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来群(1959年),河北省邯郸市人,10岁开始学棋。他是在十年动乱中,在街头巷尾的群众性比赛中迷上象棋的。在不到十岁的时候,李来群就开始迷上了象棋,那个年代的大人们平时也没什么业余活动,几乎都是下棋,每当有大人们下棋,李来群总是要去观战,渐渐地,李来群也学会
李来群(1959年),河北省邯郸市人,10岁开始学棋。他是在十年动乱中,在街头巷尾的群众性比赛中迷上象棋的。在不到十岁的时候,李来群就开始迷上了象棋,那个年代的大人们平时也没什么业余活动,几乎都是下棋,每当有大人们下棋,李来群总是要去观战,渐渐地,李来群也学会了下象棋,于是,他就找周围的小伙伴们对弈,但怎奈那些小伙伴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于是李来群经常到大街上看大人们下棋,如果有机会,李来群也会与那些大人们厮杀几盘。
他蹲在街头下棋时,常常是啃着干馒头,一下就是一整天。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来群就是在这样的风尘漫漫的战场上,成长起来的。
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来自天津的象棋名手王保强(后来的邯郸市体委象棋教练),由随手下棋到潜心研究战术,棋艺大进,并成为市象棋队的主力选手。
1976年加入河北省体工队,得到当时已成名的刘殿中指点。他虚心好学,尊师爱友,从不固步自封。河北派源于刘殿中,五十年前江湖颇有名气之高手,虽不如杨官璘、王嘉良等人,也算是一时高手。河北派真正发扬光大是在刘殿中弟子李来群手中,李来群四度登顶华山论剑,称雄天下,也将河北派的名声推至大江南北。可惜李来群盛年弃武从商,如今已成为当今天下数得着的富豪。自李来群去后,河北派一度沉寂,但有武林前十招第一人闫文清苦撑大局,还未沉沦,如今,河北派天才弟子孟繁睿横空出世,似有勇夺华山论剑之势头,河北派崛起有望。这样,他犀利的棋风,敏捷的思路,精妙的计算,借机得到进一步发展,棋艺进展神速。李来群、刘殿中二人联手,在其后十余年里创造了河北队象棋的辉煌。
1982年、1984年、1987年、1991年四次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是1983年、1985年、1997年、1998年全国团体赛冠军河北队主力队员,也是第二、三、五、七届亚洲杯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1984年获“五羊杯”冠军,1989年获“少林可乐杯”冠军,获得象棋“棋圣”称号。同年的棋王挑战赛成功,又获得“棋王”称号,1990年棋王赛卫冕成功,蝉联棋王。1991年第二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之一,获个人亚军。1999年获“沈阳日报杯”世界象棋赛亚军。1993年经商。1959年出生,象棋特级国际大师、象棋高级教练员。
李来群1982年首次登上全国个人冠军宝座,是解放以来男子象棋冠军第一次过黄河,结束了南方棋手独霸的局面。1984年、1987年、1991年连续三年三次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也是第二、三、五、七届亚洲杯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1984年获“五羊杯”冠军,1989年获“少林可乐杯”冠军,获得象棋棋圣称号。同年棋王挑战赛成功,获得棋王称号。1990年棋王赛卫冕成功,蝉联棋王。1991年第二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之一,获个人亚军。1999年获“沈阳日报杯”世界象棋赛亚军。
象棋国际特级大师:李来群
1977年,获得邯郸四省市邀请赛冠军,同年在全国象棋赛获第七名。
1978年获全国象棋赛第四名。
1980年在全国比赛中获第三名。1981年获第二名。
1982年以不败成绩第一次登上全国冠军宝座,象棋男子冠军第一次跨过黄河,结束了南方棋手独霸棋坛的局面。他的成功完全吻合象棋名家刘殿中对其做出的“三五年内可拿全国冠军”的预测。
1984、1987、1991年又三次荣获全国冠军。
第二、三、五、七届“亚洲杯”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成员 之一。
1984年获“五羊杯”冠军。
1983、1985年作为河北队主力,为该队夺得两次全国象棋赛团体冠军。
1983年获第二十六届世香港体育节象棋名手赛冠军。
