系,从兴趣激发到能力培养层层递进。从“课本里的科学”到实验室亲自实验,这是从书本走向实践的生动体现,从“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到青少年走进田间地头反复试种,这是知识到土地的深刻践行,是知识科普的魅力,更是带动青少年孩童成长的关键。
这个九月,齐鲁科普故事正以细腻表达、扎实成效,彰显独特魅力——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翼,在传承与创新的交织中,点亮每个人的科学梦想。
来源:沂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