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伟大时代,总有一些人凭借非凡的经历,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不平凡的篇章。信真大校,这位从军队走出的传奇人物,实现了从钢枪到纸笔、从战场到田园的华丽转身。他创作的百篇散文,字里行间跃动着鲜活的生命力量,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他独特精神世界的大门。
钢枪化笔 沃土为笺
——文武双全的信真大校
作者 汪德文
伟大时代,总有一些人凭借非凡的经历,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不平凡的篇章。信真大校,这位从军队走出的传奇人物,实现了从钢枪到纸笔、从战场到田园的华丽转身。他创作的百篇散文,字里行间跃动着鲜活的生命力量,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他独特精神世界的大门。
农业领域的战术革新
华北平原凌晨四点,静谧的氛围被打破。苹果树叶上的露水,在手电筒的微光下,宛如未擦干的枪油。信真大校穿梭于果园间,迷彩裤脚沾满泥星。突然,对讲机传来“樱桃区发现蚜虫先头部队”的报告,他迅速回应:“二组带有机药包迂回包抄,三组启动滴灌系统火力支援,打歼灭战!”
此刻,三百公里外北京军区大院里,他曾用过的办公桌落满灰尘。而龙鑫园库房的军用地图上,红蓝标记不再是坦克集群,取而代之的是苹果树防区、樱桃树突击队和蓝莓战略储备区。信真将36年参谋经验,巧妙融入果园经营。
滴灌管道按“通讯光缆标准”铺设,树间距精确到厘米;有机肥运输走“后勤保障线”,蚜虫防治成“反特战行动”。村民老李头蹲在地头,一边抽烟一边感慨:“给果树喷药还搞三防演练?比俺当年新兵训练还严!”信真望着果树说:“当年标地图手抖会死人,如今剪枝手抖,顶多果子少结几个。”他把军用指北针别在草帽上,迷彩裤膝盖处因常年跪地观察土壤,磨得发白。
龙鑫园的果树档案比士兵花名册还详细,每棵树都有编号、品种、生长周期记录,甚至“战斗履历”。信真常举着喇叭训话:“那棵苹果树,三年没挂果还占着编制,明年再不行就‘退伍转业’!”嫁接对他来说,是神圣仪式。他戴白手套,握嫁接刀,严肃地说:“这是红富士与国光的联合作战,砧木是老兵,接穗是新兵,伤口绑带就是绷带!”
旧军火库变身农机仓库,火箭炮拖架成施肥车,防弹玻璃拼成育苗箱,除草机喷着迷彩漆。最绝的是“59式坦克拖拉机”,用退役坦克发动机改装,突突声震得十里八乡的狗不敢叫。某日军区老领导来访,盯着拖拉机履带惊叹:“你这是军民融合典范啊!”信真一脚油门轰出黑烟:“报告首长!这是陆战新装备,专打贫困落后!”
“信真”二字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信”以“人言”立骨,暗合《周易》“修辞立其诚”;“真”以“十目”筑基,呼应《淮南子》“见微知著”。信真在战火中践行“信”,在推演中锤炼“真”,如今将这两种精神融入果园经营,完成从军事到农业的转型,是文武之道的现代演绎,重现陶渊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古典意境。
散文创作的美学突破
龙鑫园的清晨,煎饼果子的香气弥漫开来。信真端着搪瓷缸,天津快板节奏与军号声交织:“竹板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夸,夸一夸龙鑫园的大西瓜——”他的文字像天津卫的豆腐脑,军旅记忆作浇头,乡土情怀当卤汁。
在《难忘毛泽东号机车》中,蒸汽白雾被描写得如同喀秋莎齐射;《溯源红色起点》里,南湖红船被形容成“浮在水面的军功章”。晾衣绳上的稿纸随风作响,某页写着:“拖拉机突突声像极了59式坦克,震得我前列腺发麻——这是老兵的浪漫。”公众号“龙鑫夜谭”成他的语言战场,开国少将之子投稿《父亲的最后一封家书》,他批注:“‘冲锋前夜’改成‘总攻倒计时’,更有临战感!”退伍炊事班长写《行军锅里的哲学》,他添上:“炒白菜要像拼刺刀,快准狠!”
信真书桌常摆半块煎饼馃子和子弹壳镇纸。写《带着乡愁进北京》时,咬一口冷煎饼,葱花味让他想起新兵连的猪油渣,文章里便多了一段:“新兵偷炊事班的猪油抹煎饼,被罚扫厕所——如今想来,那是我吃过最香的处分。”天津方言在他笔下成独特武器,《郝各庄战斗》写村民争水:“二狗他爹举着铁锨喊‘介似俺们滴阵地’,比当年打老蒋还玩命!”编辑建议改书面语,他瞪眼:“嘛书面语?这叫原生态火力覆盖!”
