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弥勒这3名老师的故事,动人!在这秋风送爽、桃李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在弥勒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教育工作者他们用坚守与热爱书写着教育的动人篇章诠释着师者的初心与担当接下来就让我们怀揣着敬意与期待一同走近这几位老师去聆听他们在校园
弥勒这3名老师的故事,动人!
在这秋风送爽、桃李飘香的美好时节
我们迎来了第四十一个教师节
在弥勒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
有这样一群教育工作者
他们用坚守与热爱
书写着教育的动人篇章
诠释着师者的初心与担当
接下来
就让我们怀揣着敬意与期待
一同走近这几位老师
去聆听他们在校园里的动人故事
去感受他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
铸就非凡的教育人生
领略那份独属于教育者的魅力与力量
↓↓↓
王燚:初心如磐 育见未来
心系教育,情系育人
是弥勒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王燚
十九年如一日的真实写照
十九年耕耘教坛
他始终以校为家
坚守教学一线
担任高中数学教师
11年班主任工作
和13年管理岗位的丰富经历
让他深谙教育之道
他创新提出“一领一光一哨”理念
带领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年间
学校高考本科率
从25.19%跃升至73.7%
创造了“低进高出”的教育成绩
在他带领下
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全国航天航空特色学校”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他实施精细化管理
推行“弯腰行动”打造无垃圾桶校园
创办“暖心食堂”践行父母之心
开设21个学生社团促进学生多元成长
自编《彝族战舞》火遍全网
播放量破亿
成为家乡的文化名片
艺体特色办学结出硕果
三年培养510名双上线特长生
众多学子步入北体大、华中师大等名校
一直以来
王燚以赤诚之心办教育
以父母之爱育英才
用责任书写教育情怀
以担当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范立科:山脊上的守望
在弥勒市五山乡的青山深处
56岁的范立科老师
已默默耕耘了三十六载
二十岁那年
他怀揣“用读书改变山里娃命运”的初心
回到家乡站上讲台
自此便再也没有离开
破旧的土坯房里漏过雨
泥泞的山路上摔过跤
但他始终说:“只要孩子们需要,我就还能扛。”
如今
他担任五山乡箐口小学一年级班主任
同时兼任学校报账员
从晨光熹微的早读
到暮色沉沉的报账收尾
他的办公桌前总是堆着学生们的作业
和厚厚的报销凭证
岁月染白了鬓角
却没磨掉他“扛事儿”的劲
他始终把每一位孩子的冷暖放在心上
骑着一辆旧摩托车
冒风雨家访、送教上门
自费买书本、送棉衣、写贺卡
用父亲般的关怀
温暖了许多孤单童年
很多孩子因为他的鼓励变得自信开朗
在他的陪伴下
走出了人生的迷茫
教学上
他从不懈怠
三十六年如一日
深夜备课、细致批改、温暖评语
他所带班级连续五年荣获全乡第一
个人屡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
他用半生的坚守
为山里的孩子搭起一座通向未来的桥
爱,是初心,是坚持
更是他一生的讲台
卢光亮:红土地上的摔跤教师
他用了三十多年
只做一件事:
为大山里的孩子
“摔”出一条走出群山的路
彝族教师卢光亮
是西一镇中心学校的一名体育教师
自1995年起
便在弥勒市西一镇的土地上
播种摔跤冠军的梦想
没有垫子
就在坚硬的土地上训练
没有场馆
天空就是他们的屋顶
他用汗水和坚持
将民族摔跤的拼搏精神
深深烙进孩子们的成长中
三十多年来
他启蒙培养了世界冠军、全国冠军
省运会冠军数十人
一枚枚奖牌背后
是他用民族摔跤精神点燃的希望之火
他所带领的西一镇中心小学摔跤队
创下州级比赛39金、团体六连冠的辉煌战绩
西一镇中心小学也因此被命名为
“红河州摔跤传统校”
“红河州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
从尘土飞扬的室外训练
到如今200平米的专业训练房
改变的是条件
不变的是他执着的初心
年近半百
卢光亮依然站在训练第一线
继续用他的热爱与坚守
托起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未来
让民族体育的星火
在这片红土地上生生不息
来源:弥勒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