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单飞后,直播间10万人围观,老东家只剩4000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00:56 3

摘要:九月九号晚上,没什么特别的,一个普通的周二。董宇辉照例出现在镜头前,白衬衫,背后一堆书。屏幕左上角的数字,轻轻松松就跳过了十万。他手里拿着本散文集,慢悠悠地讲着,声音不大,却能让人莫名其妙地安静下来。这已经是他出圈的第39个月,时间过得真快。

“你说他火了?可他连你是谁都不记得。” 这话听着刺耳,但放在某些场景里,却再合适不过。

九月九号晚上,没什么特别的,一个普通的周二。董宇辉照例出现在镜头前,白衬衫,背后一堆书。屏幕左上角的数字,轻轻松松就跳过了十万。他手里拿着本散文集,慢悠悠地讲着,声音不大,却能让人莫名其妙地安静下来。这已经是他出圈的第39个月,时间过得真快。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时间,另一个直播间里,主播小韩正拿着一包零食,用尽力气喊着优惠。她的声音有点紧绷,语速很快,生怕错过一秒钟。可屏幕上的人数,四千出头,在带货总榜上排五十几名。那个数字,和对面十万加的盛况比起来,显得格外冷清,甚至有点残酷。评论区半天不动一下,偶尔有条消息飘过,也很快沉底。

其实,就在一年多以前,十万加这个数字,还是东方甄选的门牌号。那时候,董宇辉还在,他靠着几句诗词和一脸的书卷气,硬是把一个快倒闭的公司,聊成了文化现象。当时直播间里的每个人,都跟着沾光,小韩也是其中之一。粉丝们为了抢一单货,能提前蹲守一小时,那种狂热,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真实。

如今,人还是那拨人,货也还是那些货,可就是不对味了。小韩们很努力,努力模仿着曾经的风格,卖着货的间隙,也学着掉几句书袋。但观众不买账了,那感觉就像你看一场模仿秀,演员每个动作都学得很像,可你心里清楚,那不是本人。有老粉说,不是不努力,是少了那种能让人静下来听的“气场”。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有些东西,你是没办法标准化的。董宇辉的成功,从来就不是“知识带货”这个模式的成功。当他聊《平凡的世界》时,他能从孙少平的苦,扯到你在格子间里的累,这种共鸣,不是背几首唐诗宋词就能给的。他自己也从不端着,聊自己的迷茫,聊过去的糗事,这种坦诚,让他不像个主播,更像个能跟你喝两杯的朋友。你信他这个人,所以才信他手里的东西。

第三方数据平台的曲线图最诚实,自从董宇辉单飞后,东方甄选主号的日均在线人数,就像高台跳水,从十万的级别直接掉到了一万上下,最惨的时候连三千都不到。根据飞瓜数据显示,近几个月,“与辉同行”的场均销售额稳定在2500万到5000万之间,而东方甄选主号则大多在1000万以下徘徊。这个差距,已经不是误差,而是断层了。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其实是MCN机构普遍会遇到的“坎”——当一个头部IP的个人影响力,远远超过平台本身时,分手几乎是必然的。公司总想把成功“模板化”,流程化,这样才能复制。他们以为董宇辉的成功是一个可以复制的公式:知识+口才+带货。于是他们找来很多同样有知识、有口才的主播,让他们去念一样的“剧本”。

结果呢?结果证明,观众想看的根本不是剧本。他们想看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在讲农产品时,会聊到节气和土地,会聊到农民辛劳的人;是一个在卖书时,会真的分享自己被哪个段落打动的人。这种东西,源自于他过去二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是刻在骨子里的,没办法速成,更没办法复制。

现在,董宇辉还是老样子,不紧不慢,偶尔开播一次,但每次都是一场不大不小的行业事件。而东方甄选,则还在不断尝试新的主播,新的风格,努力寻找下一个“董宇辉”。

挺讽刺的,当初靠一个人盘活了整个公司,如今公司却发现,自己最缺的,还是这么一个人。你可以复制直播间,复制选品,复制话术,但你没法复制一个人的灵魂。

来源:宠咖阁swf

相关推荐