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社会中,殡仪馆常常被笼罩在一层神秘而沉重的面纱之下。对于许多人来说,它是一个令人忌讳、不愿提及的地方。然而,在八宝山殡仪馆,有三位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95后女孩,她们选择在这里工作,用自己的方式为生命的终点画上圆满的句号。她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历程
在现代社会中,殡仪馆常常被笼罩在一层神秘而沉重的面纱之下。对于许多人来说,它是一个令人忌讳、不愿提及的地方。然而,在八宝山殡仪馆,有三位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95后女孩,她们选择在这里工作,用自己的方式为生命的终点画上圆满的句号。她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历程,更是对殡葬行业的一种深刻诠释。
阿颖,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经历了考研失败和多次考公的挫折后,最终选择进入八宝山殡仪馆。范明欣,曾是一名空姐,却在22岁时毅然转行,投身殡葬服务一线。周宏月,怀揣着播音主持梦,最终成为专业的葬礼主持人。她们的选择,或许在旁人眼中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正是这些年轻的女孩,在殡仪馆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阿颖的初体验:从法律专业到殡仪馆的转变
2022年,阿颖从北方工业大学法律专业毕业。考研失败后,她加入了考公、考编的队伍,但多次尝试都未能如愿。在焦虑中,她收到了八宝山殡仪馆的面试通知。凭借出色的表现,她顺利成为殡仪馆的一名新人。然而,当她真正踏入服务一线时,那种强烈的恐惧感瞬间袭来。消毒水的味道刺激着她的喉咙,师傅推着遗体从整容室走向电梯,金属轮子摩擦地面的声音让她后颈发麻。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遗体离她只有半步远,她只能死死盯着跳动的楼层数字,用余光瞥着担架。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遗体,恐惧几乎让她麻木。当她来到告别厅时,情绪激动的家属、躺在中间的遗体和花圈上的白菊,一切都让她感到极度压抑,恐惧控制了她的表情,她皱着眉,哭了出来。当天下午,在整容室,她的腿都软了,汗水也攀上了她的额角。连着几天,她食难下咽。面对这样的情况,同事告诉她,所有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习惯了就好。父母安慰她,痛苦意味着成长。领导也劝解她,这是必经之路。阿颖下定决心,一定要适应这份工作,因为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非常珍惜。
周宏月的挑战:葬礼主持人的成长之路
周宏月的胆子很小,但她的性格中有一种坚韧和执着。她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这种性格让她在面对遗体时,能够较快地适应。作为葬礼主持人,她需要经常接触遗体,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她深知自己的职责,那就是为逝者和家属提供最专业的服务。在她的主持下,一场场葬礼得以圆满举行。她的专业和勇气,让她在殡仪馆的工作中逐渐站稳了脚跟。
范明欣的跨界:空姐到殡葬服务的适应
范明欣是三人中入行最早的。2020年,22岁的她离开了万米高空的空姐工作,投身殡葬服务一线。在轮岗期间,告别厅的悲伤氛围和家属的悲痛表现,时常令她动容。她很想去陪着家属一起哭,但她知道,这是不专业的。她必须忍住眼泪,陪伴和引导好家属,帮助他们完成为逝者做的最后一些事。范明欣情绪稳定、应变能力强,这是她此前工作磨砺出的优势,在殡仪馆的工作中,她得心应手。如今,她既是接待洽谈中心的副班长,也常兼职丧礼主持。家属在她的引导下,为逝者圆满送行。她的跨界,不仅没有让她迷失,反而让她更加明快,也更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阿颖的适应过程:心理的挣扎与成长
阿颖在殡仪馆的最初几个月,是她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之一。她每天都在与自己的恐惧作斗争。她害怕遗体,害怕告别厅的压抑氛围,害怕面对家属的悲痛。然而,她没有放弃。她告诉自己,这是她的工作,她必须适应。她开始强迫自己去面对这些恐惧。她主动要求参与更多的告别仪式,强迫自己去接触遗体。每一次的尝试,都让她离恐惧更远一点。她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让恐惧控制自己。她学会了如何在悲伤的氛围中保持冷静,如何在面对遗体时保持专业。她的成长,是心理的挣扎与坚持的结果。她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最初的恐惧,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
周宏月的坚持:专业与勇气的结合
周宏月作为葬礼主持人,她的工作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勇气。她需要在葬礼上引导家属,为逝者送行。这不仅需要她具备良好的口才和应变能力,还需要她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遗体。周宏月深知自己的责任,她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学习葬礼策划和主持的知识。她通过模拟葬礼,反复练习自己的主持技巧。她的勇气,让她在面对遗体时不再退缩。她的专业,让她在葬礼上能够游刃有余。她的坚持,让她在殡仪馆的工作中逐渐崭露头角。她的故事,是专业与勇气的完美结合。
范明欣的从容:情绪稳定与专业优势
范明欣的情绪稳定和专业优势,让她在殡仪馆的工作中如鱼得水。她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被家属的悲痛所影响。她能够冷静地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为家属提供专业的服务。她的专业优势,让她在接待洽谈中心的工作中表现出色。她能够很好地与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满意的葬礼策划。她的从容,是她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她个人性格的体现。她的故事,是情绪稳定与专业优势的完美诠释。
帮助家属抚平创伤:葬礼策划与主持的意义
在殡仪馆工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家属抚平创伤。葬礼策划和主持,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周宏月和范明欣作为葬礼策划和主持人,她们深知自己的责任。她们通过精心策划葬礼,为逝者送上最后一程。她们通过专业的主持,让家属感受到温暖和尊重。她们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家属的关怀。她们用自己的努力,帮助家属在悲伤中找到一丝慰藉,让逝者能够安详地离开。她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逝者送行,更是为家属抚平创伤。
应对突发情况:接待洽谈中心的挑战
