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PV 疫苗的出现,为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相关疾病带来了新希望,不少人认为接种疫苗后就可高枕无忧。但实际上,HPV 疫苗并非万能,接种后仍需进行两类检查,以全面守护健康。
HPV 疫苗的出现,为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相关疾病带来了新希望,不少人认为接种疫苗后就可高枕无忧。但实际上,HPV 疫苗并非万能,接种后仍需进行两类检查,以全面守护健康。
HPV 是一种双链环状 DNA 病毒,可分为多种亚型,部分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可能引发宫颈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低危型则常导致尖锐湿疣等良性病变。
目前国内上市的 HPV 疫苗有二价、四价和九价,二价可预防 HPV16、18 型,这两种高危型与约 70% 的宫颈癌相关;四价在二价基础上,增加预防 HPV6、11 型,能预防约 90% 的尖锐湿疣;九价可预防 HPV6、11、16、18、31、33、45、52、58 型,可防控约 90% 的宫颈癌。
不过,疫苗的保护范围有限,无法覆盖所有 HPV 亚型。全球已发现超 200 种 HPV 亚型,即使是覆盖亚型最多的九价疫苗,仍有部分高危型如 HPV35、39、51 型等不在其预防范围内。而且,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非 100%,受个体免疫差异、接种时是否已感染等因素影响,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感染已覆盖的 HPV 亚型。
对女性而言,无论是否接种 HPV 疫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都至关重要。
25-30 岁女性,建议每 3 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TCT)。TCT 检查是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若 TCT 结果异常,可能需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以明确是否存在宫颈病变。
30 岁以上女性,推荐每 5 年做一次 TCT+HPV 联合筛查。联合筛查能同时检测宫颈细胞是否异常及是否感染高危型 HPV,提高筛查准确性。若 TCT 和 HPV 检查结果均正常,可继续定期筛查;若 HPV 阳性且为高危型,即便 TCT 正常,也可能需密切随访或进一步检查,因为持续的高危型 HPV 感染是宫颈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除宫颈癌筛查外,日常自我观察也不容忽视。女性应留意外阴、阴道、肛周等部位是否出现异常赘生物,若发现类似尖锐湿疣的菜花样、鸡冠样增生物,需及时就医。男性也应关注阴茎、阴囊、肛周等部位有无异常,若接种疫苗后有过不洁性行为,更要提高警惕。
此外,定期体检有助于全面了解身体状况。体检项目可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等,能及时发现其他潜在健康问题,也可间接反映免疫系统状态,因为免疫力对预防 HPV 感染及病变进展有重要影响。
接种 HPV 疫苗后,仍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降低 HPV 感染风险,还可预防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艾滋病等。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多个性伴侣增加感染机会。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不滥用洗液破坏阴道内环境平衡。
同时,要认识到 HPV 疫苗是预防手段,而非治疗手段。若接种前已感染 HPV 或存在宫颈病变,疫苗无法清除病毒或逆转病变,需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
HPV 疫苗是预防 HPV 相关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并非一劳永逸。接种后坚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自我观察及定期体检,配合良好生活习惯,才能最大程度预防 HPV 感染及相关疾病,守护健康。
参考资料:
[1]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威廉姆斯产科学(第2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来源:彩牛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