信真散文“真、亲、凡、短、茂、广”。“真”,真人真事、情真意切,如《春雪》中“春雪,是大自然的馈赠,它洗净了尘埃,净化了空气,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清新、纯净”,让读者身临其境。“亲”,把亲情友情描绘得难舍难分,写哥哥善良:“时光荏苒,六十年的岁月匆匆而过,可这件事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从未忘却。哥哥的善良,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直击人心。“凡”,从平凡日子挖掘不凡意义,《春雪》里“孩子们在雪中嬉笑玩耍,他们堆起雪人,打起雪仗,笑声在雪地里回荡”,充满烟火气。“短”,篇幅短小精悍、意蕴悠长,《春雪》几百字尽显雪景之美、孩子欢乐与作者情感。“茂”,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春雪》配图让读者更易进入作者描绘的世界。“广”,题材广泛,涵盖生活方方面面,展现丰富生活阅历。
数字时代的舆论先锋
抖音镜头前,信真活力四射,蹿得比年轻人还利索。军号声中,桃树枝咔嚓落地:“老铁们看好了!剪枝如拼刺,要快准狠!”七万粉丝在弹幕互动:“老爷子这是退役仪仗队改行园艺?”“《孙子兵法》种多肉教程呢?”他把剪辑软件时间轴当作战沙盘,直播带货是“开辟第二战场”,发短视频是“发起舆论战”。城里老部下刷到视频笑言:“秘书长当年做动员,可没这流量!”
后台数据成新军功章:3.8万点赞——相当于三个三等功;10万+阅读——顶得上一枚二等功。某次直播卖桃,他突发奇想:“搞战术动作接龙!双击屏幕算上膛,分享链接算冲锋!”两小时卖出三吨桃,评论区暗号频出:“原38军某团三连完成冲锋!”“空降兵15军已夺取高地!”
信真手机相册是当代奇观:自拍杆与军用水壶同框,美颜滤镜下皱纹像战壕。拍摘桃视频时,他给无人机挂小红旗:“这是空中侦察连!”结果桃枝砸中镜头,视频成爆款——《老兵硬核操作惊呆百万网友》。年轻编导建议加流行音乐,他脖子一梗:“《志愿军战歌》就是最潮BGM!”果然,配这首歌的摘桃视频播放量破百万。
信真把智能手机当“文化兵器”,在云端重建精神桃花源。微信群里,牡丹养护指南蕴含《洛阳牡丹记》芬芳,《出师表》新解激荡古今忠义共鸣。这种“以文续情”的智慧,在虚拟空间构筑文化沙龙,实现数字时代的兰亭雅集。
精神疗愈的践行者
“龙鑫夜谭”投稿箱,塞满带弹孔的记忆。《我的绿军装与红舞鞋》让老文工团员泪洒屏幕:“当年在猫耳洞跳《沂蒙颂》,地雷炸起的土落在红绸带上...”信真定下三条军规:不带硝烟味的稿子,退!没汗碱味的回忆,退!缺人情味的文章,退!他说:“这不是文学刊物,是精神野战医院。”
收到匿名诗稿“钢枪锈在阁楼,勋章锁进抽屉,只剩假牙在深夜咬紧乡愁”,信真拍案叫绝,配上《驼铃》发布。评论区番号频现:“原65军184师报道!”“24集团军演出队集合!”七十岁的他,在屏幕后笑出眼泪。
审稿时,信真像野战医院主刀医生。《炊事班的爱情》被他划满红批:“此处加紧急集合哨细节,爱情在军号声中才有质感!”《退伍那天的饺子》被要求重写:“醋瓶子倒下的声音要像手榴弹落地!”老战友们抱怨:“比当年写检查还难!”他回应:“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就像好兵是练出来的!”
信真通过“龙鑫夜谭”,为退役军人搭建倾诉、治愈的平台,和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异曲同工。建湖县通过建立信用档案等举措,增强退役军人获得感;信真让他们在文字中找到情感寄托,重拾荣耀。
向死而生的浪漫情怀
月夜桃林,信真拿酒瓶当指挥棒:“真到那天,骨灰撒在樱桃树下——甜的是战友情,酸的是乡愁。”去年给肝癌去世的老战友种柿子树,追悼会成“战术复盘会”:“老周这病,败在转业后放弃运动战线!”三百棵“军休树”挂铁牌上岗,成永不退役的哨位。
书桌上子弹壳花瓶里,野菊花与钢笔“较劲”。凌晨三点,他改稿如改作战电报:“这句比喻火力不足!”“这段抒情缺乏纵深!”后院公鸡打鸣,替他喊出冲锋号。
暴雨天,信真蹲在库房擦军功章。三道杠苹果箱上,未完成的《果树年轮与军功章纹路考》被雨水洇湿。窗外桃树在风雨里站成持枪姿势——像他,像所有把人生写成散文的兵。
十年间,三万六千棵果树长成绿色集团军,七万粉丝组成数字合成旅。信真在燕赵大地构筑五万亩精神坑道:果园是主阵地,公众号是通讯连,直播间是空中支援。他正面抵御物欲洪流,两翼包抄文化荒漠,纵深藏着三千退伍兵的青春番号。当城市霓虹淹没星辰,龙鑫园探照灯亮着——信真在排版投稿文章,光标闪烁如信号弹,照亮新标题:《论果树授粉与战术穿插的相似性》。
信真把半生献给军队,又用余生在田园和文坛书写传奇。他用钢枪捍卫国家,用笔杆记录时代,以沃土滋养心灵。他的百篇散文,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战友的深情,对生命的礼赞。在他身上,我们看到军人的坚毅、文人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无限热忱。他激励着更多人追寻梦想,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作者简介:汪德文/62年春虎/湖北襄阳那边人/原第二炮兵大校/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战地洗礼过/98八百里皖江抗洪抢险驻守过/参加过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并在北川战斗三个多月/担任过报社记者编辑主编及副社长/当过大单位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担任过某基地政治部副主任及某局党委书记政委等/公开发表过散文、杂文、随笔、时评、言论、论文及新闻稿件若干篇。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