接待洽谈中心是殡仪馆的前沿战线,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范明欣作为接待洽谈中心的副班长,她经常需要面对这些挑战。有一次,一位家属情绪激动地走进大堂,将骨灰盒摔在台面,站在厅内颤抖着大哭。范明欣赶忙上前,一边安抚,一边将她请到休息室。她轻拍家属的后背,同事为她端来一杯水,也在旁安抚。渐渐地,家属情绪平复下来,在范明欣的耐心询问下,道出了情绪失控的原因。原来她因为母亲的离世非常痛苦,一时令她无法接受。范明欣明白,这位家属还没有完全接受母亲的离世。面对这样的情况,范明欣并没有慌乱,她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安慰家属,耐心地倾听她的倾诉,让她的情绪得到了宣泄。范明欣深知,在这种时刻,家属需要的不仅仅是服务,更需要的是理解和陪伴。她用自己的专业和同理心,帮助家属逐渐平复情绪,重新面对现实。这样的经历,也让范明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殡仪馆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更是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慰藉。每一次成功应对突发情况,都是对她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的考验,也是她成长的契机。
从家属角度出发:确保服务的万无一失
在殡仪馆工作,细节决定成败。从家属的角度出发,确保服务的万无一失,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周宏月在葬礼策划和主持过程中,始终将家属的感受放在首位。她会提前与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根据逝者的特点和家属的意愿,精心策划每一场葬礼。她注重每一个细节,从葬礼的流程安排到现场的布置,从音乐的选择到主持词的撰写,都力求做到完美无缺。她深知,葬礼是家属为逝者送行的最后一件事,必须让他们感到满意和安心。阿颖在接待洽谈工作中,也始终秉持着这种理念。她会耐心地解答家属的每一个问题,详细地介绍各项服务内容和费用,确保家属在办理手续时不会感到困惑和焦虑。她还会根据家属的情绪状态,适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让他们在悲伤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这种从家属角度出发的服务理念,不仅让家属对殡仪馆的工作更加认可,也让三位女孩在工作中找到了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对死亡的重新认识:从恐惧到接纳
在殡仪馆工作,让三位女孩对死亡有了全新的认识。阿颖最初对遗体的恐惧,源于对死亡的未知和害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发现,遗体只是生命离开的一种形式,它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她开始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死亡,将其视为生命自然的归宿。周宏月在主持葬礼的过程中,也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看到家属们在葬礼上流露出的悲痛和不舍,也看到了他们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她意识到,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范明欣则从家属的悲痛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她看到许多家属在面对亲人的离世时,那种无助和绝望的眼神,让她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她们通过与死亡的近距离接触,逐渐学会了接纳死亡,将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令人恐惧的终点。
对职业的自豪:建立职业荣誉感
在殡仪馆工作的经历,让三位女孩对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们最初选择这份工作时,或许都曾面临过亲友的不理解和质疑。然而,在一次次为逝者画上圆满句号、帮生者抚平创伤后,她们逐渐建立起强烈的职业荣誉感。阿颖为自己能够帮助家属在悲伤中找到一丝慰藉而感到自豪。她深知,自己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周宏月则为自己能够为逝者送上最后一程而感到骄傲。她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为每一场葬礼注入了温暖和尊严。范明欣则为自己能够在殡仪馆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而感到欣慰。她们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家属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职业的尊严和荣誉。
对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在殡仪馆工作,让三位女孩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她们看到许多人在生命的终点,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遗憾和未完成的心愿。这让她们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阿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物质的满足,更在于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帮助。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周宏月则更加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她开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范明欣则从家属的悲痛中,看到了生命的珍贵和不可复制。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努力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她们在殡仪馆的工作中,不仅为逝者送行,也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新的方向和意义。
阿颖、周宏月和范明欣,这三位95后女孩在八宝山殡仪馆的坚守,是她们成长的见证,也是对殡葬行业的一种深刻诠释。她们从最初的恐惧和压抑,到逐渐适应并热爱这份工作,经历了心理的挣扎和成长。她们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为逝者和家属提供了温暖和尊严,也为自己赢得了职业的荣誉和尊重。她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殡葬行业的另一面,也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多的思考。在生命的终点,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生命的尊严,传递着温暖和希望。她们是生命终点的守护者,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殡仪馆 #职业成长 #生命意义 #95后 #殡葬行业
来源:炎哥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