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飞机还用机身后部的旋转声纳浮标发射器将声学传感器分散到搜索区域,并有一个能部署轻型鱼雷或深水炸弹的内部机舱。
海外谈中国:中国首次同时展示3架运-9,挑战美国海空优势
以下内容为外媒报道的摘译,仅供参考。
2025年9月3日,中国北京阅兵式中,3架运-9特种任务飞机首次同时展示。
其中包括运-9Q海上反潜巡逻机、运-9电子侦察机和运-9雷达干扰机。
6架歼-16战斗机伴随飞行。
运-9Q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中被称为空潜-200,是运-9系列的远程反潜和海上巡逻版。
机头下方装有水面搜索雷达,机身下方装有光电炮塔,尾部装有用于潜艇探测的磁异常探测器吊杆。
飞机还用机身后部的旋转声纳浮标发射器将声学传感器分散到搜索区域,并有一个能部署轻型鱼雷或深水炸弹的内部机舱。
2015年左右开始服役,到2023年已部署在所有三大海军舰队中。
公开报道显示,几乎每天都有运-9Q在台湾以南和其他有争议海域巡逻,包括台湾海峡的低空过境和南海前哨基地的前沿部署,这表明其在加强海军航空兵的反潜范围方面的作用。
运-9电子侦察机称运-9JB或运-9JZ,与高新-8有关,充当第二代信号情报和电子情报平台。
包含一个球状机头天线罩、四个矩形侧面安装天线整流罩、一个背侧卫星通信圆顶和一个腹侧光电塔,以支持长时间的收集任务。
这些飞机主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机团驾驶,并定期在日本和台湾附近开展行动,绘制雷达发射和通信地图,以纳入情报数据库。
运-9JZ为早期的运-8电子情报型提供了更强大、更可靠的替代品,同时将解放军的数据收集足迹扩展到西太平洋。
然而,据说参与编队的运-9电子侦察机对应于高新-12型,也称为运-9DZ,被评估为新一代电子情报平台。
这架飞机与早期的运-9JB/JZ不同,在机身后部携带了保形天线整流罩,机头下方有一个突出的合成孔径雷达阵列,以及机身和尾部的一系列附加天线,以扩大信号收集。
其任务概况包括截获和定位雷达和通信发射,通过雷达成像进行地面监视,以及在某些情况下通过传输广播信号支持心理战。
报道显示,原型机于2017年左右开始飞行测试,从2022年起,作战飞机将采用低能见度涂装方案,到2023年底,日本官员在区域空域发现一架新型运-9情报收集飞机,据信是高新-12。
该飞机为解放军提供了比其前身更通用的情报和电子战工具,能够在一个平台中结合侦察、干扰和通信角色。
运-9雷达干扰机与高新-11计划相关,也被确定为运-9G,一些报道称运-9LG是后来的发展,强调远程防区外干扰。
该型号具有多个大型机身天线整流罩、突出的机鼻下天线罩、尾部安装的吊舱以及尾翼和机身上的附加天线,可实现 360 度电子覆盖。
作用是提供战区级雷达和通信干扰,在敌方地空导弹系统射程之外工作,同时发射干扰以降低敌方传感器和网络的性能。
自 2019年以来,这架飞机出现在中国阅兵式上,以及在台湾附近和在南海前沿使用的记录,表明它已融入日常作战模式。
凭借固态有源阵列和多个天线基线,它还可以进行电子支持措施和雷达发射机定位,将电子攻击和侦察功能结合在单个机身内。
运-9Q、运-9电子侦察机和运-9雷达干扰机与歼-16战斗机的联合飞越被官方描述为这些特种任务变型在海军和空军航空兵的首次集体公开展示。
歼-16根据战术意图携带不同的武器,体现出对实战装备的重视,而不是纯粹的仪式展示。
这种安排传达了传感器平台与攻击平台在训练和潜在作战中的配对,将电子战、侦察和反潜巡逻功能与多用途战斗机相结合。
除了阅兵中一起飞行的三架飞机之外,运-9系列现在还包括机载预警版本,如 KJ-500和正在开发的新型KJ-700、运-9XZ心理战飞机、运-9DZ等多任务侦察平台,以及旨在提供与弹道导弹潜艇安全连接的运-9T等通信中继机。
报道还将运-9LG描述为带有平衡木式天线阵列的远程防区外干扰机,多个消息来源将其与现役的运-9Q、运-9JZ 和运-9G一起列出。
这些改型类似于美国C-130系列的多种用途,涵盖从情报收集和电子攻击到机载预警和海上巡逻的任务。
它们的综合运用体现了监视和电子战的分层方法,2025年的阅兵式上罕见地同步展示了反潜、侦察和干扰飞机如何作为联合作战的一部分行动。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