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团的来历,可追溯至古老的寒食节。随着寒食与清明逐渐融合,青团也成了清明节的标志性食物。明清时期,因“清明”有“聪明”寓意,江南人家,会在清明日抱幼儿走街串巷,与邻里互赠“清明团子”。如今,青团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咸甜各异的口味让它跨越南北,成为人们舌
直播日照4月4日讯 清明是亲近自然、品味春天、激发生命活力的时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习俗,让我们一同感受传统节俗的活力与传承。
在市区一家甜品店里,店长尹勇帧早早备好了新鲜的艾草。“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这一股独特清香、一味青色甜糯,仿佛是春天最生动的注脚。
甜品店店长 尹勇帧:艾草散发的独特香气,是青团的灵魂。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香气浓郁,适合食用,做出来的青团也最好吃。
青团的来历,可追溯至古老的寒食节。随着寒食与清明逐渐融合,青团也成了清明节的标志性食物。明清时期,因“清明”有“聪明”寓意,江南人家,会在清明日抱幼儿走街串巷,与邻里互赠“清明团子”。如今,青团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咸甜各异的口味让它跨越南北,成为人们舌尖上的春日记忆。每年清明,尹勇帧都要做些青团,送给来店的客人。
甜品店店长 尹勇帧:这些青色和香味,就像草长莺飞的田野,让人感觉一口下去,就像咬到了春天的气息。
清明节习俗丰富,荡秋千也是一项风俗体育活动。在莒县,秋千不是荡的而是转的。秋千所立杆架,高十余米,在高杆顶端装有“米”字形横吊棒,下连一个“牛锁头”代替千板。待到体验游客坐好后,有经验的老师傅转动下方机关,先是轻轻起荡,继之随杆慢慢旋转,其转速由缓变急。
游客 陈善才:刚才我在秋千上就和要飞起来了一样,特别的刺激,特别的开心。
游客 孙绪静:小时候经常玩,大了就不经常玩了,而且今天有那么多小朋友,感觉很开心。
莒县转秋千起于清代,为省级非遗。这一独具乡土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几百年来,陶冶成当地人们勇敢、矫健、奔放、敏捷的可贵风范。如今,莒县把转秋千与旅游结合,成为游客喜爱的体验活动。
莒县碁山镇文体站站长 陈德耀:如今碁山转秋千成为了传统民俗活动,当地老百姓利用春分清明搭建秋千架,逐渐形成秋千盛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祈福转来一年的好运气,转来一年的好收成,转来一年的平安。(记者:鲁晓薇 裴斐)
来源:直播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