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犯》说开去│“四位一体”修复式教育管理模式:“有温度”的未成年女犯教育管理侧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4 20:13 1

摘要:1985年,电影《少年犯》上映,随即轰动全国。电影创下中国内地第一次用监狱实景拍电影、第一次用少年犯演绎少年犯等多个第一。片中经典台词“人都是需要拉一把的……何况他是个孩子!”至今仍引发着全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思考。

从《少年犯》说开去

1985年,电影《少年犯》上映,随即轰动全国。电影创下中国内地第一次用监狱实景拍电影、第一次用少年犯演绎少年犯等多个第一。片中经典台词“人都是需要拉一把的……何况他是个孩子!”至今仍引发着全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思考。

“有人说,出去了以后就该把狱内的事忘掉,可我觉得,这将是我今后道路上的动力。各位警官,感谢你们为我所做的努力.....”,近日,江西省女子监狱收到一封来自未成年刑释人员的信,信里这样写道。

这是江西女监未成年女犯教育管理实效的一个缩影。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关押女性未成年犯的监狱,近年来,监狱秉持“阳光”理念,在教育赋能、阳光管理、心理重建、社会接纳等“四位一体”修复式教育管理模式上持续用力,营造了“阳光新芽”从培土到成荫的良性改造氛围,实现了未成年女犯思想行为的日趋成熟、违规违纪率的明显下降、适应社会能力的普遍提升。

“新芽培土”——一次系统性的三观重塑

“这是高墙内的第360个夜晚。当铁窗外的月光通过冰冷的窗棂,我总忍不住想——假如时光能倒流,如果那天重来......”映山红文化课堂上,一堂《假如回到那一天》的情景剧正在上演,“正三观、提素养”标语下,未成年女犯胡某不时哽咽......

监狱关押的未成年女犯中,家庭结构中父母离异、有自伤自残史的占比均达到了80%,多数文化程度只有初中文化及以下,大都主观认为父母及家人对自身关爱不够,比较难以从自身发现“三观”方面的缺陷。而且,比较讨厌说教式教育。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监狱以“重新培育、重塑三观、改写人生”为目标,推出“正三观、提素养”的价值观重塑工程。

“正三观、提素养”,包括环境重塑、教育重塑、三维测评等内容。其中教育重塑中,设置爱国教育、榜样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现身说法、艺术教育等七个主题,七日一循环,教育形式涵盖课堂化、电教式等授课方式,情景剧、模拟法庭等互动形式,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实例讲述,“心灵成长日记”“微心愿”实践等多种正向思考体验活动等,并采取“干警评估+心理测试+自评互评”的“三维测评”模式,跟踪未成年女犯成长情况,每月对七个主题授课内容进行动态更新,帮助她们补充完善知识体系,扫清改造路上的障碍。

“正三观、提素养”的教育,增强了未成年女犯的共情力、责任心、希望感,也推动了未成年女犯与家人的亲情修复。“把说教转为体验,把约束内化为自觉,最终实现‘认知重构-行为改变-素养提升’的良性循环,这是我们‘正三观、提素养’价值重塑工程的目标所在。”五监区监区长刘晋宏这样说道。

“请记住:人生没有返回键,但改写故事的笔,始终握在你自己手里”,情景剧的最后,民警对着胡某这样说,舞台下的未成年女犯也陷入了思考......

“新芽向阳”——一套阳光化的管理模式

监区“积分兑换台”前,罪犯谢某嫣正在国风、手绘风式立体烫金明信片间犹疑,她现在已经累计了不少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心仪的物品。

谢某嫣今年16岁,是湖南人,因犯抢劫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父母早年离异,原生家庭导致的情感缺失,使得她安全感极低,自卑却又易怒好斗,并多次用自伤自残的方式发泄情绪。初中还没毕业,她就跟着一群所谓“志同道合”的朋友离乡背井,因法律常识的缺失而最终身陷囹圄。入监一年以来,经过“正三观、提素养”的系列教育,每次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总是会想到过去,那些母亲忙碌的样子,甚至是以前她非常反感的碎碎念的日子。有一些话,她说不出来,却想写给母亲......