1985年获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1988年获特级国际大师称号。
1989年获第二届“棋王”赛冠军。1991年又卫冕成功。成为我国唯一的身兼“棋圣”和“棋王”殊荣于一身的特级大师。
1991年获第二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个人亚军,是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成员之一。
1999年获“沈阳日报杯”世界象棋赛亚军。
2019年,当选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
2024年9月19日,录音门事件官宣的同一天,退休已久的李来群特大,在抖音注册了账号,进行了首场直播。广大棋迷普遍评论说,李来群特大这是要复出了,以后可能要参加一些比赛或者活动。
2024年12月20日,受包头市象棋协会会长白科邀请,李来群老师第二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棋迷互动,李老师在抖音发布视频预告第二天在包头东河吾悦广场一对二十的车轮战表演,李老师说:与会长、武文慧见面,非常高兴。最近跟象棋棋迷的活动在我们河北搞了几场,这次来包头继续进行象棋的传播,说实话心里边挺高兴。年会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包头市象棋协会会长白科做“商行天下,棋启未来”的主题演讲。这是一个关于象棋文化与商业发展的深刻思考,也是对未来棋界发展共同进步的些许谏言。白会长说,李来群先生主要负责为协会提供战略性建议与指导,同时作为象棋文化的推广大使,协助协会与国内外棋界的重要组织、赛事、名棋手建立联系,提升包头市象棋协会的品牌与影响力。2025年包头市象棋协会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争取年前邀请到世界冠军、象棋特级大师许银川来包头与棋迷朋友互动。
2025年2月22日,石家庄市的一场六大高手“围攻”李来群特大的车轮战精彩纷呈,十分引人注意。笔者在网上简单查了一下,王京峰是石家庄市某区的区冠,市级水平,而赵毅阳,也有参加比赛的记录,其他人没查,不过,从6盘对局棋谱的质量来看,保守估计,水平神1起步。可以看出,李来群特大对战六大市级高手,取得了3胜3和全程不败的战绩。从这个战绩可以看到,即便是年近七旬,退出棋坛多年,棋艺“荒废”已久的李来群特大,棋力水平都不是现在的93和神1能碰瓷的。要知道,李来群特大这一对六,不但全程执后手,而且,一对多等于大幅度让时间,而对手都是市级以上水平的高手,但整个比赛下来,李来群特大全程不败,可谓宝刀不老。李来群特大一对六市级高手全程不败,那么,一对一的情况下,现在的业9-3和神-1,能不能顶和一盘,恐怕都是问题,更别指望93和神1下得过老冠军。
李来群棋风稳健细腻,绵里藏针,有“巨蟒缠身”之势。擅长士角炮与后手屏风马过河炮等开局,尤精于运子谋兵取势,临危不乱,耐于久战,常能积小胜为大胜。李来群的棋艺风格灵活细腻,算度尤为精深,中残局时常有出人意料之妙手,有“绵里针”之誉!
在当今的象棋界虽然已经几乎看不到李来群的身影,但象棋界一直都有李来群的传说,哪怕是当今棋坛自视甚高的象棋第一人王天一,每次谈到李来群都是推崇备至,连许银川都不服的王天一却十分佩服李来群,足见李来群的不同凡响之处。当然,相较于棋艺,王天一应该更佩服李来群的商业头脑,但象棋泰斗胡荣华对李来群的商业头脑却颇有微词,当然,这是后话。李来群在棋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次就来谈一谈李来群别具一格的象棋人生。
后来,李来群幸运的遇到了天津的象棋名手王保强,在王保强的指导下,李来群的“野路子”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棋艺也得到很大的提升。1976年,李来群加入了河北省体工队,并得到了棋坛泰斗刘殿中的指点。李来群一向谦虚学习,因此进步很快,从此以后,李来群与刘殿中二人联手,在其后的十年里创造了河北象棋的辉煌。
李来群于1977年开始参加全国象棋个人赛,获得了第七名的佳绩,1978年的个人赛,李来群的成绩更进一步,获得了第四名,在1980年的个人赛上,李来群发挥不俗,斩获季军,到了1981年,李来群则获得了亚军!李来群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把成绩提上来了,天道酬勤,在1982年的全国象棋个人赛上,李来群以不败的战绩夺得了冠军,真可谓实至名归!同时他也是第一个获得全国冠军的北方棋手,他的出现,彻底结束了南方棋手一统楚河的局面!
