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引导全体学生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不断增进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区属各学校积极开展迎清明系列活动。
清
明
芳菲万物春
雨落万家门
QINGMING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引导全体学生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不断增进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区属各学校积极开展迎清明系列活动。区
第
一
小
学
4月3日,区第一小学开展清明节系列活动。班队会
各班级开展了以“清明文化”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活动中,班主任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清明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孩子们不仅听到了关于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还了解了这一节日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各班开展清明活动
一年级开展“绘清明,知习俗”活动,二年级开展“诵清明,品诗词”活动,三年级开展“探清明,寻传统”活动,四、五、六年级开展“祭先烈,缅英魂”活动。
此次清明节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还培养了他们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之心。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文化,在参与中提升自我,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区
铁
矿
二
小
区铁矿二小各科教师结合清明习俗,开展“清明+”项目化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学科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 文
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吟诵着诗人笔下的杏花春雨,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用笔锋间的墨香书写着清明的情思,镌刻下对先辈的缅怀与敬意。
数 学
数学组的老师们结合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吃青团”,把数学知识“小数的意义”与之融合,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在课堂上通过购买青团来理解小数的意义,鼓励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英 语
英语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基本习俗和意义,借助课堂活动,让孩子们用英语去表达自己对清明节的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劳 动
劳动课上,同学们围坐一堂,开启寒燕儿和青团制作之旅。一双双轻巧灵动的小手,多彩的橡皮泥在他们手中变换,不一会儿,一只只鲜活的寒燕儿就出现了。高年级的孩子们用嫩绿艾草与糯米粉相融,包裹上细腻豆沙,再揉成圆润模样,软糯清甜的青团就制作完成了,每一个作品都饱含着大家对传统习俗的珍视。
美 术
美术课上,同学们铺开画纸,用斑斓色彩绘就清明盛景。有的在寄托着对先人的追思;有的在描绘着春日的蓬勃生机。笔端晕染,每一幅精美的画作都是他们眼中的清明,心中的情思。
在这个清明,“清明+”学科项目式活动为铁矿二小的学子们打开了一扇扇感知传统的窗。大家用文字、色彩、美食传递对先人的追思,在跨学科融合中,让传统清明焕发新活力,绽放出绚烂的文化之花。
包
十
八
中
学
4月1日上午,包十八中学校园体育馆变身“清明跳蚤雅市”,一场别开生面的“忆旧集”传统文化市集热闹开市。学生们化身“小掌柜”,精心布置各具特色的摊位:有手工制作的艾草香囊、风筝、油纸伞等传统工艺品,有充满年代感的连环画、老物件展示区,还有以“清明诗词”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吸引众多师生驻足选购。在主题班会环节,各班级通过“清明故事我来讲”“诗词飞花令”“传统习俗体验”等形式,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清明文化内涵。各班班主任带领班级同学浏览中华英烈网,共同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板报活动同步开展。各班围绕“慎终追远”“传承孝道”“绿色清明”等主题,运用水墨画、剪纸、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创作出一幅幅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本次系列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德育教育有机融合,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文化魅力,在参与中传承精神血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供稿:区教育局视觉:张婷婷主编:张鑫复审:郭建华三审:屈 林终审:罗惠文来源:小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