积分兑换,是江西女监推行的的一项创新性管理举措。针对未成年女犯普遍存在的情绪化严重、易怒好斗、处理问题方式直接粗暴等特点,监狱在实行集中管理基础上,优先选取00后、有亲和力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毕业民警负责包组,以便更易打开未年女犯心房。

另外,在全监范围内开展的“零违纪”评比、行为规范评比等“两评比”基础上,针对未成年女犯,监狱推出日行为养成评比,实行“日考核、周通报、月评比”,根据评比结果,一方面可以累计积分进行物品兑换,另一方面在每周的思想讲评上,安排排名靠前、进步较大等各类正面改造典型发言分享。

在系列评比的正向改造氛围中,未成年女犯改造已经连续8个月实现了“零违纪”。谢某嫣所在的互监组、号房在监区行为养成考核评比中屡次获优。“你看这手绘的花像不像康乃馨......”看着犹豫不决的谢某嫣,包组民警王佳淇指着卡片说,谢某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新芽雨润”——一次春雨般的心理疗愈

白色桌子上,10床草绿色的被子正一字排开,活动室此刻正开展一场叠被子比赛。滴滴的计时声中,草绿色的被子,在她们手下也有了生命。在未成年女犯的生活现场,草绿色是主基调,大到被子,小到毛巾牙缸,甚至是床头牌的边框。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青草色的环境氛围能降低焦虑与攻击性、缓解‘监禁式压抑’,具有一定的心理安抚作用,同时,也象征从萌芽到生长意向,符合女性自然柔和审美,有行为引导功能。

“进了高墙总有种被抛弃的感觉,感谢警官给我们打造了这么温馨的环境……”,在思想汇报中未成年女犯唐某写着自己的服刑感受。

在环境熏陶之外,为了加大对未成年女犯的心理干预和情感支持,监狱专门设置了情绪脸谱牌,每日收集未成年女犯情绪状态情况,及时了解未成年罪犯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及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优中选优设立心理互助员,由心理互助员对未成年女犯日常情绪进行有效疏导。

针对未成年女犯安全感低、责任感较差等特征,结合活泼好动、沉默寡言两个极端的性格特点,监狱开设了“新芽艺术团”“新芽礼仪班”“新芽合唱团”“新芽书法班”等艺术班组,并经常性地开展跳绳、呼啦圈、踩气球等系列竞技类比赛,在艺术浸润和竞技活动中,引导她们互相协作配合,并在活动中进一步释放压力、提升责任感。

针对未成年女犯家庭观念淡薄,监狱在入监教育阶段组织她们开展“寄一封家书”活动,通过书写家书,抒发思乡思亲情感。同时用好特殊时间节点,邀请未成年女犯家长进监参与亲情帮教,开展亲子活动、母亲节亲情帮教活动等,提升未成年女犯服刑期间的亲情支撑力。

在环境熏陶、心理疗愈、亲情帮教等系列举措的累积下,未成年女犯的心理也在潜移默化中重建。

“新芽成荫”——一场成长式的双向奔赴

随着丝线在手中翻飞,一朵新芽正在扇面徐徐绽开。这是江西女监开设的“江右贡绣”非遗课堂上的一景。

2024年5月以来,监狱积极推行“非遗文化进高墙”项目,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未成年女犯的改造中,结合赣鄱特色文化,开设了“江右贡绣”“赣剧”兴趣学习班,聘请省赣剧团教授、江西省非遗刺绣老师进监进行兴趣班的学习授课,为未成年女犯教育注入了新动能。未成年女犯在非遗文化的学习中,也逐渐静下心来,更加能专注做一件事情。

*赣剧《忆江南》

为了实现新生后与社会的接轨,监狱映山红职业培训学校,坚持“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的办学理念,结合未成年女犯的职业潜能、能力倾向、生理特点等方面特点,开设了美容美发、西点烘焙、鞋面制作等专业培训,取证率达100%。

“对未成年女犯的管理和引导,需要兼顾法律规范、教育矫正、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目标是帮助她们重新融入社会、建立正确价值观并预防再犯”,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陈其秀认为,对未成年女犯的管理,在落实“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过程中,“修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要通过这一段的服刑改造经历,帮助她们打破恶性循环,成长为独立、健康的个体。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