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加关系底子厚。两国共享超过8,000公里陆地边界。语言相近,生活相似,供应链绑在一起。历史也不平。1775年美军北上拿魁北克,没拿下。1812年再打,英军和加方反击,华盛顿的白房子被点了火。1867年加拿大成联邦,美国忙内战和西进,合并想法沉下去,但没消失。
不是先看边境,先看北极。谁能多伸一只手到冰上,谁就先拿资源和航道。过去1年,一句“并州”的玩笑,把这块冷地方变热了。
美加关系底子厚。两国共享超过8,000公里陆地边界。语言相近,生活相似,供应链绑在一起。历史也不平。1775年美军北上拿魁北克,没拿下。1812年再打,英军和加方反击,华盛顿的白房子被点了火。1867年加拿大成联邦,美国忙内战和西进,合并想法沉下去,但没消失。
2024年11月,特朗普再当选。12月在佛州海湖庄园,他与特鲁多谈贸易和边境。话锋一转,说加拿大干脆加入美国。之后在社交平台喊特鲁多是“加拿大州长”。这不是外交辞令,像试水。
媒体跟进。CBC等频道做了报道。有人当笑话,有人当警报。特朗普团队又说话了,称这是施压工具。理由老套:对加拿大有贸易逆差,要改规则。他口径常说“超2,000亿”,公开统计多半低于这个数,但话说得大,能吓人。
2025年1月6日,特鲁多宣布辞职。党内压力、经济下行、关税威胁,几股力量一起推。特朗普立刻在Truth Social发帖,继续说合并能“一步解决关税、税率”。加副总理弗里兰回击:加拿大是独立国家,这点没商量。
民调很直白。加拿大约80%反对加入美国。美国那边也不热情,反对者大约以2:1占优。合并不是民意选项。这把牌,只能当谈判杠杆,不是公投路径。
接下来换人。马克·卡尼3月9日赢下党内选举,3月15日就任总理。他不是传统政客,做过英格兰银行行长,懂金融。他的路子是分散风险,靠欧盟和印太多一点,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特朗普这边不等。1月20日就职后,2月1日起对加拿大加征25%关税。名目是产业安全。加拿大反制,对等征税。边境卡住,汽车零件、木材、石油受伤。3月11日,特朗普又放话要加到50%。同时重复老话:当第51州就能免税。
冲击开始落到数字。工厂排期延误,零部件来回跨境多次的老模式被打断。8月,加拿大失业率到了7。1%,净少了6。6万个岗位。安大略、BC、阿尔伯塔受创更深。专业服务、运输、制造业最明显。
卡尼推出工业策略,鼓励本土投资,补贴清洁技术和关键矿产,顶住汇率和关税压力。这不是速效药,只能稳住供应链和就业信心。短期成本还在抬头。
5月28日,华盛顿抛出一个防空合作提案,被外媒称作“金穹”设想。意思是让盟友出钱入网,谈的是导弹防御和预警一体化。特朗普把它和“州地位”一起提。加拿大外长乔利拒绝,表示合作可以谈,主权不谈。
为什么他盯着加拿大不放?三条线:
- 资源线。加拿大油气、铀、镍、钴、稀土储量可观。北极近岸未开发区块多。合并很难,但通过关税与投资限制,能逼项目南向。对美国能源安全是加分。
- 地缘线。加拿大大半在北极圈,美国只有阿拉斯加。把渥太华拉近,华盛顿在北极博弈里更硬,面对俄罗斯的破冰船、航道、油气布局,更有抓手。
- 经济线。两国货物与服务贸易在2023年接近1。2万亿美元。加拿大出口里,美国占比约80%。这个结构决定了关税是有效杠杆。美国内部也要权衡,中西部对加拿大市场依赖不小。
军事层面另一个现实:NORAD本来就共同防空。雷达、预警、空中拦截,已经是联合框架。加一个“州”的政治标签,不会直接提高拦截效率,更多是预算与指挥权的再分配。所谓“金穹”如果落地,也只会叠加在既有体系上,成本由谁出是关键。
政治上难点更多。加拿大有自己的宪法、议会、最高法院、联邦—省权衡机制。魁北克的法语地位,原住民条约和土地权,都是红线。美国国会面对新增约4,000万选民的再分配,也会算票。两党州版图会变,这不是轻松票。
经济利弊也不对称。合并或零关税能省钱,矿产更顺利进美国,科技与资金更快上加拿大项目。但负面也很直白:美国联邦债务高,加拿大债务低,财政合并等于摊账。税制不同,社会福利差异大,医保模式可能被冲击。工会担心工资线被拉低,加拿大担心大公司集中度更高。
再看供应链。USMCA建立的零关税机制靠规则原产地。25%关税把它撕开口子。同一批汽车零件过去可以多次跨境组装,如今一次卡住,全链路延误。厂商开始算新布局,考虑墨西哥和美国南部替代,加拿大会丢份额。
预测怎么走?给三条路径,概率不一样:
- 短期止血。两边先冻结关税在25%,开通特定行业豁免。汽车、农业、能源优先。以行政备忘录解决,不改USMCA文本。企业得到喘息。这条可能性较大。
- 中期换筹码。华盛顿把防务合作、关键矿产许可、清洁补贴互认绑在一起,要渥太华让步。加拿大用欧盟与印太市场作对冲,争取时间。关税作为按钮时开时关。
- 长期不合并。民意、法律、财政都不支持。合并叙事继续当话术。北极和供应链的竞争会变成常态,NORAD与北方预警系统升级继续推进,政治边界不动。
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也要盯。加拿大选举周期内,关税会被当成反美与稳经济的议题。美国选举里,中西部制造业会要求保供应链,反对无限加税。州长与国会会出手约束行政权的关税冲动。
结尾回到北极。边界还是那条线,雷达还是那些雷达。关税像开关,随时按。合并当口号好用,但多数人不买账。两国更像在一条长板凳上挪位置,不是谁坐到谁身上。
来源:城中悠闲逛街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