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龙洞体育馆的名字听说已久,去黄龙洞却还是第一次。沿着3号线地铁C口往外走,进入公园,只见楼阁高檐翘角,二层上的招牌匾上用箔字写道“黄龙洞”。一楼的入口,一盏宫灯挂起,门两边对联上写着:“黄泽不竭,老子其犹”。这副对联是有来头的,“老子其犹”后面省去“龙耶”两
潮新闻客户端 周勇
黄龙洞体育馆的名字听说已久,去黄龙洞却还是第一次。沿着3号线地铁C口往外走,进入公园,只见楼阁高檐翘角,二层上的招牌匾上用箔字写道“黄龙洞”。一楼的入口,一盏宫灯挂起,门两边对联上写着:“黄泽不竭,老子其犹”。这副对联是有来头的,“老子其犹”后面省去“龙耶”两字,本是孔子夸奖老子的话。但这跟黄龙洞有关吗?笔者存疑了。
在对联的上面还有一块匾,写着“圆缘民俗园”几个字,难道里面有什么民俗文化?可否与老子有关?
才注意到台柱上还有对联:上联是“本慧开说法之场,佛与道通,重建有人追祖吉”;下联是“以灵济封侯而祀,新缘旧启,联吟愧我学张丹”。
带着这些疑问,我踱进公园。在公园的石阶小道上,可见两边有茂林修竹,令人想起曾到过安吉的竹山。在一丛鸡婆竹边看到一块碑,上面介绍景点:刘海戏蟾。刘海,五代人。仕燕王为相,学道成仙。被称为“福神”。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表示财源广进。
想来公园方用心在于图吉利罢了。
往里走不远,可见一处圆缘蝶梦,池中有一巨型蝴蝶塑像,其下六道涌泉,据说是按照财、情、姻、文、仕、子六种缘与愿设计的,如果想要什么,可以在相应处投币,便能满足心愿。
经过一个戏台,这里曾是杭州人看越剧的地方,如今是山湖悦宴的场子。杭州人办婚宴,喜欢到这里来订席。此时门口写着:周先生、王小姐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再往里走,可见浅檐门里有一个月老祠。月下老人是主管人世问男女婚姻之神,也就是媒神,又称“月老”。月老童颜鹤发,手执一书,书中记有天下男女姻缘:随身一袋,内装红线以系夫妇之足,奔驰在非烟非雾中。月老在冥冥之中以红绳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缘。月老今已成为媒人的代称。
月老祠的月老像塑的是金身。月老属于道家,道教供养方式是灯供。这里的的灯有很多种,价格不菲。可以求姻缘,求子,求福,求寿,求文运,求财运等。
月老的形象最早典出《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唐朝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老人答到:“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这就是流传千人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历。
韦固十分惊奇,忙打听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书查看,笑着对他说:“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老太婆的三岁女儿。”韦固一听勃然大怒,悻悖返回店中,十年之后,韦固因立军功迎娶相州参军的女儿,韦固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月下老人提及的三岁小女。韦固见天意不可违,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县宰知道这件事后,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牵红线的老人,从此称为“月下老人”。
月老主管人世间的婚姻,谁与谁能成夫妻,都是月下老人事先用红绳系足选定的,所以民间多有给他塑像,立庙,以求佑护的。旧时杭州的西湖边上,便有一座月下老人祠,怀春的少女,慕偶的寡男,进去烧香、抽签、许愿的,络绎不绝。祠中的神签,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等,都极为巧妙地点出了人们对月下老人祈求的主题。
相传月老的生日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去祠里祈愿非常灵验。
在月老祠旁有一块“黄龙吐翠”碑。其后面便是黄龙衔着一汪碧水向下吐纳的黄龙洞了。这条龙常年吐着水,没有停歇。它的龙头仍在,龙尾隐身于翡翠山色中。
把这条龙带来的是慧开禅师。慧开和尚曾经在此建寺修行,一天正在打坐时,只听得惊雷一声,山裂石开,清泉流出,随即有黄龙直奔慧开而来。因此叫做“黄龙洞”,又名“飞龙洞”。传说这个慧开是南宋高僧,世称慧开禅师,佛法造诣颇高。相传他刚来杭州不久,就遇上了大旱,理宗皇帝请他求雨,只是默坐一会儿的功夫就大雨滂沱。理宗皇帝十分高兴,想让他留在宫中,慧开拒绝了,还说这次下雨,黄龙的功劳最大。因此黄龙被封为了“灵济候”,而慧开仍旧在黄龙洞修行。后因慧开苦参“无”字法门而开悟,故称无门和尚,所以百姓也把黄龙洞叫做“无门洞”。
慧开禅师的塑像在黄龙洞边上。因此,黄龙洞的文化可谓杂驳。本来,这里已佛教兴起,曾寺院林立。因为慧开禅师的原因,此处广修寺庙,宋、元、明、清皆为佛教胜地。但在1922年闹了乌龙,黄龙洞被改成道观,成为了杭州著名的道教宫观。有段时间,水池岩壁上的喷水龙头被砸毁,部分亭廊建筑年久失修而倒坍。1979以后,经过修缮和扩建,黄龙吐水景观,亭廊等得以恢复,更是开辟了独具特色的方竹园。后来黄龙洞以“缘”为主题,成为了独具特色“相亲角”。
方竹园里有黄龙童子像,据说来求子的摸一摸其屁股很灵。再往山上可以到圆缘台,圆缘亭,如今皆残破。只见厅内悬挂着若干的诗词条幅:“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写相思之真之妙。“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句写情写道其深其理。
我的一个朋友说自己当初就是与前妻在此包婚宴结婚的。以前,结婚讲究有一个固定场所,比如拍婚纱照什么的,圆缘台应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如今年轻人喜欢去太子湾等天然草坪等地拍摄。这个台就有点不太合时宜了。冷落荒僻是可以想见的。
最后,回到前面的那个问题,为什么黄龙洞由佛寺名刹到月老道观,乃至成为今天的民俗文化园,这样演变的原因可能与一个公园的社会效应有关。老百姓或许需要这样一个场所。有月老,有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其他元素,比如刘海戏蟾、黄龙童子、蝴蝶、戏台、黄龙本身等等,这是其他公园所不具备的,而黄龙洞公园独有。
自然,宋韵文化也讲究和谐自然,在宋韵文化的浩瀚海洋中,黄龙洞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密竹青无数,绝壑隐卧龙”的独特景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访。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葱郁的竹林和深邃的峡谷,更能感受到那份沉静而深邃的宋代风情。
您惹有空,不妨走进黄龙洞,去领略那份只属于宋代的韵味与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