在1984年、1987年、1991年李来群又三次获得全国冠军,夺冠的频率之高令人难以望其项背。1989年,李来群获得第二届“棋王赛”的冠军,1991年又卫冕成功,成为我国唯一的身兼“棋圣”和“棋王”殊荣于一身的特级大师。1985年,李来群获得象棋特级大师称号,1988年则获得特级国际大师称号。可以说,李来群职业生涯的战绩还是十分出色的,尤其是他那四次全国象棋个人赛的冠军令其他棋手难以超越。
胡荣华十连霸后,柳大华在1980年“造反”成功,从胡司令手中夺过个人赛冠军,并于1981年再次卫冕。李来群也十分崇拜当时如日中天的胡荣华。不过,李来群走的不是刘邦“大丈夫当如是”,在一旁故作谦虚的路,走的是项羽“彼可取而代之”的实际动手的路。从78年个人赛第四名开始,他慢慢开始向冠军宝座进击。当然,这种进击并不一定能成功,许多人终其一生倒在了一步之遥的地方,比如他的“太师父”王嘉良。在他的巅峰时段,很多比赛胜率极高,往往超出第二名一到两个大场。比如85年团体赛,他代表河北,打出了10胜两和一负的逆天战绩。87年个人赛,李来群第三次捧起金杯那次,他10胜1和两负,硬是凭0.5分的小分把赵荣国马上到手的冠军奖杯夺了过来。在恐怖的胜率中,能赢到李来群一局,在当时属于“奇迹”级别,比如我们湖南已故棋手万福初,连等级分都没有,在1986年湘潭全国个人赛上竟然战胜了当红的李来群,被湖南棋届传颂至今。1982年,柳大华的连冠之路被遏止,来自河北邯郸的李来群夺冠,这是中国象棋史上个人赛冠军的首次飞越黄河。
在90年代末,李来群就开始了下海经商,谈及转型成功的原因,李来群如是说:“经商与下棋在某些方面是一样的,有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人只要去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对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正是凭借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李来群终于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棋坛棋手中最富有的人物。自从2003年开始,李来群就不再参加全国比赛,虽然淡出了棋坛,但李来群对象棋始终有割舍不断的情结,在他有钱之后,他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钱财去助推象棋事业的发展。
坊间关于李来群90年代中期突然挂棋从商的原因有多种版本,最普遍的说法是他某次坐火车卧铺去比赛,结果被人毫无礼貌地占铺了,当他说出自己是全国象棋冠军时,对方不但不尊重,反而更肆无忌惮骂骂咧咧。从这件事以后,李来群意识到象棋棋手毫无地位可言,于是愤而下海经商。这个故事并非从李来群口中说出,不知道真假。我觉得促使一个人敢于从巅峰位置急流勇退,其原因肯定不只是这样一件小事,应该是许多经历、许多事件的刺激下做出的改变。不管怎样,李来群经商成功了,“商人”+“棋王”的身份让他在商界风生水起,如鱼得水,他的“河北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得蒸蒸日上。在经商以外,毕竟是曾经的象棋天之骄子,李来群并没有完全放弃象棋,他仍行有余力参加一些高规格比赛,成绩虽不能同往日专心下棋时比,不过他早已对名誉淡然,更重视的是参与感,有一种“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的境界在其中。
1988年全国象棋个人赛最后一轮,一场本无悬念的对局,却因为一个“摸子动子”的失误,彻底改变了冠军归属——李来群在必胜局面下,鬼使神差地摸错了车,最终导致吕钦逆转取胜,胡荣华屈居亚军。 这本该只是棋坛的一段轶事,却因为一个“巧合”,演变成了一场信任危机。
