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某地,65岁的张爷爷在保健品推销员的“温情攻势”下,半年内豪掷数万元购买号称“包治百病”的磁疗床垫、蜂胶胶囊。
一、故事经过回顾:温情陷阱下的亲情撕裂
山东某地,65岁的张爷爷在保健品推销员的“温情攻势”下,半年内豪掷数万元购买号称“包治百病”的磁疗床垫、蜂胶胶囊。
女儿发现后,联合女婿上门劝阻,却遭老人怒吼:“又没花你们钱,要你们操心!”
家人无奈报警,场面一度失控。
原来,张爷爷最初被小区门口的“免费体检”吸引,随后被拉入保健品公司的“健康讲座”。
推销员小王每天嘘寒问暖,接送他参加活动,甚至称他“干爹”。
活动中,“专家”声称产品能降三高、防癌,现场“病友”现身说法,称“吃了三年,连医院都不去了”。
张爷爷心动之下,不仅掏空退休金,还偷偷借钱囤货。直到女儿发现家中堆满未拆封的保健品,才揭开这场骗局。
类似案例屡见不鲜:山西78岁奶奶为领红包每天拍吃药视频打卡;辽宁老人因女儿退货保健品,竟扬言断绝关系……
这些老人深陷“健康焦虑”与“情感缺失”的双重困境,甘愿为虚假承诺买单,甚至与家人反目。
二、辰哥分析:保健品套路的“三把刀”
1. 情感绑架刀:推销员化身“干儿子”“干女儿”,用陪伴填补子女缺位。
济南李大爷坦言:“孩子们忙,推销员比亲人还亲热。”这种情感依赖让老人难以拒绝购买要求。
2. 恐惧营销刀:利用老人对疾病和死亡的焦虑,夸大保健品疗效。
直播间主播常喊话:“错过今天,健康就没了保障!”甚至有商家宣称产品“获诺贝尔奖”,诱导老人放弃正规治疗。
3. 利益诱惑刀:以免费鸡蛋、旅游为饵,吸引老人参与“打卡签到”。
山西老人为领红包连续服药打卡,实则沦为商家宣传工具。
更深层的是,许多保健品公司通过“封闭式洗脑”营造信息茧房。
讲座现场安排“托儿”鼓吹疗效,禁止子女陪同,进一步割裂家庭信任。
三、辰哥忠告:破局需“三重防护网”
1. 子女织密“情感网”:山东刘女士每天陪母亲跳广场舞后,老人主动退掉两万元保健品。
陪伴是最好的“防骗药”。
与其指责,不如带父母旅行、培养爱好,转移对保健品的依赖。
2. 社会筑牢“监管网”:2025年“3·15”曝光多起案例后,多地严查无证销售、虚假宣传。
公众可通过“12315”举报,并教会老人识别“小蓝帽”标志和药监局备案信息。
3. 老人提升“认知网”:认清保健品非药品,治病需遵医嘱。
青岛消保委提醒:凡要求“连续签到”“预存费用”的,九成是骗局。
结语
保健品本无罪,错的是利用人性弱点牟利的黑手。
对抗这场“亲情战争”,不仅需要法律利剑,更需家庭暖流。
正如网友所言:“你缺席的每一次陪伴,都可能变成骗子攻心的突破口。” 转发此文,愿天下父母远离套路,守住健康与亲情!
(注:文中案例综合自多地新闻报道。)
来源:田雪说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