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某短视频平台的热搜榜上,“#嫂子揉面教学”的话题播放量突破10亿次。点开词条,画面中的女性身着低胸紧身衣,在厨房揉捏面团时身体大幅度前倾,镜头刻意聚焦在胸部与腰臀的扭动上。更令人错愕的是,视频简介赫然写着:“大哥出差,嫂子手把手教你和面”——而评论区充斥
深夜,某短视频平台的热搜榜上,“#嫂子揉面教学”的话题播放量突破10亿次。点开词条,画面中的女性身着低胸紧身衣,在厨房揉捏面团时身体大幅度前倾,镜头刻意聚焦在胸部与腰臀的扭动上。更令人错愕的是,视频简介赫然写着:“大哥出差,嫂子手把手教你和面”——而评论区充斥着“这面团真白”“想当大哥的弟弟”等露骨留言。当“亲属关系”成为情色流量的包装纸,这场以“家庭”为名的流量狂欢,正在突破伦理的最后防线。
从厨房到猎场,变味的“生活分享”
“嫂子揉面”并非孤例。近期,“小姨子拖地”“弟媳切水果”等系列短视频如病毒般蔓延。这些视频的共性在于:女性角色被冠以“嫂子”“弟媳”等亲属身份,场景设定在家庭空间,但行为举止充满性暗示。一名视频创作者坦言:“用亲属称呼能降低审核风险,观众更有‘禁忌感’,流量涨得飞快。”
这类视频的“创作公式”高度雷同:女性身穿凸显身材的居家服,在完成做饭、打扫等日常家务时,刻意设计撩头发、俯身弯腰、臀部特写等动作。某条获赞300万的视频中,“嫂子”揉面时上衣纽扣“意外”崩开,弹幕瞬间被“扣子懂事”刷屏。更荒诞的是,部分账号持续编造家庭伦理剧情:“姐夫醉酒错进小姨子房间”“公公撞见儿媳换衣服”,将现实中的亲属关系扭曲为低俗剧本。
中国妇女报发声:这不是创新,是伦理失守
面对愈演愈烈的乱象,中国妇女报近日刊发评论《莫让“擦边”玷污亲情》,尖锐指出:“这些视频将女性亲属物化为性幻想对象,不仅践踏家庭伦理,更传递扭曲的价值观。”文章强调,当“嫂子”“弟媳”等称谓沦为情色流量的工具,实质是对中国传统家庭关系的解构与侮辱。
社会学家李薇在接受采访时痛心表示:“亲属称谓本应承载血缘纽带与责任,现在却成为突破道德禁忌的‘遮羞布’。这种创作本质上是对女性的二次剥削——既消费她们的身体,又亵渎她们的社会角色。”数据显示,此类视频中超过70%的发布者为男性账号,女性表演者多被标注为“表妹”“邻居”等非真实关系,暴露出赤裸裸的流量算计。
算法助推下的伦理塌方
这类视频的泛滥,与平台算法机制密不可分。某MCN机构负责人透露:“带亲属标签的视频过审率比普通擦边内容高40%,算法还会优先推送给‘偏爱家庭场景’的用户群。”在算法的“精准投喂”下,一条“弟媳跪地擦地板”的视频12小时内播放量突破2000万,评论区排名前10的热评均含有性暗示隐喻。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青少年用户正在被卷入这场伦理塌方。16岁的中学生小林坦言:“开始觉得叫‘嫂子’挺新鲜,后来发现每段视频都在打擦边球。现在看到亲戚群里的真嫂子,总会联想到那些画面。”心理学专家警告,这种将亲属关系与性暗示捆绑传播的行为,可能导致青少年形成错误的家庭观念和性别认知。
舆论压力下,多个平台宣布开展“亲属伦理内容专项治理”,下架违规视频23万余条,封禁账号4.8万个。某平台公布的整改方案显示:将增设“虚假亲属关系”审核模型,对刻意使用“叔嫂”“翁媳”等称谓搭配性暗示动作的内容限流。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账号已将“嫂子”替换为“合租室友”“女房东”,继续换壳生产同类内容。在某直播平台,一名穿着围裙的女主播称观众为“哥哥”,娇嗔着“教你和面”时,弹幕依旧飘过“比真嫂子还刺激”的留言。这场整治行动,似乎尚未触及流量经济的根本病灶。
文化学者呼吁建立“伦理防火墙”:
正如中国妇女报所言:“家庭是文明的细胞,亲属是温情的纽带。任何以‘创新’为名的伦理越界,都该被坚决驱逐出我们的公共空间。”
“嫂子揉面”的荒诞剧终会降温,但它撕开的伦理伤口仍在渗血。这场闹剧警示我们:当技术失去人文约束,当流量泯灭道德底线,那些被消费的不仅是某个群体的尊严,更是整个社会的情感根基。守护亲情伦理,从来不是过时的束缚,而是文明延续的必需。毕竟,没有任何算法,应该凌驾于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温情之上。
来源:快乐的重庆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