当时的局面有多离谱?本来李来群稳赢只需走马四进三吃炮,吕钦必败,但他摸了车,按规则“摸子动子”,他被迫走了一步毫无意义的车三平七,吕钦死里逃生抓住机会反杀,最终因小分优势夺冠。这个失误太低级,低级到不像李来群这种顶尖棋手会犯的错。于是质疑声四起:“李来群是不是故意放水?、“吕钦是不是和他有交易?”、“胡荣华是不是被‘做局’了?”尽管李来群一再解释“纯粹是失误”,但没人信。毕竟,当时的胡荣华已经12次夺冠,如果让他再拿一次,很可能势不可挡。而李来群自己夺冠无望,似乎“成全吕钦”比“成全胡荣华”更合理?面对舆论风暴,当事人胡荣华却出奇地冷静。他没有抱怨“冠军被黑”,反而公开为李来群和吕钦辩护:“我和李来群是好朋友,我相信他的人品。这种失误,我自己也犯过。”李来群的“摸错子”,或许真是失误,或许真有隐情。但胡荣华的处理方式,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在缺乏证据时,选择相信,是一种格局。如今的象棋界,假棋、软件作弊、黑幕传闻层出不穷,棋迷的信任感越来越低。但回看1988年那场风波,胡荣华用行动证明:棋品即人品,信任比冠军更重要。
1990年代的某个夜晚,广州“五羊杯”赛事间隙,两位中国象棋的巅峰人物——胡荣华和李来群——促膝长谈,彻夜未眠。李来群忧心忡忡:“象棋的未来会怎样?围棋奖金高,赞助多,职业化程度远超我们,再这样下去,象棋会不会被时代淘汰?”这位曾让象棋冠军“第一次过黄河”的河北棋王,此时已心生退意,准备下海经商。而胡荣华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变革急不来。围棋能快速发展,是因为日本、韩国的经济实力在支撑。我们呢?中国经济刚刚起步,市场还没起来。”那时的中国象棋,确实处境艰难。比赛奖金微薄,职业棋手难以靠下棋谋生;电视转播寥寥无几,赞助商更青睐围棋、国际象棋。李来群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作为当时中国最顶尖的棋手之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象棋的困境。但胡荣华却更冷静。他没有盲目悲观,而是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分析象棋的发展逻辑:“象棋的兴衰,和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他举例说,围棋能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韩的围棋职业化体系,而中国经济尚在起步阶段,象棋的商业化自然滞后。这一夜,是两位棋王对中国象棋命运的一次深刻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象棋会没落,相反,它在民间仍有庞大的根基——“全国会下象棋的人,比围棋多得多,只是市场还没培育起来。”李来群最终选择了离开棋坛,投身商海。但胡荣华的这番话,似乎冥冥之中预示了中国象棋未来的走向。更令人欣慰的是,曾经“弃棋从商”的李来群,在事业有成后,又回到了象棋赛场,赞助比赛、推广象棋。胡荣华后来在上海见到李来群时,笑着说:“你看,我说变革的时机到了吧?现在的赞助商不是比当年多得多吗?”这一问一答,仿佛为当年的“五羊夜话”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99年,已经阔别职业棋坛四、五年之久的李来群,参加了第十届银荔杯全国象棋冠军赛。银荔杯与后来的五羊杯性质差不多,都是竞技水平最高、参赛门槛最高的大赛。四冠王李来群实在是一个传奇,他于胡荣华时代的晚期横空出世,夺取四次全国冠军,又在巅峰期因为觉得棋手不被世人尊重,愤而转行经商,取得巨大成就。就当人们都因为他彻底匿迹于棋坛时,他又时不时突然冒出来,不但赞助过奖金非常高的“来群杯”大赛,还以玩票性质参加了一些比赛,比如象甲联赛、元老杯等,就在上个月,六十五岁的李来群特大还现身保定,与棋迷进行了一对十的车轮大战,且无一败绩,令人惊叹。当时参赛的选手还有胡荣华、吕钦、许银川等一众大腕,最终冠军的获得者正处巅峰状态的吕钦特大。李来群特大只是玩票性质,并未进入前三甲,但他弈出的几盘棋都十分精彩,尤其是第四轮时,与许银川的对弈,堪称经典。许特与李特年龄差有十六岁之多,加上李特大突然的改行,所以俩人“顶峰相见”的时刻是并不多的,这次难得有机会交手,令棋迷兴奋不已。
