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雅诗兰黛的麻烦还没结束。日前(3月31日),据外媒FASHION NETWORK报道,雅诗兰黛正因隐瞒其对中国不正当灰色市场(代购)的过度依赖来欺骗股东,而面临美国法律挑战。
系因隐瞒代购灰产相关信披情况遭股东控诉,前任CEO、首席财务官皆涉诉。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文 静
雅诗兰黛的麻烦还没结束。日前(3月31日),据外媒FASHION NETWORK报道,雅诗兰黛正因隐瞒其对中国不正当灰色市场(代购)的过度依赖来欺骗股东,而面临美国法律挑战。
这意味着,一直将旅游零售渠道视为重要业务板块的雅诗兰黛,所面临的挑战和影响,不仅仅是销量下滑和控价的问题,还面临着来自股东的指控。
图源:FASHION NETWORK
聚焦事件本身来看,美国地方法院法官Arun Subramanian透露,公司股东在雅诗兰黛的披露中发现其存在 “几处误导性的遗漏” 和 “半真半假的陈述”,与2022年1月中国政府打击 “代购” 灰色市场对销售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关。
据中国税务报报道,为规范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的监管,2020年7月,海关总署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自2020年7月10日起施行。明确禁止代购,违规者3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政策,并纳入信用记录。
在此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也正式实施,包括代购在内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开始被纳入法律监管范畴,需要依法纳税。
另外,海关总署发布的报道显示,2022年,全国海关开展“国门利剑”“风雷”联合行动,深化全员打私,严厉打击重点涉税商品和洋垃圾、象牙等走私,包括离岛免税“套代购”案件在内,全年共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4509起,案值1210亿元。
回到案件本身来看,公司股东向雅诗兰黛公司提起的集体诉讼,涵盖了2022年2月3日至2023年10月31日期间的股东。
参与这起拟议集体诉讼的股东声称,自新冠疫情开始后,雅诗兰黛在中国尤其依赖海南的“代购”。
他们指出,雅诗兰黛一直在隐瞒中国政府打击“代购”对销售造成损害的事实,直到2023年11 月1日才披露,导致雅诗兰黛股价大跌19%,市值蒸发约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2.73亿元)。
截至2025第一季度最后一天(3月31日),雅诗兰黛在国际上市美妆市值TOP榜中仅位居TOP8(详见)。
Arun Subramanian表示:“被告(雅诗兰黛)将销售额下降的原因归咎于方方面面,唯独没有提及打击‘代购’行动,还向投资者保证很快就会迎来销售回升。”
根据报道的时间线来看,2023财年(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雅诗兰黛亚洲/太平洋市场下滑4%,但对于下滑原因,其仅表示系因亚洲旅游零售业务的影响,尤其是韩国和中国海南市场,并未提及任何与“代购”相关字眼。
Arun Subramanian认为:“事件的关键在于雅诗兰黛只宣扬成功的原因,却对那些不方便透露的真相避而不谈,证券法规不容许这种半真半假的陈述。”
截止目前,雅诗兰黛和被告的律师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本案的被告还包括雅诗兰黛前首席执行官Fabrizio Freda和前首席财务官Tracey Travis。
其中,2024年10月30日,雅诗兰黛在官网发布公告,宣布Stéphane de La Faverie将接替Fabrizio Freda,成雅诗兰黛集团新任总裁、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Tracey Travis也于此前公告将于今年6月30日前退休。
在申请驳回本次集体诉讼时,被告方认为,既没有证据证明存在欺诈意图,也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可依法追诉的虚假陈述导致了股东损失。
但法官认为,Fabrizio Freda和Tracey Travis这两位高管理应能够指出打击“代购”行动对销售额下降的影响,因为雅诗兰黛集团内部设有专门分析代购市场销售情况的团队,所以管理层对隐瞒这一影响,造成股东损失的后果难辞其咎。
