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如古钱币市场暴跌90%,我第一个冲进市场扫货,"花一部手机的钱,买一段活着的历史——这种机会我等了二十年。"
假如古钱币市场暴跌90%,我第一个冲进市场扫货,"花一部手机的钱,买一段活着的历史——这种机会我等了二十年。"
此刻我的购物车里躺着三枚钱币:
咸丰元宝当千(现市价18万→假设暴跌后1.8万,等同高端笔记本电脑)
齐六字刀币(拍卖价60万→假设6万,相当于三亚七日游花费)
袁像飞龙纪念币(市场价25万→假设2.5万,约等于顶级旗舰手机)
这不是妄想。如果真发生90%暴跌,那些锁在拍卖行保险柜里的"神品",将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般触手可及。
暴跌后的魔幻现实:
曾经要抵押房产的"奉天癸卯一两",现在等于三口之家半年伙食费
需要动用家族基金的"靖康通宝",跌至应届生三个月工资
只能在博物馆玻璃柜里看到的"国宝金匮直万",标价等同二手车首付
这不是灾难,是工薪阶层触摸顶级藏品的唯一机会。
在北京某钱币私洽会上,我见过最讽刺的场景:
藏家A握着"广东寿字双龙"银币谈K线走势
币商B用验钞灯照"大清短须龙"计算溢价空间
投资者C对着"张作霖纪念币"查历史成交数据
当市场暴跌90%,这些动作都会失去意义。
此刻我想要的很简单:
用半个月工资买下"泰和重宝",只为抚摸完颜璟亲自审定的篆书钱文
花年终奖收齐五代十国钱币,在掌中拼接乱世版图
拿买奢侈品的预算换回"苏维埃壹圆",感受边区银行的油墨气息
价格归零时,收藏终于回归本质——用现代货币兑换凝固的时光。
假设市场真崩盘至此:
伪藏家现形(急着抛售"传世秘藏"换取现金流)
评级公司失语(85分标签再也撑不起百倍溢价)
直播炒家退场("家人们最后三单"的嚎叫变成哑剧)
留下的将是:
地摊上论斤称的"崇宁通宝"里,可能藏着瘦金体真韵
邮币卡市场角落的"光绪元宝",龙鳞正在灰尘下闪光
退休老教师捧出的"乾隆雕母",刻痕里还沾着二百年前的铜屑
这时用500元买原价5000的钱币,买的不是升值空间,而是抢救文明碎片的历史责任。
7:00 冲进早市,用买菜的钱换回"崇祯通宝背寿"(现市价8000→800)
10:00 冲进交流会,拿买西装的预算带走"湖北省造双龙"(现价5万→5000)
15:00 冲进拍卖行,用购车首付拍下"三孔布"(现价150万→15万)
21:00 蹲在直播间,抢9.9包邮的"袁大头"(原价1500→150)
每件藏品都将获得:
定制楠木盒(不再锁进银行保险柜)
手写收藏卡(拒绝机打防伪证书)
每日上手把玩(无需戴白手套战战兢兢)
暴跌后的钱币不需要供在神坛,它们本就该带着铜锈味躺在凡人掌心。
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纽约清洁工用1美元淘到独立宣言首印版
1973年石油危机中,东京职员用年终奖买下葛饰北斋全套浮世绘
2008年金融海啸后,北京出租车司机收齐了明清官窑瓷片
历史总在证明:用热爱接盘的人,永远不会输。
如果评论区问:"买这些破铜烂铁图什么?"
我的回答永远固定:
"当你可以用一顿火锅钱买到王莽亲自设计的货布,
用一支口红钱触摸慈禧太后掌中把玩的宫钱,
用打车费收藏红军长征用过的铜元——
这不是消费,是穿越时空的对话。"
如果明天古钱币真暴跌90%,
你是跟着资本大鳄仓皇出逃?
还是与我一起提着麻袋进场捡漏?
请用一句话在评论区宣告你的选择:
"冲,为情怀买单!" 或 "撤,现金为王!"
来源:有点爱收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