2002年,李来群的公司出资赞助河北象棋队,2003年,为了让河北象棋队能顺利的参加首届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他又资助了20万元,在2008年,李来群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50万元。此外,李来群还不惜花重金资助全国各种象棋赛事的举办,比如来群杯等,李来群为资助各种象棋赛事的举办和发展花了千万元以上。在2010年,李来群为惠东吕钦象棋馆、象棋文化广场等资助近10万元,且不惜放下一切工作专门到惠东参加吕钦象棋馆的落成仪式,颇受感动的吕钦亲自携夫人到机场为李来群接机,并亲自开车把李来群送到了惠州华轩置业公司办公大楼。
吕钦对李来群还是颇为重视的,但胡荣华对李来群却颇有微词。有一年,久疏战场的李来群特意去上海参加大棋圣战(真正的目的是想借助胡荣华的影响力在上海买块土地商用),比赛的结果不出所料,李来群除了首战获胜外,其余皆告负。当李来群提出在上海买地的想法后,胡荣华严词拒绝,并指责李来群的“不务正业”,被胡荣华拒绝的李来群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不停的在浦东转来转去,还特意拜访了当地的乡长,乡长热情接待了李来群,并承诺如果有上级领导打招呼,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他,李来群与一位棋迷领导互相认识,但李来群最终还是没有贸然找该领导。
李特大的棋比较缜密,残局也很好,但是对于棋艺来说,他也算不上第一,无论是巅峰期的胡荣华,还是许银川都能在比赛上赢下他。即使在他的巅峰期,也没有统治力表现。或者说绝对实力并不算很强。不过李特大确实可以排在前面,这是真的。这几个特大各有各的特点,进攻犀利,要算吕钦,防守反击,绵里藏针要说许银川,稳固缜密,要算李来群。胡荣华我只见过,但是没有下过棋,我们小时候学棋都是打他的谱,王天一我只看过他比赛的谱,还有直播下的棋,没有下过。也不做过多评价。
李来群,先手中炮喜欢五七炮,毕竟和五七炮干校校长刘殿中亦师亦友,除此以外仙人指路、飞相局使用也较多,士角炮是李来群首创,但是并没有谱,纯散手就靠算力压人。后手比较正常,但是相对其他棋手比较更喜欢用左炮封车。总体上说,李来群的基本功很强。也擅长下慢棋,其实残局的重要性也是他和柳大华提出来的。对李来群的棋风最著名的形容是“巨蟒缠身”,棋步雄浑有力,一旦有对手入其彀中,即难以摆脱无法自拔。他名局佳构颇多,是许多书籍、视频网站喜欢采用的素材。最有名的比如91年个人赛对卜风波的的“活车兑死车”、李来群对胡荣华的“连弃五子”、银荔杯对吕钦“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等等不胜枚举,充满了一代棋王的奇思妙想,微学堂以后如果推出《特级大师李来群名局赏析》的课程,相信也会受到棋迷的欢迎。在布局方面,李来群最擅长的是士角炮,洪磊鑫曾在《20天掌握一种先手开局:士角炮》中提到过,李来群的士角炮属于天才型的构思,很值得学习。而洪老师本人也曾在士角炮方面数次请教过李来群,古有“一字之师”,李来群算是洪磊鑫的“一布局之师”吧。
曾经看过一盘李来群“贺岁杯”的比赛印象深刻。由吕钦对李来群,具体棋谱的细节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头两局各赢一局,加赛5分钟快棋,双方激烈对攻到最后读秒阶段兵力都只剩下三瓜俩枣了,李来群已经兵临城下只差最后九宫里一拱卒就可赢棋。然后吕大帅车二进九将!李来群将5进1,车二退一,将5退1,车二进一,将5进1,车二退一,将5退1。接下来大帅不可能再走车二进一,否则就判负了。所以神算子根本没管大帅走哪步棋,大帅一抬手他马上拱卒将!.....结果原来吕帅走的是车二平五将!一刹那,神算子急得想要掀翻了棋盘!