报道显示,自2023 年10月31日以来,雅诗兰黛的股价已下跌近一半,部分原因与中国市场有关,2024财年Q2(2023年9月1日-12月31日)数据显示,雅诗兰黛在亚洲/太平洋市场营收下滑同比8%,主要系受中国市场及亚洲旅游零售业务下滑影响。
旅游零售渠道在雅诗兰黛等国际美妆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结合财报和企业的渠道战略来看,近年来却因过度依赖旅游零售渠道,而搞乱了价格体系,导致其在中国销售遭遇业绩大滑坡。
结合雅诗兰黛旅游零售渠道发展历程来看,1992年,雅诗兰黛独立出旅游零售(Travel Retail)部门,距今已有33年。
2016年,雅诗兰黛为旅游零售渠道专门设立了一个全新职位“全球旅游零售运营总经理”,据IP财经报道,自2016年以来,雅诗兰黛旅游零售连续15个季度提到对集团总销售业绩起到巨大提振作用。
结合雅诗兰黛近年旅游零售渠道营收表现来看,2021财年,其旅游零售渠道销售占比一度增至29%,占总销售额近三成。
据远见资本局报道,2021财年雅诗兰黛在国内免税店渠道营收增幅超过120%。这也使得该渠道成为雅诗兰黛全球最大的出货渠道。
在雅诗兰黛2022财年业绩会议上,有管理层发言透露其旅游零售渠道营收约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9.09亿元),占总营收的27%。
然而,来到2023财年,雅诗兰黛以免税渠道为主的旅游零售业务销售额下跌34%。在最新的二季报中,雅诗兰黛高层也直指集团旅游零售业务正面临严峻挑战,全球旅游零售业务净销售额出现双位数下滑。
因此,在最新财报中,雅诗兰黛表示,虽然旅游零售仍然是公司的重要渠道,但公司计划减少对这一渠道的依赖,同时在西方市场寻找新的机会,以更好地平衡业务波动性。
除雅诗兰黛外,包括欧莱雅、资生堂、高丝等在内的国际美妆集团,同样面临旅游零售业务“受挫”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欧莱雅集团便提及代购业务对销售的影响。
具体来看,在解释当年北亚地区营收同比下降5.8%时,欧莱雅集团表示,北亚地区继续受到由代购政策变动引起的旅游零售业务调整的影响。
反观雅诗兰黛,并未在财报中体现这一点,而是将业绩下滑原因归咎于疫情、中国地区销售疲软等因素。
毋庸置疑的是,不需要花大价钱营销宣传,利润率更高的旅游零售渠道,在过往的确为雅诗兰黛的业绩做出了贡献。
时至2025财年Q2,雅诗兰黛财报中披露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年度,最大的客户主要在中国旅游零售渠道销售产品,该客户所涉应收账款2.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97亿元),占公司应收账款的12%。
图源:雅诗兰黛财报
除前文提及的种种过度依赖旅游零售渠道外,渠道“自相残杀”,价格体系崩盘也是近年来雅诗兰黛面临的一大难题。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告诉聚美丽,“中国所有免税渠道的商品是由雅诗兰黛总部供货的,价格体系也是总部把控,但近年来在雅诗兰黛海南免税店中常有6-7折的折扣,这与官方渠道的正价市场是割裂的,也就使得雅诗兰黛的价格体系变得混乱,让其自家渠道出现了价格战的‘内讧’。”(详见)
从雅诗兰黛本身来看,此前雅诗兰黛一直推行 “双轨制” 管理模式,直营零售业务归属中国区管理,海南免税渠道却由全球总部负责。直至2023年4月,雅诗兰黛在海南注册成立雅诗兰黛旅游零售服务(海南)有限公司,将其作为旅游零售中国区总部。
此外,2024年底,雅诗兰黛任命Olivier Dubos为全球旅游零售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即刻生效。
可见,雅诗兰黛集团对于旅游零售渠道的改革仍在继续。
不过,FASHION NETWORK报道显示,雅诗兰黛英国于近日发布财报时称,由于对Have & Be Co Ltd(雅诗兰黛于2019年收购的Dr Jart+品牌的母公司)的投资减值的影响,雅诗兰黛集团英国分公司销售额下降,并蒙受了巨额损失。减值损失为4.39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1.29亿元),主要与Dr Jart+退出全球旅游零售渠道的战略决策有关。
这也意味着,雅诗兰黛在旅游零售渠道的麻烦仍未结束。即便如今,雅诗兰黛正在通过旅游零售渠道的换帅等调整应对,但改革非一蹴而就的,雅诗兰黛的“大象转身”之路显然还有很长。
信息来源:FASHION NETWORK、雅诗兰黛财报
视觉设计:乐乐
55亿销售额,净利润高达20.6亿,这就是巨子生物的炸裂利润率。如果说毛戈平的超高毛利,是美妆茅台的话。那重组胶原蛋白的超高净利率,则是妥妥的美妆印钞机了!
来源:聚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