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企业增长路径持续重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14:41 1

摘要:近期,我国啤酒行业五大巨头陆续发布了半年报,总体上业绩分化明显。通过梳理半年报可以发现,高端产品线仍表现亮眼,非现饮渠道成为新增长引擎,与此同时,在行业缩量调整的背景下,酒企纷纷通过跨界布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业内人士表示,啤酒行业已进入“无界竞争”时代,高端化

近期,我国啤酒行业五大巨头陆续发布了半年报,总体上业绩分化明显。通过梳理半年报可以发现,高端产品线仍表现亮眼,非现饮渠道成为新增长引擎,与此同时,在行业缩量调整的背景下,酒企纷纷通过跨界布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业内人士表示,啤酒行业已进入“无界竞争”时代,高端化、渠道创新与跨界布局正在重构企业增长路径。

业绩增长仍依赖中高档产品

从半年报来看,啤酒行业分化趋势明显。百威亚太、重庆啤酒营收和净利润均下滑。而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则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正增长。在产品销量方面,上半年,4家啤酒上市公司均保持正增长。其中,华润啤酒销量约648.7万千升,同比增长2.2%;青岛啤酒销量为473.2万千升,同比增长2.3%;重庆啤酒销量为180.08万千升,同比增长0.95%;燕京啤酒销量(含托管经营)为235.17万千升,同比增长2.03%。

当前,中高档产品仍是啤酒企业的业绩支撑。上半年,青岛啤酒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3.9%,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199.2万千升,同比增长5.1%;重庆啤酒高档产品实现营收52.65亿元,同比增长0.04%;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实现营收55.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2%,其中大单品燕京U8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华润啤酒普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

兴业证券研报提出,高端化仍是啤酒行业中长期的主要趋势以及企业竞争的胜负手。

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啤酒高端化的博弈不仅限于传统啤酒企业,白酒企业、食品企业也频频跨界啤酒赛道。今年,五粮液、珍酒李渡等白酒企业纷纷宣布跨界推出啤酒产品,特别是在精酿啤酒市场布局更加密集,这也被认为是下一阶段啤酒高端化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产品创新方面,酒类分析师蔡学飞表示,健康与个性化趋势明显,果味、茶香啤酒等创新风味啤酒受到市场追捧。

非现饮渠道成增长新引擎

在渠道方面,啤酒上市公司纷纷发力非现饮渠道,这一点在上半年业绩中有所体现。即时零售、社区团购、折扣店等新业态的崛起,正在重塑啤酒分销体系,全渠道融合能力成为关键竞争力。

在半年报中,青岛啤酒表示,即时零售业务强化闪电仓、酒专营等新业态布局开发,连续5年交易额高速增长。华润啤酒称,上半年,集团线上业务和即时零售业务整体商品交易总额分别同比增长接近四成和五成。百威亚太表示,公司专注在非即饮渠道内带动高端化。上半年,非即饮渠道带来的销量和收入贡献均取得增长。重庆啤酒称,非现饮渠道方面,公司提升小型超市及松散型便利店分销效能,同时积极拥抱新兴业态,深化与零食折扣店、仓储会员店的战略合作。

酒业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燕京啤酒凭借70%以上非现饮占比实现利润高增,成为“本土反攻”的样本。“谁能占领便利店、社区团购、电商直播等新场景,谁就能在高端化2.0中胜出。”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核心消费人群数量在未来5年仍有支撑,啤酒行业消费量有望保持平稳。

广发证券发布研报称,啤酒行业的产业逻辑当前正从供给侧走向需求侧,供给侧逻辑保障了分红与企业盈利的稳定性,从股息率视角下啤酒龙头企业具备较强配置价值,需求侧逻辑则为行业的成长性加码,传统大单品放量与新口味化机会共存。

酒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整体来看,啤酒行业仍处于缩量调整时期。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1904.4万千升,同比下降0.3%。对于当下啤酒市场现状,竞争激烈已成为企业共识。

行业缩量调整下,头部啤酒企业纷纷借助推出具有特色的新品、跨界饮料等,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对于啤酒企业的跨界,肖竹青认为,这是啤酒巨头用存量冷链、大量网点“借船出海”,既对冲了啤酒缩量,又把不喝酒的Z世代拉进了品牌私域。

具体来看,重庆啤酒推出了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电持能量饮料等产品,加快布局非啤酒品类。燕京啤酒推出了饮料大单品倍斯特汽水,其半年报称,此举标志着公司正式构建“啤酒+饮品”双轮驱动格局。包含倍斯特汽水在内的饮料产品,上半年贡献营收8301.5万元,在总营收中占比0.97%。

华润啤酒则坚持“啤白双赋能”战略。白酒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额7.81亿元,大单品“摘要”贡献白酒业务营业额接近八成。而相比去年同期的11.78亿元,白酒业务营业额同比下降33.7%。尽管当前白酒业务的贡献并不大,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仅为3.26%,但该公司表示,将坚持以长期主义做实做强白酒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跨界并非盲目多元化,而是基于渠道协同和用户共享的战略延伸,既能对冲啤酒缩量,又能吸引不同标签的消费群体,推动“无界竞争”的格局形成。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