如果按照“关公战秦琼”的逻辑来进行跨年代比较,那么李来群时代的大师,便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省冠或市冠水平……如今,大多数中炮类布局,其定式和套路基本可以直接延续到残局,走错一步便满盘皆输,这种竞争强度是李来群时代根本不可想象的。
李来群的时代里几乎唯一类似于王天一风格的就是柳大华,而王天一的时代里类似于李来群风格的一般都是强软。也就是说李来群属于临场算度极强的那种风格,但李来群又注定在这方面不是强软的对手,所以就只能衡量其与纯人之间的水平差异。
王天一则恰恰相反,并不主要拼临场算度,而是力求敏锐捕捉对手意图。甚至王天一与强软下棋都这样,我就记得他有盘网棋,一边说着自己看漏了一边抬手就来了个举报。所以,纯人跟王天一下棋,一般都输给了自己。于是抛开水平不谈,就说风格,估计王天一应该属于比较克李来群的那种。
简单说就是李来群的长处在王天一这里很难发挥出来,而王天一却不需要利用自己的长处与李来群下棋,他俩只要慢慢耗下去李来群的胜率反而不容易高。把水平差异归结为战绩优劣,这很功利化,往往看不到本质。只按他俩同样都是特级大师而论各自的水平就完了!最后的判决是判李来群走棋违规,警告一次。比赛规定被警告两次的要被判负。所以最终还是李来群取得了胜利。
神算子李来群只不过是为推广象棋,扶植象棋尽了自己的一份之力,本来应该是值得赞扬的事,无奈被王粉头目恶意攻击抹黑,说成“助纣为虐”,这种罪大恶极的罪名,安在一个四次全国冠军的特大头上,简直是令人发指!李荣华、李来群、刘殿中、柳大华、陶汉明、于幼华、徐天红既没有买卖棋也没有软件作弊,这是货真价实的全国冠军,有何理由去攻击抹黑他们呢?不比那些靠着买卖棋软件作弊得来成绩的人强一万倍?
李来群知道自己想在上海买块地不容易,于是再次去做胡荣华的工作,但胡荣华就是荤素不吃!对李来群这种“离经叛道”之举再次严词拒绝,遇到“食古不化”的“纯棋手”胡荣华,商人李来群也是无可奈何,最终只有失望而归。
在群星璀璨天才济济的现代棋坛,李来群是个特别的存在。他的出现是象棋特定时期的产物,当时广泛流行超慢棋,他的天纵英才方能充分发挥。如果移作2010年以后的快棋当道,李来群能否顺利脱颖而出,可能要打疑问号。他展露于胡、柳争雄的八十年代初期,巅峰时期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初。
那个时候网络还未流行,也还没有媒体人贩卖“下棋误一生”、“下棋再好还不如王府井一个铺面老板”等等之类的言论焦虑,不知他是从何处看到或想到这些,在夺得四次全国个人冠军后,毅然于九十年代中期急流勇退投身商界,并获得另一种成功。李来群特级大师以扑朔迷离、飘逸绵密的棋风见长,有人形象化为“巨蟒缠身”,这跟《管子》中的“如蛆附骨,如影随形”的意思差不离,总之就是说:摆不脱,甩不掉。在我看来,李来群最悲情的地方在于从未获得等级分第一的宝座,哪怕第二似乎也没得过,在李来群淡出棋坛后,很多棋迷都在神话李来群,觉得李来群棋艺最高超,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若是棋艺有那么厉害,早就是等级分第一人了。不管怎样,祝李来群身体健康、事业蒸蒸日上吧!
来源:象棋残局解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